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利用自主分离的蜡状芽孢杆菌菌株TS02,采用RAPD 方法对TS02及其同源性相近的5株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进行了RAPD条带特异性分析,从TS02基因组中筛选获得了一个533 bp的特异RAPD标记TSR1.TSR1克隆、测序后,根据其序列设计出一对特异引物P1/P2进行扩增,结果只在TS02中扩增得到目的片段,而其余对照菌株扩增为阴性,从而证明试验得到了在种水平上对该菌种进行准确鉴定的特异SCAR标记.  相似文献   
2.
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发现藏酋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8月下旬至2013年12月上旬,在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首先通过走访询问确定预调查区域,然后采用“V”型路线法进行调查。发现保护区内茶园附近山体中部陡峭悬崖区域向阳侧的落叶阔叶林带(107°38′~107°39′E, 32°62′N, 海拔: 1 424 m~1 589 m)至少有1群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分布,共有个体约35只,并按年龄结构组成初步预测该群体处于增长中。  相似文献   
3.
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是我国特有的灵长类重点保护物种,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其分布区之一。利用MaxEnt模型对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生境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 MaxEnt模型的预测准确度极高,训练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达到0. 981±0. 011;(2)保护区内川金丝猴的适宜生境面积为7 519. 68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1. 7%,主要分布在北部的林地中;(3)根据贡献率、置换重要值和Jackknife检验,影响川金丝猴分布的最主要环境因子是海拔和距公路距离,植被型、坡向和距步道距离的影响次之,其他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小;(4)川金丝猴适宜生境的海拔为2 100~3 500 m,距公路和步道距离分别为700~5 000 m和150~3 500 m,位于南坡、西南坡、西坡和西北坡的寒温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中。根据分析结果,建议减少人类活动对川金丝猴的干扰,加强对保护区边缘地域的生境保护,确保川金丝猴适宜生境与周边地区的连通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自主分离的蜡状芽孢杆菌菌株TS02, 采用RAPD方法对TS02及其同源性相近的5株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 进行了RAPD条带特异性分析, 从TS02基因组中筛选获得了一个533 bp的特异RAPD标记TSR1。TSR1克隆、测序后, 根据其序列设计出一对特异引物P1/P2进行扩增, 结果只在TS02中扩增得到目的片段, 而其余对照菌株扩增为阴性, 从而证明试验得到了在种水平上对该菌种进行准确鉴定的特异SCAR标记。  相似文献   
5.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的分布及种群数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2月至5月,对四川省九寨沟自然保护区野生川金丝猴的种群分布、数量及其社会结构进行调查,初步探讨该种群与其他种群在外部形态和社会结构方面的差异性。采用"V"型路线法调查,发现九寨沟保护区共有川金丝猴4群。然后结合长时间的持续跟踪观察,证实家庭单元19个,全雄群3个,能区分不同个体296只。OMU大小平均为12.7只,其中OMU内的成年个体占38%,青少年个体占53%,幼仔占9%。成年与青少年比例为1∶1.39,成年雌雄的比例为3.84∶1。与秦岭种群的外部形态相比,该种群的成年雄性更为壮大,毛发弯曲程度明显;成年雌性毛发略显灰黑色,金黄色暗淡,大部分个体嘴角长有很小的肉瘤;青少年个体毛色泛白。亦发现九寨沟种群倾向于选择海拔偏高(2400—3550 m)的针叶林带活动。  相似文献   
6.
社会玩耍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共同参与的一种互作性玩耍行为,个体间的行为彼此适应并相互影响。社会玩耍行为在灵长类物种的社会交往过程中普遍发生,作为未成年个体一种重要的发育行为,其对个体的生存技能和成年后的繁殖成功具有重要影响。灵长类物种的社会玩耍不仅仅表现为追逐、摔跤、跳跃等一些常见行为,部分物种还发展出自己特有的行为。一般而言,社会玩耍在婴儿后期和青少年早期的发生频率最高,然后随着年龄增长直到成年时期,这类行为的平均发生频率将逐渐下降。未成年雄性个体要比同年龄段的雌性个体更喜欢玩耍,但常因物种、研究对象年龄等因素表现不同甚至相反;很多物种的个体喜欢与有亲缘关系的个体玩耍,或者与性别相同、年龄相仿、等级相近的个体玩耍。总之,非人灵长类个体社会玩耍的发育不但受环境参量如食物、场地等的影响,而且还与个体的年龄、性别、等级、亲缘关系等社群因素紧密相关。未成年个体在玩耍过程中,获得了身体机能的快速发育、完善了生存技能、建立了个体间的友好关系、增强了认识自身及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从而为顺利过渡到成年期和履行自己的职能打好基础,但有时却需要承担玩耍过程中受伤甚至死亡的风险。玩耍作为灵长类社会的一种行为文化,对其研究有助于对人类自身行为进化的不断认识,相信这方面的理论将会得到后来者的不断创新和丰富,也期望这方面的理念及经验能被及时运用到保护繁育等实践活动中。  相似文献   
7.
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在秦岭南坡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大坪峪颜家沟内选取一群半野生川金丝猴的成年个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收集其觅食的食物类型数据,目的是为该猴群建立食谱,并通过对比不同季节内觅取的食物组成差异探讨秦岭南坡川金丝猴如何应对喜食食物的季节性缺乏。结果表明:秦岭南坡川金丝猴共采食53种植物(包括34种乔木、13种灌木、6种藤本植物)和4种大型真菌,分别占取食植物组成的64.3%、25.3%、8.0%和2.2%,春、夏、秋、冬季节取食种类和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0种(3.93)、19种(3.73)、21种(3.87)和25种(4.12)。在秦岭南坡川金丝猴的食物组成中,地衣占总觅食记录的22%;树叶占20%,其中嫩叶9%和成熟叶11%;种子、树皮、芽苞、果实和叶柄分别占16%、15%、11%、9%和7%。该猴群觅取的植物部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春季,对树皮和芽苞的觅食量较高,分别为28%和25%;夏季,增加了对成熟叶的采食量(29%),而减少了芽苞的觅取量(5%);秋季,以取食种子和果实为主,分别占总觅食的48%和16%;冬季,地衣的采食量达到最大值(41%)。觅食的食物组成与食物的可获得性呈正相关性(R=0.984,P0.01),这与大多数叶猴的适应策略类似,在喜食食物短缺的冬季,它们选择更多的地衣和树皮为食,同时它们采食的种类和食物多样性也有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8.
社会认知是群居动物适应复杂环境和社会生活能力的体现,致力于理解自身、他人与社会。认知有利于促进利益分配的优化,而行为认知策略则是关注的热点问题。但迄今为止,川金丝猴如何进行社会地位与受孕状态等基础认知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投食招引,在个体识别和等级判定的基础上,以栖息于秦岭观音山自然保护区熊猫谷景区的一个半野生川金丝猴群为对象,采用瞬时扫描和焦点动物取样法,观察并收集了猴群中6个一雄多雌单元成年雌雄个体的空间位置、邀配、交配及产仔行为数据,结合食物密度梯度"同心圆"和受孕周期,推测雌性成功受孕的交配时间段,运用配对t-检验统计证实受孕前后雌性的交配实现率差异显著(t=4.527,P=0.001),表现为受孕前雌性邀配行为获取的雄性响应率明显高于受孕后;通过Spearman相关性检验发现,雌性受孕前的交配实现率(R=0.527,P=0.006)及受孕时间(R=0.556,P=0.049)与自身等级均显著正相关,即高等级雌性邀配行为的雄性响应率及与雄性生殖性交配的时间明显高于或早于低等级雌性。结果表明,雄性川金丝猴拥有认知单元内成年雌性受孕状况和等级地位的能力,这种认知能力影响着雄性的性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9.
10.
性打搅行为是指非人灵长类社群内非交配个体对正在发生性行为个体的干扰行为,该行为在非人灵长类中普遍存在,通过综述目前已知的36种非灵长类的性打搅行为的报道,探讨性打搅行为的功能和意义。性打搅行为具有更高度的种间和种内差异,种间的性打搅的方式不同、同时受到社会结构和婚配制度的影响;在种内受到性别、年龄、等级等因素的影响。结合川金丝猴性打搅的研究结果,从性打搅的类型、被打搅的反应、性打搅的功能以及相关假说等方面入手,对非人灵长类性打搅行为进行系统总结,旨在为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为生殖行为学研究者启发思路,推动本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