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0例脊髓损伤患者给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移植方法采用静脉输注联合腰穿鞘内注射的方法。术后随访1年余定期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各项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综合分析。移植过程中为促进干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根据患者病情及身体状况给予相应的康复功能锻炼。结果:与入院时比较,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3、6、12个月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针刺觉评分、轻触觉评分、运动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0.01),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针刺觉评分、轻触觉评分、运动评分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残损分级均无明显改善(P>0.05)。移植后各项生化指标正常,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和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近期疗效明显,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极其应用价值。方法:25例脑瘫患者给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移植方法采用静脉输注联合腰穿鞘内注射的方法。移植术前及移植术后定期采用粗大运动评估量表(Gross MotorFunction Measure,GMFM)及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对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评估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移植术后6月25例脑瘫患儿中有22例患者主观上运动功能较前有明显好转,客观上25例患者GFMF与BSS与术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随访6月未发现与移植相关的副作用。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脑瘫患者的后遗症,提高脑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打靶恒河猴CD4~+ T细胞的TRIM5α基因对其感染HIV-1能力的影响。方法:从恒河猴的外周血中通过磁珠分选获得CD4~+ T细胞,并采用流式检测阳性率。构建打靶TRIM5α基因的TALEN质粒,通过电转导入CD4~+ T细胞,流式分选出转染TALEN质粒的细胞,提取基因组T7E1酶切检测打靶效率。HIV-1病毒感染打靶TRIM5α的CD4~+ T细胞,并通过ELASA检测病毒感染的情况。结果:成功地从恒河猴的外周血中分选出了CD4~+ T细胞,流式检测阳性率为99.5%。打靶TRIM5α基因的TALEN质粒转染CD4~+ T细胞的转染效率约为24.8%,并可成功打靶TRIM5α,打靶效率约为40%。ELASA检测结果表明打靶TRIM5α的恒河猴CD4~+ T细胞对HIV病毒的感染能力增强。结论打靶恒河猴CD4~+ T细胞的TRIM5α基因可使其易感HIV病毒,为进一步建立恒河猴HIV-1感染动物模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Tat蛋白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造血支持功能的影响,进一步揭示HIV-1感染者造血损伤的机理。方法:原代培养BMSC,流式检测其表面标志,诱导分化鉴定其多向分化潜能;免疫磁珠分选造血干细胞(HSC),流式检测其纯度;HIV-1 Tat蛋白添加到培养基中培养20天的BMSC(BMSC_(Tat))与对照BMSC(BMSC_(Con))分别作为滋养层与HSC分6组进行共培养,随后计数各组造血细胞总数,诱导分化检测造血细胞集落形成能力;RT-PCR检测BMSC_(Tat)和BMSC_(Con)造血相关因子mRNA的表达强度,ELISA检测BMSC_(Tat)和BMSC_(Con)条件培养液中造血相关因子GM-CSF及IL-6的浓度。结果:经鉴定成功培养获得原代BMSC;免疫磁珠分选的HSC纯度可达95%以上;分6组共培养进行比较,以BMSC_(Tat)为滋养层培养的造血细胞总数及造血细胞形成的集落总数均明显少于以BMSC_(Con)为滋养层;BMSC_(Tat)的造血相关因子的mRNA的表达明显弱于BMSC_(Con),BMSC_(Tat)的条件培养液中GM-CSF和IL-6的浓度均明显低于BMSC_(Con)。结论:HIV-1 Tat蛋白对BMSC的造血支持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脐血干细胞静脉输注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患者为慢性重症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采用脐血干细胞静脉输注治疗共2次,治疗后半年观察血清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r-谷氨酰转肽酶(GG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非结合胆红素(IBIL)、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变化,同时观察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各项实验室指标逐渐正常,腹水消退,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脐血干细胞静脉输注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安全、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6.
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脐血干细胞(umbilical cord blood stem cell,UCBSC)外周静脉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2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采用人UCBSC外周静脉移植治疗,治疗后定期观察患者血清转氨酶(ALT、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并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UCBSC移植治疗后2周,各项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4周,除ALT和AST有所改善外(P<0.05),其余指标无明显改善;治疗后8周各项肝功能指标均有改善(P<0.05),12周有显著性改善(P<0.01).治疗后4周大多数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腹水减少和双下肢浮肿减轻15例(75.0%)、乏力好转16例(80%)、食欲改善13例(65%).UCBSC移植后12周患者总体生存率为90%,其中2例患者分别在UCBSC静脉移植后4周和8周因为肝性昏迷和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而死亡.所有患者均未发现与细胞移植相关的副作用.结论:UCBSC外周静脉移植是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短期内可以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临床症状,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