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摘要:【目的】 为了研究耐盐放线菌对高盐环境的适应机理。【方法】 用HPLC定量检测了极端耐盐、丝状产孢放线菌——白色普氏菌(Prauserella alba) YIM 90005T在不同盐浓度下胞内相容性溶质的种类和含量。【结果】 结果发现,四氢嘧啶和5-羟基四氢嘧啶是其主要的相容性溶质。在培养基NaCl浓度为10%时,四氢嘧啶在胞内累积浓度最大,为18.77 μg/mg干菌体重。之后随NaCl浓度的升高,胞内的四氢嘧啶含量逐渐减少,而5-羟基四氢嘧啶的含量逐渐增加,在该菌耐受的最高NaCl浓度下(24% w/v),胞内5-羟基四氢嘧啶含量达到最大值,为22.98 μg/mg干菌体重。设计兼并引物,利用染色体步移,克隆得到四氢嘧啶及5-羟基四氢嘧啶合成相关基因ectABCD。序列分析表明,ectABCD位于一个操纵子中。进一步对不同NaCl浓度培养条件下ectB,D的表达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簇表达量随着培养基中NaCl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结论】 研究结果证实5-羟基四氢嘧啶是P. alba YIM 90005T在极高盐浓度条件下起渗透调节及保护的相容性溶质。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分离珠江口未/难培养的浮游细菌,本研究以珠江河口三个样点的水体为研究对象,同时采用了纯培养和免培养的方法,对不同培养基的分离效果进行了探索。在纯培养实验中,本研究选择了7种不同的分离培养基,共分离获得153株菌;同时,将扩增子分析结果作为分离效果的参考,所有环境样品中共包含3 553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对三个样点微生物类群的多样性进行比较,纯培养结果显示珠江口下游珠海样点多样性最高,其次为中大和虎门样点;免培养则显示虎门样点多样性最高;对比7种不同的分离培养基,Z7(R2A)培养基的分离效果最好,分离菌株数和分离类群的α多样性最高,Z1(改良ISP 2)次之;主坐标分析结合韦恩图的结果表明相比其余的培养基,Z1和Z7培养基分离获得的菌群兼具普遍性和特异性,进一步证明了这两种培养基的分离效果较佳;冗余分析结果表明K2HPO4、酵母粉、可溶性淀粉、MgSO4·7H2O、麦芽膏和葡萄糖与特定类群的分离有相关关系,其中K2HPO4的影响最为显著(P<0.05)。本文通过7种不同培养基对河口微生物分离效果的探究,有助于我们在研究未知微生物的营养特性时,选择成分和组成更合理的培养基来提升河口微生物纯培养的分离效率。  相似文献   
3.
灌丛是太行山地区最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 灌丛群落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及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京津冀地区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选择太行山最具代表性的两种灌木群落——荆条(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灌丛和三裂绣线菊(Spiraea trilobata)灌丛为研究对象, 利用净亲缘关系指数(net relatedness index, NRI)和多元回归等方法探究了两种灌丛群落构建机制的异同及主要的环境影响因子, 同时还利用谱系结构主坐标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s of phylogenetic structure, PCPS)对决定群落谱系结构的关键系统发育节点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 两种灌丛群落内灌木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没有显著差异, 但谱系结构差异显著。三裂绣线菊群落表现出显著的谱系发散趋势, 而荆条群落谱系聚集程度高于三裂绣线菊群落, 但未表现出显著的谱系结构。三裂绣线菊灌丛群落构建的驱动机制是生态位分化, 荆条灌丛中生境过滤作用有所增加, 与生态位分化共同驱动其群落构建过程。与干旱胁迫相关的生境过滤因素增加是荆条灌丛群落谱系聚集程度增加的重要原因。PCPS二维排序结果表明: 荆条灌丛群落谱系趋向聚集与其群落内缺乏蔷薇目、壳斗目等亲缘关系较远的类群有关, 而三裂绣线菊灌丛群落内物种则包含较多的演化分支。总体而言, 环境过滤不是决定太行山地区灌丛群落构建的主要驱动因素, 但水分条件仍然是影响区域群落谱系结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李帅  董雷  李文均 《生物资源》2020,42(5):481-493
荒漠具有高度干旱、植被稀少和强辐射等特征,是极端放线菌资源的宝库。近年来,多种荒漠来源的放线菌新分类单元和新结构活性天然产物被报道,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了解荒漠放线菌的群落结构特征,选择有效的分离方法是挖掘荒漠放线菌物种资源的关键。本文综述了全球主要荒漠区放线菌的资源分布与多样性,归纳分析了荒漠放线菌的主要分离方法及存在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淋巴瘤作为一类原发于淋巴结或结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和发展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的研究表明淋巴瘤的发生、发展、预后和耐药等方面与很多信号通路密切相关。本文对目前淋巴瘤的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剖析归纳与淋巴瘤发病机制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包括经典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PI3K-Akt-m TOR信号通路、PD-1/PD-L信号通路、c AMP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Hedgehog信号通路和MAPK/Erk信号通路,为进一步深入地寻求淋巴瘤的研究和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转豇豆胰蛋白酶CPTI基因棉花检测用标准分子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CR的方法克隆豇豆胰蛋白酶基因CPTI、基因表达调控元件35S启动子、NOS终止子以及棉花内标基因Sad1,连接到克隆载体上,构建成质粒标准分子pGB。PCR检测过程中,质粒标准分子和转基因棉花中能扩增出4个目的条带,而非转基因棉花中不能扩增出相应的条带,证明构建好的质粒标准分子能用于转基因棉花的定性检测。荧光定量PCR绘制4个目的基因片段的标准曲线,各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均达到0.985以上,说明建立的PCR具有很好的Ct值-初始浓度相关性,达到定量分析的需求,而且荧光定量PCR反应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可用于实际样品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7.
土壤环境下的根际微生物和植物互作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根系、土壤、根际微生物以及根际范围内其他因子等组成了根际微生态系统,在根际微生态系统中的不同组分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相互作用,其中以根系-土壤-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网络最为复杂,同时也对整个根际系统的稳定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于土壤环境中根际互作关系研究的进展,探讨了土壤环境对植物和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植物如何调控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组装和稳定过程,以及根际微生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病原菌防卫和抗逆性的调控作用等,分别从土壤环境、宿主植物和根际微生物三个层面,分析了它们在根际互作关系中的角色和作用机制,以期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提供一定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链霉菌(streptomycetes)因其产生的抗生素广泛应用于医疗与制药领域而闻名,是放线菌门中最为庞大且极富物种多样性的分支。链霉菌经过多年来系统且深入的研究,在系统分类学、多样性以及天然产物资源勘探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进展。本文综述了链霉菌3个主要方向的研究近况,阐述了目前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以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为报告基因,将含TMV表达载体的质粒p35S-30B:GFP转化农杆菌EHA 105,通过渗透法把经MMA诱导后的农杆菌悬浮液注射到本氏烟叶片内,测定了鸦胆子素D (Bruceine D) 对烟草植株内TMV的增殖和运动的抑制作用;通过PEG介导法把p35S-30B:GFP转化到本氏烟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内,测定了Bruceine D对烟草原生质体中TMV增殖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在10 μg/mL浓度下,Bruceine D不仅可抑制烟草叶肉细胞原生质体中TMV的增殖,还可以抑制烟草接种叶中TMV向茎部及植株上部叶片移动,且对寄主植物不造成明显的毒害.  相似文献   
10.
半日花(Helianthemum songaricum)为亚洲中部特有种和古地中海残遗植物, 其群落为内蒙古西鄂尔多斯地区的特有荒漠植物群落。该文以2016-2017年野外调查数据为基础, 结合相关文献资料, 对半日花荒漠群落的分布、群落特征及其分类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 (1)半日花荒漠群落集中分布于黄河以东内蒙古西鄂尔多斯的阿尔巴斯山麓南北部、千里沟; 少量分布于黄河以西贺兰山北端内蒙古乌海市与阿拉善盟交界处及贺兰山最南端的内蒙古阿拉善盟与宁夏交界处明长城沿线的石质残丘。(2)根据样地调查, 半日花荒漠群落记录到种子植物58种, 隶属于17科39属, 其中灌木、半灌木18种, 多年生草本27种, 一年生草本植物13种; 水分生态类型中强旱生植物(15种)和旱生植物(29种)占绝对优势; 区系地理成分以中亚东部成分为主, 其次为古地中海成分和戈壁成分。(3)根据生活型和优势度, 半日花荒漠群落可分为半日花-草本荒漠群丛组、半日花-灌木-草本荒漠群丛组和半日花-半灌木荒漠群丛组, 进一步分为10个群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