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赵雪雁  董霞  王飞  戴其文 《应用生态学报》2009,20(11):2730-2735
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是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难点和重点.根据1987-2007年甘南州气象站和2007年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社会调查资料,采用最小数据方法、社会调查法、降水储水量法对草地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曲线进行模拟.结果表明:2007年,甘南藏族自治州年实施生态补偿的机会成本为503.6 yuan·hm-2,草地生态系统提供的单位水源涵养量为1110.7 m3·hm-2,补偿标准为788.6 yuan·hm-2,草地生态系统提供的总水源涵养量为2.56×10.9 m3.  相似文献   
2.
在双目解剖显微镜下观察 24 个经福尔马林固定的中国水蛇 ( Enhydris chinensis) 心脏。它由 1 个静脉窦, 2个心房和2 个心室组成, 但心室分隔不完全。除肺静脉孔外其余孔道均具瓣膜, 肺动脉口、左右体动脉口处各有一对半月瓣。左、右房室孔各有一瓣膜, 但2 瓣在中线上合二为一, 呈帽状。心房表面可见一矢状纵沟, 但非左、右心房的分界线, 房间隔位于沟的左侧, 故右心房较大。心房壁由膜性层和肌性小梁层组成, 所有肌纤维均起止于环绕五大孔裂的结缔组织纤维环上。  相似文献   
3.
采用扫描取样和焦点动物取样法对四川马尔康林麝繁育场的45头圈养林麝进行行为取样,以其非静息行为的发生率作为活跃性指标,以社会亲和行为的发生强度作为社会亲和度指标,分析圈养林麝活跃性与其性别、圈群密度及社会亲和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圈群密度和社会亲和度对圈养林麝的活跃性有显著影响(P < 0.05),但活跃性雌雄差异不显著(P > 0.05)。与高密度圈群的林麝(0.25 ± 0.021, n=32)相比,低密度圈群中的个体更活跃(0.40 ± 0.022, n = 4);活跃性与社会亲和度之间显著相关(r = 0.390, P = 0.01),活跃性较高个体倾向于展现高的社会亲和度。建议麝场在进行麝群构建时,充分考虑林麝个体的活跃性差异及与圈群密度的关系,以提高圈群稳定性和驯养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背景】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重要的致病菌,其中促凝聚是重要的致病机制之一,可能存在新的基因参与其中。【目的】通过采用血浆凝集降低方法筛选及鉴定促凝相关基因。【方法】利用转座子随机插入突变技术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转座子突变文库,采用动态比浊及试管凝集技术筛选凝集能力降低的突变株;应用抗性标记挽救法鉴定突变基因并应用生物信息学预测基因的功能。【结果】通过观察血浆凝集能力降低共计筛选到突变菌株82个。鉴定其中的76个突变菌株的转座子插入位点,涉及基因13个,包括报道的与促凝集有关基因4个(占筛选基因的30.8%)。【结论】从金黄色葡萄球菌凝集能力降低筛选与促凝集可能有关的基因,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促凝集基因的筛选提供了新策略,同时为了解该菌促凝集过程提供了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5.
通过已分离鉴定的水杨酸诱导烟草‘云烟85’中与抗性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采用差示筛选和反式Northern检测以及序列分析得到94个烟草差异表达的EST序列。经测序及同源性比较,其中87个有同源序列,7个为新序列;有51个与抗性相关,占总序列的54.3%,其中有系统获得抗性蛋白基因和病程相关蛋白基因等。  相似文献   
6.
抑制消减杂交技术及其在植物基因表达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抑制消减杂交技术以其低假阳性率、高灵敏度等优点,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植物不同发育阶段、植物突变体、不同外界因素即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造成植物基因差异表达的研究。文章就此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介绍。  相似文献   
7.
2017年7月1日至8月31日,采用焦点取样和连续记录法,对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马麝保育中心29头圈养马麝进行了行为取样,记录其行为发生持续时间及发生位点,根据动物在各位点对人为胁迫的应激程度定义其胆量水平,结合个体在各位点所占时间比例确定马麝个体的胆量值,分析性别、年龄等因素对其胆量的影响及胆量与麝香分泌和繁殖成效的关系.结果表明: 上等体况马麝胆量(1.731±0.347)显著大于下等体况(0.915±0.789);雄麝胆量(1.035±0.120)显著小于雌麝(1.901±0.391);亚成体马麝组的胆量(1.450±0.463)有高于成体组(1.093±0.321)和老龄组(1.430±0.189)的趋势,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区分性别后,年龄组对马麝的胆量值仍无显著影响.独居马麝胆量(0.853±0.326)小于群居马麝(1.397±0.179),但差异不显著,群居个体胆量随密度增加而趋于降低.雄麝胆量与其麝香分泌呈负相关;雌麝胆量与年均产仔数略呈正相关,与空怀率呈显著负相关,即雌麝胆量越高,其空怀率越低.研究结果可为预测圈养马麝的麝香分泌及繁殖成效提供参考,也可为圈养动物个体胆量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