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为提高小鼠休眠胚胎的制备效率,尝试用超数排卵方法获取小鼠休眠胚胎。方法超排小鼠在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后,按照是否注射抗孕马血清(anti-PMSG serum或A-PMSG)以及注射的不同时间分为5组:在母鼠合笼前注射A-PMSG、在母鼠见栓后注射A-PMSG、在见栓第四天卵巢摘除手术后注射A-PMSG、不注射A-PMSG的超排组和不超排组。结果见栓后注射抗PMSG组的平均出胚数(9.4枚/只)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结论常规超排处理结合注射抗PMSG血清法能有效提高小鼠休眠胚胎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雌激素受体α(ERα)的角度探讨自然发情小鼠与诱导发情小鼠的子宫内膜上,雌激素受体α表达是否受内源雌激素的特异诱导而变化,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27只同日龄母鼠,根据处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3个组:自然发情假孕组(对照组)、诱导发情处理假孕组和自然发情假孕第1天摘除卵巢组,3个组的小鼠在见栓后第4、6、8天分别取样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小鼠子宫内膜中雌激素受体α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3个处理组的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核、胞质都有ERα存在,且主要表达在腺上皮;见栓第4、6、8天时,诱导发情处理组小鼠子宫内膜的ERα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自然发情组和自然发情第1天摘除卵巢组(P0.05);见栓第8天时,自然发情处理组小鼠子宫内膜中的ERα阳性率与自然发情第1天摘除卵巢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见栓第4、6天时两者阳性率差异显著,自然发情处理组小鼠子宫内膜中的ERα阳性率显著高于自然发情第1天摘除卵巢组(P0.05)。结论诱导发情处理的小鼠子宫内膜,其表面雌激素受体α表达显著高于自然发情小鼠,且两者都受其内源性雌激素的特异诱导而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研究大豆异黄酮对雌鼠初情期等生殖性状的影响,为母鼠的安全饲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本实验选用210只21日龄ICR雌鼠随机分成3组,饲喂含不同浓度大豆异黄酮(0 mg/kg、50 mg/kg、400 mg/kg)的饲料。每日检查母鼠阴道开张和阴道栓情况。采集母鼠45和65日龄时血清,利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雌激素含量,并统计45、65日龄体重和子宫重。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子宫上皮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分布情况。结果雌鼠阴道开张的平均日龄分别为27.2 d、26.1 d和25.8 d,400 mg/kg组显著早于剂量为0mg/kg的对照组(P〈0.05);雌鼠平均初次配种时间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饲养到45日龄和65日龄时400 mg/kg组雌鼠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喂养8周后两个试验组在子宫间质细胞上雌激素受体的阳性细胞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腺上皮中400 mg/kg组显著高于50 mg/kg组和对照组(0 mg/kg);但是在腔上皮中,各组间受体的阳性细胞表达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饲喂每公斤含400 mg大豆异黄酮的饲料可以刺激初情期前母鼠阴道的开张,提高雌鼠的体重,降低65日龄时血清雌激素含量,并在饲喂8周后影响子宫间质和腺上皮上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分布;而饲喂每公斤含50 mg大豆异黄酮的饲料仅对小鼠45日龄体重及饲喂8周后子宫间质上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分布有所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雌(Estrogen,E2)、孕激素(Progesterone,P4)对同期发情与自然发情小鼠子宫内膜中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分布的影响。方法45只同日龄雌鼠,根据处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5组:自然发情组(对照组)、同期发情组、卵巢摘除组、P4处理组和E2处理组,5组小鼠在见栓后第4、6、8天分别取样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小鼠子宫内膜中PR的分布变化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5个处理组小鼠子宫内膜的三种细胞中都有PR存在;同期发情组小鼠子宫内膜中三种类型细胞PR的表达与自然发情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4处理组小鼠子宫内膜中三种类型细胞PR的表达在见栓第4、6天显著低于卵巢摘除组(P〈0.05);E2处理组小鼠子宫内膜腺上皮和间质中PR在第4、6、8天时都显著高于卵巢摘除组(P〈0.05),而在腔上皮中则显著低于卵巢摘除组(P〈0.05)。结论同期发情处理与自然发情小鼠的子宫内膜上PR的分布,都受E2和P4的特异诱导而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雌激素α受体(estrogen receptorα,ERα)的角度探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regnant mareserum gonadotropin,PMSG)和促卵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处理小鼠的卵巢、输卵管和子宫中,ERα分布是否有显著性差异。方法 10只8周龄母鼠,随机分为处理方式不同的两个组:PMSG组和FSH组,两组均在处理第48小时取其卵巢、输卵管和子宫样固定,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观察组织中ERα分布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两个处理组小鼠卵巢、输卵管和子宫内膜的细胞中都有ERα表达;PMSG处理组卵巢中的初级卵泡和成熟卵泡上ERα阳性率和平均吸光度均显著高于FSH处理组;FSH处理组的输卵管中ERα阳性率和平均吸光度均高于PMSG处理组;FSH处理组子宫基质和腺上皮细胞中ERα的阳性率显著高于PMSG组,其中PMSG组基质中的平均吸光度显著高于FSH组,而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阳性率和平均吸光度两处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PMSG和FSH同期发情诱导由于其特性可不同程度地影响小鼠卵巢、输卵管和子宫中ERα的分布,使之在不同组织中产生差异性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孕激素受体(PR)的角度探讨同期发情处理与自然发情小鼠的子宫内膜上,孕激素受体分布是否受内源孕激素的特异诱导而变化,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27只同日龄母鼠,根据处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三个组:自然发情假孕组(对照组)、同期发情处理假孕组和自然发情假孕第l天摘除卵巢组,3个组的小鼠在见栓后第4、6、8天分别取样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小鼠子宫内膜中孕激素受体的分布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三个处理组小鼠子宫内膜的三种细胞中都有PR存在;见栓第4天时,同期发情处理组小鼠子宫腺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的PR胞核阳性率显著高于自然发情组(P〈0.05);见栓第6天时,同期发情处理组小鼠子宫内膜三种细胞中的PR胞核阳性率显著高于自然发情组(P〈0.05);同时自然发情假孕第1天摘除卵巢组在见栓第6和8天时的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其它两组(P〈0.05)。结论同期发情处理的小鼠子宫内膜中孕激素受体分布显著高于自然发情小鼠,且两者都受其内源性孕激素的特异诱导而变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