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背景】由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引起的梨轮纹病是梨栽培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的】对梨轮纹病菌具有较高拮抗活性的菌株FJAT-55034进行鉴定、生长特性及抑菌活性评价,为梨轮纹病的生物防治提供菌种资源。【方法】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拮抗菌株FJAT-55034的鉴定;通过生长曲线、培养温度和pH测定,研究该菌株的生长特性。采用抑菌圈法测定该菌株的抑菌谱;采用共培养、显微镜观察和果实回接,测定菌株FJAT-55034对梨轮纹病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拮抗菌株FJAT-55034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velezensis)。该菌株在20-50℃(最适温度30℃)和pH 5.0-9.0 (最适pH值7.0)均能够生长,NaCl添加量为0-5%时,该菌株均能够较好地生长。菌株FJAT-55034对6种果树不同病原真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范围为19.8-29.1 mm;与梨轮纹病菌共培养后,菌株FJAT-55034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77.2%。菌株FJAT-5...  相似文献   
2.
层析技术又名色谱法 是用来从混合物中分离各组分的方法。早在1903年就有人用它成功地分离过植物色素。不过,真正引起人们的重视,是在1931年有人用氧化铝柱将胡萝卜素的两种同分异构体分离开之后。这一技术从五十年代发展起来以后,一直发展很快,特别是近二十年进展非常迅速。它已成为生物学研究中的三种常用分离技术(即离心法、层析法、电泳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白藜芦醇合成酶基因(RS)的表达模式和转录调控特征,该研究以刺葡萄愈伤组织为材料,采用RT PCR方法进行RS1基因克隆,分析RS1基因在8种不同光质培养条件下的表达模式,并对靶向RS1的转录因子进行预测分析和筛选验证。结果表明:(1)成功从刺葡萄中克隆获得RS1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OM339527);RS1基因开放阅读框为1 179 bp,由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组成,编码392个氨基酸,为亲水性无信号肽的细胞质定位蛋白,磷酸化修饰主要发生于苏氨酸和丝氨酸位点上,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主要由α 螺旋、无规则卷曲和延伸链组成。(2)RS1启动子具有多个光响应和转录因子识别与结合元件,还涉及激素调控、生长发育、环境条件响应。(3)转录调控预测发现,靶向RS1的转录因子来自9个家族,共有23个成员,其中MYBDof基因家族具有多个成员和RS1启动子结合位点。(4)共线性分析表明,葡萄与毛果杨的共线性最高,MYB DIVDof5.1具有多个共线基因。(5)转录水平分析显示,长波光促进RS1的表达,在不同光质和培养阶段下MYB DIV与靶基因RS1具有相同的表达模式,而Dof5.1的表达模式与RS1呈相反趋势,表明MYB DIV和Dof5.1分别通过正负调控参与RS1的转录表达。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培养条件对勺叶茅膏菜(Drosera spatulata)试管苗矶松素积累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矶松素含量,对不同器官和不同培养条件下的勺叶茅膏菜试管苗矶松素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勺叶茅膏菜试管苗根的矶松素含量显著高于叶片;光质和有机物含量对勺叶茅膏菜试管苗矶松素含量的影响不显著,但对试管苗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最佳培养光质为白光,其次为红光和蓝光,最后为绿光;适当降低培养基中有机物含量可促进勺叶茅膏菜试管苗的生长发育;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矶松素积累的影响效应依次为6-BANAAKTGA3,而对试管苗生长的影响效应依次为6-BAGA3NAAKT。因此,勺叶茅膏菜试管苗的最佳培养条件为: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0~0.2 mg L–1 6-BA、0.2 mg L–1 NAA、0.5 mg L–1KT和0.1 mg L–1 GA3,于白光下培养。  相似文献   
5.
以抗寒性较强的福州野生蕉为材料,采用RACE和RT-PCR扩增得到铁超氧化物歧化酶(FeSOD)家族基因(FeSOD)的2个成员共4条转录本,分别命名为MuFSD1A(登录号JX844026)、MuFSD1B(登录号KJ786318)、MuFSD1B-variant1(登录号KJ786319)和MuFSD1B-variant2(登录号KJ786320)。MuFSD1A基因cDNA全长为1 277bp,编码300个氨基酸;MuFSD1B基因cDNA全长为1 378bp,编码260个氨基酸。基因结构分析表明MuFSD1B-variant1和MuFSD1B-variant2为MuFSD1B的可变剪接转录本。生物信息学和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MuFSD1A和MuFSD1B主要定位于叶绿体,但他们的理化性质、磷酸化位点、蛋白结构等存在差异。序列比对分析发现MuFSD1A和MuFSD1B相似性仅为33.33%,但都具有保守的金属结合位点和FeSOD的特征氨基酸。进化树分析显示,MuFSD1A和MuFSD1B聚在不同的分支中。qRT-PCR分析表明,低温诱导MuFSD1A基因的表达而抑制MuFSD1B基因的表达,且MuFSD1A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显著增加,说明该成员可能在香蕉抗寒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摘心对‘巨峰’葡萄(Vitis vinifera L. × V. labrusca L. cv. Kyoho)生长发育、蔗糖和淀粉代谢的作用及其分子机理,采用不同留叶摘心,研究‘巨峰’葡萄叶片和茎段表型,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蔗糖和淀粉积累特征,以及蔗糖和淀粉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摘心抑制‘巨峰’葡萄叶片生长和茎段增粗,但是促进花序早期的快速增长,提高单果重、果穗重、株产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叶摘心提高生长发育后期叶片蔗糖、茎段蔗糖和淀粉的含量;2叶摘心促进蔗糖代谢基因SPS、NI、CWI的高表达,同时抑制淀粉代谢中AMY的表达。因此,2叶摘心能够调控SPS、NI、CWI和AMY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蔗糖合成和淀粉积累,为果实成熟、新梢萌芽和开花奠定营养基础。  相似文献   
7.
草鸮(Tyto capensis)俗称猴头鹰,属鸮形目、草鸮科,是我国珍稀保护鸟类.体长35厘米,重约500克.喙粗大呈象牙色,上喙弯曲覆盖下喙.雏鸟下喙先端无缺刻;成鸟下喙先端左右边缘常各有1—2个缺刻.雄鸟头顶平阔,在头顶、后项、背部和两翼的上复羽呈黑褐色,多数羽毛先端缀有白色细斑.颈两侧与翼脊以及喉际至胸部呈草黄色,翼下及胁部近白色,多数羽毛先端缀有黑色斑点.初级飞羽及尾羽均缀有三道草黄色横纹.足具四趾,站立时第一  相似文献   
8.
人们认为,细胞表面含碳水化合物的蛋白质可能在细胞相互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从脊椎动物中分离出凝集因子以后(Teichberg et al., 1975;Nowak et al., 1977),许多研究表明这类凝集因子是与膜相结合的。这些发现支持了人们原先的设想。Beyer等人(1979;1980)从成体鸡肠中分离出一种结合乳糖的凝集因子,这种凝集因子似乎存在于粘液分泌小粒之中。1980年Pitts和Yang又从鸡胚肾脏中分离出一种结合乳糖的凝集因子,它可能是一种外周蛋白质。尽管他们的实验证明了成体鸡肾和肠这两种器官,同视网膜、肝脏、肌肉、心脏、脑和脊髓一样,存在着结合乳糖的凝集因子。但凝集因子在这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