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PCR技术从马铃薯陇薯3号基因组DNA中扩增出长度约为1.0 kb的DNA片段,经与T载体连接,测序表明,克隆到的DNA片段大小为969 bp,该序列与GenBank中已公布的patatin启动子序列同源性为97.94%;采用植物顺式调控元件数据库PLACE和PlantCare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片段含有启动子的保守序列TATA-box和CAAT-box,且在CAAT-box上游有8 bp的增强子.此外,还具有马铃薯块茎蛋白patatin基因启动子保守调控序列的蔗糖效应元件(SURE)4个及马铃薯储藏物特异结合调控patatin蛋白表达位点(B-box)2个,而这些特异序列可能是基因特异表达所必须的.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及尿液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pd-1)、白细胞介素18(IL-18)及胱抑素C(Cys-C)对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肾损伤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肾功能正常患者118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尿液spd-1、IL-18、Cys-C的含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评估尿液spd-1、IL-18、Cys-C对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尿素氮(BUN)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液spd-1、IL-18、Cys-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尿液spd-1(OR=1.461,P=0.000)、IL-18(OR=1.742,P=0.003)、Cys-C(OR=1.241,P=0.002)是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尿液spd-1预测急性肾损伤曲线下面积(AUC)为0.660,特异度为0.640,灵敏度为0.646;IL-18预测急性肾损伤的AUC为0.672,特异度为0.669,灵敏度为0.675;Cys-C预测急性肾损伤的AUC为0.643,特异度为0.649,灵敏度为0.673;三者联合检测预测急性肾损伤的AUC为0.792,特异度为0.667,灵敏度为0.917。结论:spd-1、IL-18、Cys-C在急性肾损伤患者尿液中含量明显增加,尿液spd-1、IL-18、Cys-C增加是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且三者联合检测对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油茶EST文库为基础,采用5-′RACE技术,分离克隆了一个脱水素样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GenBank接受号EU856537),同源分析表明其编码的208 aa的小分子蛋白(id号ACF72673)属于SK2型脱水素,命名为CoDHN2.CoDHN2的肽链内2个类K-片段间富含苏氨酸,有别于脱水素一般性结构特点,并且同油茶种子中另一类脱水素一样也具有一个十分保守的基序(EDDGQAGRRKK),这可能有利于脱水素的磷酸化和亚细胞定位;采用多种方法预测其二级结构,表明CoDHN2为内在性无规则蛋白,但其中远离C端的一个类K-片段可形成两亲性α-螺旋.CoDHN2含有较多的组氨酸残基以及良好的可溶性,推测它可结合金属离子从而减少活性氧的来源并清除活性氧,并在生理脱水时充当缓冲液.结合其它物种脱水素的研究进展,认为CoDHN2极有可能在油茶油脂合成高峰期同正在发育的脂体结合而保护脂体免受活性氧危害,这为油茶种子细胞的脂体发育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NP配施对平茬后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苗木各器官N、P、K化学计量比的影响,分析云南松苗木不同器官(根、茎、叶、萌条)的ω(N)∶ω(P)、ω(N)∶ω(K)、ω(P)∶ω(K)化学计量比的季节变化特征,探讨各器官间N、P、K化学计量比的相关性及其变异来源。采用N、P二因素三水平的3×3回归设计开展不同施肥试验,并对苗木采样测定,研究NP配施对平茬后云南松根、叶、茎及其萌条N、P、K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茬后云南松苗木不同器官的营养元素分配没有统一的规律,展现出丰富的变异。随着施肥季节的变化, ω(N)∶ω(P)在根、茎和萌条中逐渐下降,在叶中先下降后上升,但总体差异不大。单施N肥、P肥和NP配施均对云南松苗木生长的影响产生一定差异,总体来看NP配施更有利于促进苗木的生长,且以处理5(N1P1)表现为极显著(P<0.01)。云南松苗木各器官N、P、K化学计量比主要受N×P交互作用的影响,其次是N,影响最小的是P。除在根和叶中ω(N)∶ω(P)与ω(N)∶ω(K)之间相关性发生改变之外,其余两两间的正负相关性均保持不变,而 ω(N)∶ω(P)与ω(P)∶ω(K)、ω(N)∶ω(K)与ω(P)∶ω(K)的相关性均随着施肥季节的变化相关性发生改变,且相关系数降低,分别受P和K的调控。平茬改变植株体内的营养元素含量,不同施肥处理促使云南松各器官中N、P、K化学计量特征差异极显著(P<0.01)。NP配施可以有效缓解单施N肥、P肥对植株的限制作用,使养分处于一个平衡状态,从而满足植株对生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从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 L.)的叶中分离得一株真菌,鉴定为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采用大米固体培养基发酵,其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抑制白菜种子发芽的能力,并从其中分离得4个生物碱化合物,通过波谱及理化性质鉴定为:pyripyropene A(1)、verruculogen (2)、fumigaclavine C(3)、fumiquinazoline J (4),其中化合物1~3采用钙流模型测定其生物活性,结果显示无活性.  相似文献   
6.
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在秦岭南坡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大坪峪颜家沟内选取一群半野生川金丝猴的成年个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收集其觅食的食物类型数据,目的是为该猴群建立食谱,并通过对比不同季节内觅取的食物组成差异探讨秦岭南坡川金丝猴如何应对喜食食物的季节性缺乏。结果表明:秦岭南坡川金丝猴共采食53种植物(包括34种乔木、13种灌木、6种藤本植物)和4种大型真菌,分别占取食植物组成的64.3%、25.3%、8.0%和2.2%,春、夏、秋、冬季节取食种类和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0种(3.93)、19种(3.73)、21种(3.87)和25种(4.12)。在秦岭南坡川金丝猴的食物组成中,地衣占总觅食记录的22%;树叶占20%,其中嫩叶9%和成熟叶11%;种子、树皮、芽苞、果实和叶柄分别占16%、15%、11%、 9%和7%。该猴群觅取的植物部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春季,对树皮和芽苞的觅食量较高,分别为28%和25%;夏季,增加了对成熟叶的采食量(29%),而减少了芽苞的觅取量(5%);秋季,以取食种子和果实为主,分别占总觅食的48% 和16%;冬季,地衣的采食量达到最大值(41%)。觅食的食物组成与食物的可获得性呈正相关性(R = 0.984, P < 0.01),这与大多数叶猴的适应策略类似,在喜食食物短缺的冬季,它们选择更多的地衣和树皮为食,同时它们采食的种类和食物多样性也有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7.
药用红花幼苗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花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0、50、100和150 mmol·L-1)胁迫对红花幼苗叶片中的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及抗氧化酶系(T-AOC、SOD、CAT)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分对红花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随NaCl浓度增加而加剧,且对地上部分的抑制作用大于根部。胁迫初期(10 d),各处理红花幼苗中的T-AOC的活性没有明显变化;但高盐胁迫显著提高了CAT的活性。与对照相比,盐胁迫明显提高了红花中的SS、SP的含量及SOD的活性,但各盐处理之间没有明显差异。胁迫中期(20 d),各处理间SOD的活性无明显变化;SS的含量随盐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且处理间差异显著;SP的含量和CAT、T-AOC的活性与对照相比均有所增加。盐胁迫后期(30 d),SP和SS的含量在叶片中有积累的趋势,但T-AOC和SOD却相反,其活性较对照处理均有所下降,而盐处理的CAT的活性较对照处理无明显差异。因此,供试红花幼苗在盐胁迫初期主要是通过合成渗透调节物质和活性氧清除机制共同作用来抵御盐分胁迫,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则主要通过合成渗透调节物质来抵御盐害,其中可溶性糖对盐浓度的响应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林麝肠道分离的3株乳酸菌研制一种复合微生态制剂,对复合微生态制剂进行了不同配比的选择、昆明小鼠安全性试验、活菌数的监测和林麝的应用。结果显示:作为最优配比的复合微生态制剂C(S2∶S3∶MRS2-2=1∶1∶2),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其未引起小白鼠机体的不良反应;在14 d时,储存温度为-20℃下复合微生态制剂的活菌数降至1.43E+08 CFU/m L;用复合微生态制剂C治疗林麝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的昆明小鼠,结果显示微生态制剂组肠道乳酸菌显著大于空白组和感染组(P0.05),复合微生态制剂治疗腹泻林麝,治愈率为50%。本试验首次研制了一种林麝复合微生态制剂,对于提高林麝人工养殖的存活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调查林麝肺源致病性大肠杆菌O因子血清型以及相关耐药基因的流行状况,本试验采用玻板凝集反应法进行O因子血清型鉴定;同时用PCR方法检测耐药基因。结果显示:O血清型定型的有16株菌,分别属于9个不同的血清型,其中O78为优势血清型,占定型菌株的43.75%(7/16)。同时,29株菌皆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其中磺胺类耐药基因sul1、sul2、sul3,喹诺酮类耐药基因aac(6')-Ib、qnrB,β-内酰胺酶类耐药基因blaTEM、blaCTX-M,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3)-IIa、ant(3″)-Ia和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B)检出率较高,检出率分别为100%、96.55%、96.55%、100%、86.21%、100%、65.52%、100%、96.55%和58.62%。本试验结果对林麝临床科学合理用药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尽管开腹手术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传统方式,但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术后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妇科肿瘤的外科治疗方式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从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单孔腔镜技术,到2005年美国FDA批准应用于妇科手术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子宫内膜癌的手术治疗方式也有了更多的选择。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微创手术凭借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在子宫内膜癌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临床应用时间较短,仍需大样本多中心的长期随访研究来证实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文主要围绕以上几种手术方式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最新观点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