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来植物紫茎泽兰的入侵机理与控制策略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析外来恶性杂草紫茎泽兰在中国的入侵扩张机制和控制策略,从其种群形成与扩张的生态适应性及遗传分化特性、对本地植物的竞争替代和可持续控制技术基础3个方面进行了集中研究.对紫茎泽兰的主要研究进展为:(1)入侵中国的紫茎泽兰在核DNA水平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形成了不同的地理种群,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隔离是导致遗传分化的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MRI多b值DWI序列在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6月于我院行CT检查发现并未经治疗的78例SPN患者,在穿刺活检或手术前行MRI胸部检查,根据结节直径分为三组:D1≤10mm、10 mmD2≤20 mm、20 mmD3≤30 mm,DWI扫描b值(0 s/mm~2、400 s/mm~2、600 s/mm~2、800 s/mm~2)。分别测量不同b值下结节DWI图的信号评分和拟合ADC图的表观扩散系数(ADCtot值),参照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b值为400 s/mm~2时,良恶性结节DWI信号差异在D1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b值为600 s/mm~2时,良恶性结节DWI信号差异在(D1、D2、D3)组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结节信号强度越高其恶性可能性越大;在b值为800 s/mm~2时,良恶性结节DWI信号差异在D3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良恶性结节ADCtot值对比分析中发现,不同良性结节的ADCtot值均较恶性结节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3为信号阈值,1.50×10~(-3) mm~2/s为ADCtot阈值,对SPN的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较信号强度评分升高(P0.05)。结论:MRI弥散加权成像评价SPN过程中,多b值拟合ADCtot值对病变良恶性鉴别能力较好。在b值为600 s/mm~2时,其信号强度差异对SPN的良恶性信号评价效能最佳,多b值DWI序列对SP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迁飞种群与居留种群后代发生再猖獗的生理生化差异,探讨再猖獗的机制,比较研究了在两个水稻品种(TN1和协优963)上施用杀虫剂后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ål)迁飞虫和本地虫后代3龄、5龄若虫和成虫体内可溶性糖和粗脂肪含量以及迁飞成虫与其后代成虫体内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施药以及未施药处理(对照)TN1水稻品种上的迁飞后代3龄、5龄若虫和成虫体内的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本地虫。与可溶性糖含量相比,施药以及对照TN1水稻品种上的迁飞后代3龄、5龄若虫和成虫体内的粗脂肪含量均显著低于本地虫。协优963上3龄、5龄若虫体内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趋势与TN1上相同。对照水稻上迁飞成虫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本地种群,迁飞与本地3龄、5龄若虫间粗脂肪含量没有显著差异。杀虫剂处理后的水稻上迁飞后代5龄若虫和成虫体内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本地虫。方差分析结果也显示,可溶性糖和粗脂肪含量的变化在虫源和杀虫剂,虫源和杀虫剂浓度以及杀虫剂类型和浓度方面有显著交互作用。两种水稻品种上,迁飞当代成虫体内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其后代成虫。在经3种杀虫剂处理后,TN1上施用三唑磷后成虫体内的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施用溴氰菊酯和吡虫啉的处理,而协优963上施用溴氰菊酯和吡虫啉显著高于施用三唑磷的处理。本研究结果对深入阐明农药诱导褐飞虱再猖獗的机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褐飞虱侵害后不同水稻品种根及叶片脱落酸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ål)侵害后水稻耐虫性与植物体内源激素关系,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研究褐飞虱若虫侵害分蘖期超级培矮64S/E32和TN1,灌浆期协优963和TN1后根及叶片脱落酸(abscisic acid, ABA)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褐飞虱侵害分蘖期超级培矮64S/E32和TN1后3 d,叶片ABA含量显著上升,ABA含量根冠比(根ABA/叶片ABA)显著下降;侵害后6 d,超级培矮64S/E32叶片ABA含量显著下降,根冠比显著上升;但TN1叶片ABA含量在褐飞虱侵害后3 d和6 d显著上升,根冠比显著下降.褐飞虱侵害灌浆期协优963与分蘖期超级培矮64S/E32变化一致,TN1在褐飞虱侵害后3 d叶片ABA含量显著上升,根冠比显著下降;侵害后6 d,叶片ABA含量、ABA含量根冠比均显著上升.由ABA含量变化百分比可见,分蘖期ABA含量变化幅度较灌浆期大;耐虫品种变化幅度较感虫品种大,持续期较感虫品种短;叶片变化幅度较根部大.褐飞虱侵害后,两种不同生育期两种抗性不同的水稻品种比较,耐虫品种叶片ABA含量先上升(3 d)后下降(6 d),ABA含量根冠比先下降(3 d)后上升(6 d);感虫品种叶片ABA含量持续上升(3 d和6 d),分蘖期ABA含量根冠比持续下降(3 d和6 d),灌浆期ABA含量根冠比先下降(3 d)后上升(6 d);耐、感虫水稻品种根部变化规律不明显.这些差别表明不同水稻(耐虫和感虫)品种受褐飞虱侵害后体内ABA含量变化规律不同.本研究结果对深入阐明水稻耐虫品种的机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研究了三唑磷和毒死蜱LC20/LD20浓度对大螟Sesamia inferens(Walker)种群增长和卵黄蛋白含量的影响,为揭示大螟田间种群猖獗的生态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采用浸渍和点滴法测定了三唑磷和毒死蜱对大螟1龄和3龄幼虫的毒力,并测定了LC20/LD20的两种药剂处理后大螟种群增长参数和卵黄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大螟幼虫对三唑磷的敏感性显著高于毒死蜱。三唑磷LC20处理大螟幼虫1龄期显著增加了蛹重和产卵量,且1龄、3龄期的两次处理除了明显增加蛹重和产卵量外,还显著增加了卵黄蛋白含量。毒死蜱LC20/LD20浓度对大螟种群增长影响不明显。【结论】三唑磷亚致死剂量刺激大螟生殖,有利其种群的增长。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 3类型稻田 (有机养鸭田、有机稻田和常规化防田 )田间节肢动物群落调查 ,比较了节肢动物总群落丰富度、丰盛度、周转量、3个亚群落 (天敌、中性昆虫、害虫 )调查期间的平均内禀增长力 (r)和通过构建以稻田蜘蛛为顶、中位物种的群落食物网的链节数与害虫、天敌亚群落的 r和链节增长率关系。结果表明 :整个调查期间 ,总群落丰富度呈上升趋势 ,移栽后 72 d前 ,3类稻田总群落丰盛度、丰富度依次为 :有机稻田 >有机养鸭稻田 >常规稻田 ;3类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周转量时间动态均呈上口抛物线趋势 ,其最低值和出现时间依次为 :常规稻田 33.98、74 .1d;有机养鸭田 33.90、79.1d;有机稻田 33.4 9、5 4 .0 d,有机稻田和常规化防田群落周转量和害虫数量呈显著的负相关。 3类稻田中性昆虫亚群落在调查期间的 r依次为 :有机稻田 (0 .0 6 6 5 ) >常规化防田 (0 .0 6 5 2 ) >有机养鸭田 (0 .0 5 0 9) ;天敌 r依次为 :有机稻田 (0 .0 35 2 ) >有机养鸭田 (0 .0 2 4 3) >常规化防田(- 0 .0 132 ) ;害虫的 r依次为 :常规化防田 (0 .0 4 78) >有机养鸭田 (0 .0 199) >有机稻田 (0 .0 198)。 3类稻田总链节数依次为 :有机稻田 (6 6 2 3348) >有机养鸭田 (2 4 982 17) >常规化防田 (136 3372 ) ;每头害虫链节数依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小鼠不同泌乳期乳脂肪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规律, 文章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了小鼠乳腺中与脂肪合成和分泌相关20个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丰度和表达差异。结果表明, 在乳腺中脂蛋白脂酶(LPL)、乙酰辅酶A羧化酶(ACACA)、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黄嘌呤脱氢酶(XDH)、嗜乳脂蛋白(BTN)、脂肪酸分化蛋白(ADFP)基因都具有高mRNA表达丰度 (表达丰度>5%), 脂肪酸转运体(CD36)、脂肪酸合成酶(FASN)、1-酰基甘油磷酸酰基转移酶(AGPAT6)和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基因具有中等mRNA表达丰度(5%>表达丰度>1%), 与妊娠期乳腺基因的mRNA表达相比, 在泌乳期这些基因的mRNA表达均有显著上调(P<0.05), 并且ACACA、SCD、FASN、AGPAT6和DGAT等脂肪合成酶基因的表达在泌乳中期(12 d)最高, 而在泌乳初期(6 d)和泌乳末期(18 d)较低, 呈现低-高-低的表达模式。转录因子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F)基因在泌乳开始时mRNA表达增加, 在泌乳中期(12 d)表达有10倍上调, 其变化规律与脂肪合成酶基因的表达模式相同, 说明SREBF基因在小鼠乳腺脂肪合成酶基因的表达调控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紫茎泽兰是我国重要的入侵杂草,对我国生态环境和农、林、牧业造成重大危害。本研究通过比较紫茎泽兰原产地与入侵地种群地上部抗虫物质含量的差异及其对泽兰实蝇寄生的响应,为探明紫茎泽兰入侵种群持续扩张的化学生态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5个紫茎泽兰种群(3个中国云南种群:C1,C2,C3;2个墨西哥种群:M1,M2),比较原产地和入侵地种群地上部分碳氮比、单宁类(单宁酸、儿茶素、鞣花酸)和类黄酮物质(槲皮素、异槲皮素、山奈酚)含量差异,以及泽兰实蝇寄生前后这些抗虫物质的含量变化。【结果】入侵地种群地上部分碳氮比不同程度地低于原产地种群,茎秆部位差异最明显。紫茎泽兰入侵地种群的单宁类和类黄酮物质含量亦低于原产地种群,其中,芽尖部位单宁酸和儿茶素含量差异尤为明显,分别比原产地种群低26.4%和32.3%。泽兰实蝇寄生后,原产地和入侵地种群单宁类和类黄酮物质含量基本呈上升趋势,其中,M1种群寄生植株在虫瘿破膜前,儿茶素含量比未寄生植株升高了163.2%。【结论】紫茎泽兰入侵种群在抗虫特性方面产生了资源再分配的适应性变化,有利于其在新生境天敌缺乏条件下的持续扩张。虽然泽兰实蝇寄生会诱导紫茎泽兰原产地种群和入侵地种群抗虫物质的增加,但原产地种群增加的幅度更大,表明紫茎泽兰入侵后对专食性天敌胁迫的适应性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FoxO1是Foxs家族的成员,该家族大多数为转录因子.FoxO1作为Foxs家族的重要转录因子之一,它不仅具有调控转录的作用,也参与许多生理过程,例如糖代谢、细胞凋亡、脂肪代谢、肌细胞的分化、生殖和肿瘤的发生等.近些年,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FoxO1在病毒感染和炎症发生等过程也具有重要作用,但其中机制还不清楚.本文主要讲述了几种病毒感染及炎症发生期间,FoxO1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自英国生态学家查尔斯.艾尔顿1958年撰写的《动植物的入侵生态学》出版至今,半个世纪已经过去,这部著作被公认为是生物入侵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开端。这期间生物入侵研究经历了萌芽期(20世纪80年代之前)、成长期(20世纪80年代)和快速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末期至今)。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概念、假说、方法和技术被提出和整合到生物入侵研究之中,由此催生了一门生态学领域的新兴学科——入侵生物学。本文在对近50年来生物入侵专著和论文的统计分析基础上,介绍了国际生物入侵研究的发展脉络和现状。同时综述了中国入侵生物学在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的相关进展,着重阐述了主要科学问题("入侵潜力与成功入侵的关系"、"入侵种种群的扩张与扩散"、"入侵种的生态适应性与进化"及"本地生态系统对入侵的响应及可入侵性")和预防与控制的技术体系(风险评估与早期预警、检测与监测、狙击与灭除、生物防治、生态修复与干扰调控),并进一步介绍了中国入侵生物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和框架,提出入侵生物学是研究外来物种的入侵性与生态系统的可入侵性,以及外来物种预防与控制的科学,是一门多领域交叉的学科。最后展望和讨论了中国入侵生物学学科发展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