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细菌mtl-D朌基因的克隆及在转基因八里庄杨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PCR方法克隆了大肠杆菌1-磷酸甘露醇脱氢酶(mtl-D)基因,序列分析表明与已发表序列相比,除第 416位密码子由 AAA代替 CAT、相应的氨基酸由 Lys代替 His外,其他部分均相同。该基因插入植物双元载体中,经土壤农杆菌介导导入八里庄杨[1],经卡那霉素筛选后再经盐胁迫筛选获得一批较高耐盐性的转化植株,在附加 0.6%NaCl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而对照在附加 0.4% NaCl的培养基中不能存活。对转化植株进行的 PCR检测、Northern杂交,说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染色体上并且有转录。  相似文献   
2.
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I型)纯化疫苗在陕西、湖南,浙江的出血热流行区进行了人群免疫效果观察。基础免疫三针后,中和抗体阳转率平均50%,荧光抗体阳转率为8426%,全程接种者26492人,疑似发病1人,保护率平均为96%。对陕西长安县不同年龄的30人进行了免疫后25年抗体水平观察,中和抗体阳转率为57%,有良好的免疫效果,并具有一定的免疫持久性。  相似文献   
3.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hTNFα)衍生物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一种新型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衍生物(命名为hTNFD)的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实验优化选择了适宜该衍生物表达的培养基、IPTG使用浓度、诱导时期以及诱导时间的长短等,并在50L发酵罐进行了中试规模的放大培养,菌体的收获量湿重可达1643g/L,hTNFD表达量占总蛋白的60%,纯化的衍生物比活为101×1010U/mg,比原型hTNFα提高了465倍,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肾综合征出血热纯化疫苗(Ⅰ型)室温稳定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批号4003、5002、5009的纯化疫苗室温(20℃)放置2周后,在不同间隔时间免疫家兔,分年度以ELISA检测免疫抗体及PRNT检测中和抗体,直至检测到第三年。结果证实,该型疫苗具有较好的室温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1植物名称金叶美国梓(Catalpa bignoniodes). 2材料类别带腋芽的茎段. 3培养条件(1)诱导芽培养基:1/3MS 6-BA 1.0mg·L-1(单位下同) IBA 0.02 3%蔗糖;(2)增殖培养基:MS 6-BA 1.2 IBA 0.2 3%蔗糖;(3)生根培养基:1/2MS NAA 0.3 1.5%蔗糖.上述培养基均加入6.0 g.L-1倍力凝(一种微生物多糖固化剂),pH 5.8~6.2.培养温度为18~26℃,培养室内全自然光照,光照度100~2 000 lx,光照时间9~13 h.d-1.  相似文献   
6.
红藻凤梨的离体快速繁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植物名称 红藻凤梨 (Billbergiapyramidalis) ,又名水塔花。2 材料类别 吸芽茎尖。3 培养条件 诱导培养基 :(1) 1/ 3MS 6 BA 0 .2mg·L- 1(单位下同 ) IBA 0 .0 2。芽增殖培养基 :(2 )MS 6 BA 1.0 IBA 0 .2 ;(3)MS  相似文献   
7.
选用在Vero细胞上初步适应的LR1(Ⅰ型)、R22(Ⅱ型)株病毒,经乳鼠脑或腹腔接种,收剖感染鼠脑并在Vero细胞传代适应,此收获病毒与直接以Vero细胞传代的病毒比较表明:抗原效价、毒力滴度有明显提高。用LR1、LR22株病毒感染的Vero细胞培养物制备单价粗制疫苗和双价精制纯化疫苗免疫家兔,经空斑减少中和试验检测中和抗体,结果表明经乳鼠和Vero细胞交替传代适应后的LR1、R22株病毒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8.
9.
蓝果树的离体培养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植物名称 蓝果树(Nyssa sinensis Oliv.),又名紫树。 2材料类别 幼嫩枝条。 3培养条件 以MS为基本培养基。(1)腋芽诱导培养基:1/2MS(CaCl2全量)+6-BA1.0mg·L^-1(单位下同)+IBA0.1;(2)不定芽增殖培养基:MS+6-BA1.0—2.0+KT1.0+IBA0.1-0.3;(3)壮苗培养基:MS+6-BA0.5+IBA0.2;  相似文献   
10.
日龄和交配状态对二化螟雄蛾内生殖器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性信息素群集诱杀应用于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测报和防治。本研究旨在明确性信息素群集诱杀二化螟的机理及诱集雄蛾的交配状态。【方法】利用行为学和生殖器解剖技术,研究不同日龄和交配状态二化螟雄蛾内生殖器特征,并将其与田间性信息素诱集获得的雄蛾进行比较。【结果】二化螟雄蛾单射精管非角质化区可分为7段;生殖器内含物主要为白色,紧实程度可以分为5级(0-4级),存在充满和未充满生殖器两种状态。随着日龄增加,雄蛾附腺以及第3和4段非角质化区内含物等级降低,第5和7段非角质化区内含物未充满比例升高,内含物为白色的比例下降。交配后1 h之内二化螟雄蛾第5和7段非角质化区和复射精管内含物等级显著低于未交配雄蛾,而第1-4段非角质化区内含物等级显著高于未交配雄蛾。交配后24 h,所有内含物等级和未交配雄蛾无显著差异;交配后36 h,第5和7段非角质化区内含物未充满比例高于未交配雄蛾。性信息素诱集和未诱集雄蛾生殖器内含物等级无显著差异。田间性信息素诱集雄蛾附腺端半部内含物等级显著高于2-6日龄未交配二化螟,第3和4段非角质化区内含物等级显著低于刚羽化(0日龄)雄蛾。【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生殖器内含物特征可以区别交配后12 h内的已交配和未交配二化螟雄蛾,性信息素群集诱杀的可能大部分是羽化1 d的未交配雄蛾。本研究结果为二化螟雄蛾交配状态判定和蛾类害虫性信息素测报和防治的有效性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