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灵允  赵钢  赵江林 《广西植物》2021,41(6):1021-1034
荞麦属植物资源丰富,且富含黄酮类成分。通过文献查阅,总结了荞麦黄酮历年研究情况以及热点研究领域。荞麦黄酮研究论文最早发表于1952年,在1952—1999近五十年的时间内,荞麦黄酮的研究论文较少,年发文量少于10篇,荞麦黄酮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自2000年后,荞麦黄酮逐渐获得更多研究学者的关注,年度发文量逐年上升。近年来,荞麦黄酮研究热点集中在植物学、食品科学技术、农学以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领域中,黄酮抗氧化活性相关的研究论文被引用次数较高,荞麦黄酮的生物活性与营养功能一直备受关注。目前,从荞麦中已经鉴定的黄酮类化合物达80种。槲皮素、山奈酚、木犀草素、鼠李素、异鼠李素、小麦黄素、柚皮素、杨梅素、芹菜素以及橙皮素是荞麦中常见的黄酮苷元结构,芍药色素、花翠素、矢车菊素为荞麦中多见的花青素类型。荞麦黄酮生物合成起源于苯丙烷代谢途径,PALCHSC4H、4CLCHILAR等黄酮合成途径中的多个关键酶基因以及MYB转录因子基因已被克隆鉴定。荞麦MYB转录因子在黄酮生物合成中发挥着重要的诱导调控作用,影响荞麦黄酮合成积累的因素主要有环境因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生物因素以及品种等,多个因素可相互交叉调控和影响荞麦黄酮的合成。该文通过回顾历年荞麦黄酮研究概况,总结黄酮化合物的种类,归纳黄酮生物合成途径调控机制及主要影响因素,为优质荞麦种植生产和优化提升荞麦产品的营养保健功能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可行方案,为荞麦黄酮的深入研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2.
TLC-生物自显影-MTT法检测滇重楼内生真菌中抗菌活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TLC-生物自显影-MTT法检测了3株滇重楼内生真菌即芬芳镰刀菌、季氏毕赤氏酵母和烟曲霉正丁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和稻瘟病菌的抗菌活性成分,以芬芳镰刀菌和季氏毕赤氏酵母菌液提取物中含有的抗菌活性成分为多.同时与打孔药剂扩散法的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为进一步快速分离内生真菌中抗菌活性成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活性追踪的方法从盾叶薯蓣内生芬芳镰刀菌Dzf2中分离到两个抗菌活性成分,通过物理化学性质和波谱学特征鉴定为镰刀菌酸(1)和9,10-脱氢镰刀菌酸(2)。采用多孔板-MTT-比色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化合物的抗菌活性。镰刀菌酸和9,10-脱氢镰刀菌酸对供试细菌的半抑制浓度(IC50)值为35.35μg/mL至171.29μg/mL;对稻瘟菌孢子萌发的IC50值分别为28.83μg/mL和27.06μg/mL。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适合无花果酒发酵的菌株,选用五株商业酵母通过对发酵性能、理化指标、总酚、甲醇、感官评定进行比较分析。实验表明,菌株KD主发酵CO_2失重量为14.85 g,酒精度可达11.52%(V/V),透光率(96.7 T%)显著高于其它菌株(p0.05),总酸为3.55 g/L,酒中总酚含量为0.37 mg/L,甲醇含量为297.19 mg/L显著低于其它菌株(p0.05)。菌株KD发酵的无花果酒感官评分高于其它菌株发酵的酒,其风格独特,典型优雅。本试验通过从商业酵母中筛选出适合无花果酒发酵的优良酵母,可为无花果酒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多孔板-MTF比色法测定植物和微生物代谢产物对真菌抑制活性的步骤为:在多孔板的每孔中依次加入浓度为105孢子/mL的供试真菌孢子悬液90μL,不同浓度的药液10 μL.25℃暗培养48 h,然后每孔中加入8mg/mL的MTT溶液10μL,继续培养10 h后,离心去上清,加入DMS0 150 μL,振荡30 min,离心后上清液在510nm测定吸光值.采用上述条件测定了白屈菜红碱对稻瘟病菌和西瓜枯萎病菌的MIC值分别为80和1.5μg/mL,IC50值分别为21.99和0.78 μg/mL;Diepoxinζ对稻瘟病菌的MIC和IC50值分别为200和96.21 μg/mL.多孔板-MTT比色法为快速有效地筛选和评价植物和微生物抗真菌活性成分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从盾叶薯蓣根状茎中分离并鉴定了9株内生真菌,经悬浮培养14d,分别制备灭活菌丝和菌液浓缩物。其中,内生尖孢镰刀菌Dzf17能有效地提高盾叶薯蓣无菌苗和培养细胞薯蓣皂苷元的含量和产率,且灭活菌丝的诱导效果要强于菌液浓缩物。Dzf17灭活菌丝处理无菌苗,薯蓣皂苷元的产率为78.697mg/L,是对照(27.471mg/L)的2.865倍;用Dzf17菌液浓缩物处理无菌苗,皂苷元产率为41.822mg/L,是对照的1.522倍。Dzf17灭活菌丝处理培养细胞,薯蓣皂苷元的产率为1.391mg/L,是对照(0.691mg/L)的2.013倍;用Dzf17菌液浓缩物处理培养细胞,皂苷元产率为1.214mg/L,是对照的1.757倍。结果表明,在盾叶薯蓣无菌苗或细胞培养中添加一定量的内生真菌灭活菌丝或菌液浓缩物对于提高薯蓣皂苷元含量和产量将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盾叶薯蓣内生真菌Dzf12的挥发性成分,得率为菌丝鲜重的0.276%。用GC-MS鉴定出30个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5.47%,其中含量较高的有棕榈酸甲酯(22.63%)、(E)-9-十八碳烯酸甲酯(8.30%)、(E,E)-9,12-十八碳二烯酸甲酯(8.12%)、2,6-二叔丁基对甲基苯酚(6.79%)、正十四烷(6.69%)、正十二烷(5.88%)等。测定了该挥发性成分对8种细菌的抑制活性,最低抑制浓度(MIC)值在0.75mg/mL至2.00mg/mL之间,抑制中浓度(IC50)值在0.62mg/mL和1.55mg/mL之间。对番茄疮痂病菌的抑制活性最强,MIC和IC50值分别为0.75mg/mL和0.62mg/mL。  相似文献   
8.
采用间接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滇重楼内生真菌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该方法快速、灵敏、操作简便,可以同时检测多个样品,其检测结果与薄层层析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这为高效筛选产薯蓣皂苷元类化合物的内生真菌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苦荞总黄酮与大豆磷脂的复合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对苦荞提取物与大豆磷脂形成复合物的制备工艺技术条件进行系统研究,并测定复合物在正辛醇和不同pH水溶液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结果表明:筛选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无水乙醇为反应溶剂,提取物的浓度为1 mg/mL,提取物与磷脂的质量比为1∶2,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24 h。与原提取物比较,磷脂复合物中总黄酮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有了显著的提高。按照该制备工艺制备的复合物复合率达到80%以上,同时结果表明磷脂复合物明显改善了苦荞总黄酮的脂溶性。  相似文献   
10.
从盾叶薯蓣组培苗中高压酸解制备薯蓣皂苷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盾叶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组培苗中薯蓣皂苷元的高压酸解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以薯蓣皂苷元的含量作为评价指标,选用正交表L16(45),以样品用量、硫酸浓度、提取时间为因素,设计了3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高压酸解提取薯蓣皂苷元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样品用量25 mg、硫酸浓度0.5 mol/L、提取时间2 h,在此条件下提取物中薯蓣皂苷元的平均含量为9.12 m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