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龙柚果肉糖积累与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龙柚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肉糖积累与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龙柚果实发育过程中,3种可溶性糖含量同步上升,在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以蔗糖积累为主。在龙柚糖积累过程中,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较高;而蔗糖中性转化酶(NI)活性则随着蔗糖的积累而降低。  相似文献   
2.
底物种类和浓度对污泥重金属生物淋滤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生污泥为材料,研究单质硫(浓度分别为5、10、20 g/L)、FeSO4?7H2O (浓度分别为10、20 g/L)和硫代硫酸钠(浓度分别为10、20 g/L)三种底物的不同浓度对污泥中Zn、Cu、Pb、Cd、Cr和Ni六种重金属生物淋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单质硫的致酸性最好,第4天pH值就达到2.0左右,Zn、Cu、Pb、Cr和Ni的滤出量最大(原污泥Cd未检出),并以底物投放浓度在10~20 g/L为佳。FeSO4?7H2O的致酸性和重金属滤出量较单质硫弱。硫代硫酸钠在浓度10 g/L时,致酸性和重金属的滤出量介于单质硫和FeSO4?7H2O之间,但浓度20 g/L时滤液呈碱性,重金属难于滤出甚至不滤出。  相似文献   
3.
采用湿式消解法对金线莲药材进行处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铅(Pb)、铜(Cu)、镉(Cd)等重金属元素含量。结果表明,Pb、Cu、Cd 三种元素的原子化温度分别是2100、2200和1800 ℃,灰化温度分别是400、800和250 ℃。Pb、Cu、Cd三种元素的检出限分别为0.47、0.50、0.62 μg·L-1,其加标回收率在92.7%~94.0%之间,平均相对标准偏差为1.71%,说明仪器精密度良好,湿式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能有效测定金线莲药材中Pb、Cu、Cd含量。  相似文献   
4.
以三年生可开花结果的盆栽松风本龙眼为试材,研究镉处理后龙眼体内镉含量变化及植株生长效应。结果表明,龙眼吸收的镉,大部分停留在根内,少量向地上的叶和果转移,各器官镉的含量依次为根> 叶> 果。龙眼对镉具有较强的耐性,即使土壤外加镉量达400 mg/kg,其植株外观也未出现明显的毒害症状,但果的镉含量已严重超标。  相似文献   
5.
以3种观赏植物海芋、肾蕨和蟛蜞菊为试材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其对土壤重金属镉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3种观赏植物对镉有不同的富集能力,其地上部和地下部富集的镉与土壤的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9)。蟛蜞菊地上部吸收富集能力最大,其次是海芋,肾蕨最弱;而海芋地下部镉含量最高,其次是肾蕨,蟛蜞菊最少。当土壤镉含量在0~120 mg/kg范围内,三种观赏植物根的富集系数都大于1,说明3种观赏植物根系对镉具有富集能力。3种植物中只有蟛蜞菊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富集系数都大于1,说明其具有超积累植物的富集系数特征。因此,蟛蜞菊对重金属镉污染的土壤修复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1987-1988年春季和秋季采收的U.C.157绿芦笋嫩茎的贮藏保鲜效果、细胞透性、呼吸强度、还原糖含量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进行一系列探讨。试验表明,绿芦笋嫩茎采收后,以乙烯-醋酸乙烯酯薄膜袋包装,在3-4℃温度下贮藏保鲜效果最好,15-20天时间内商品率可达90%左右;嫩茎采收后没有明显呼吸高峰,不适于气调贮藏。初步认为,2℃可能是绿芦笋嫩茎贮藏的临界温度。  相似文献   
7.
以紫果西番莲和黄果西番莲为试材进行盆栽试验,研究镉、铅处理后西番莲体内镉、铅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镉、铅在西番莲体内分布的一般规律是枝蔓> 叶> 果。不同品种西番莲的镉含量未见显著差异,而铅含量则呈显著差异。西番莲枝蔓和叶对镉、铅的吸收量分别随着各自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统计显示,西番莲枝蔓和叶的镉、铅含量与各自土壤的添加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值得注意的是,西番莲对镉有较强的吸收能力(枝蔓和叶对土壤镉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而对铅的吸收能力较差。在本试验中,铅处理浓度为1 000 mg/kg时,西番莲果实可食部分铅的含量也低于无公害果品标准,说明西番莲作为果树生产时,即使在铅含量较高的污染土上种植,也是安全的;但要特别注意镉的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