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利用大剂量顺铂(Cisplatin,DDP)诱发小鼠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动物模型,了解大剂量DDP在引起肾损伤的同时对小鼠肝的毒性作用,探讨髓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MPO)与DDP所致小鼠肝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 C57BL/6小鼠50只,雌雄各半,依体重随机分为DDP用药组和生理盐水(NS)对照组。15 mg/kg DDP单次腹腔内注射,等量NS对照。分别取对照组小鼠和DDP用药后6、12、24和48 h小鼠各10只,称重后乙醚麻醉,内眦静脉取血检测肝、肾功能;剖腹取肝、称重、计算肝系数,并取少量肝组织行HE染色、形态学观察;检测血浆和肝组织匀浆中MPO活性,统计学分析。结果大剂量DDP用药后48 h,小鼠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DDP用药后6 h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含量达(91.0±11.3)IU/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后血清ALT含量持续维持在高水平。DDP用药后各组小鼠肝系数明显升高,光镜下见肝细胞广泛变性水肿,肝小叶中可见点状坏死及炎细胞浸润。DDP用药后6 h,小鼠肝组织匀浆MPO含量显著升高,达(1.54±0.45)U/g,与对照组(0.58±0.28)U/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后MPO含量降至正常水平;DDP用药后小鼠外周血MPO含量缓慢增高,用药后48 h达(12.78±2.78)U/L,与对照组(8.06±1.89)U/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DDP在诱发小鼠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同时还可引起小鼠急性肝细胞的破坏,其发生可能与肝组织内白细胞的激活及MPO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2.
以山东聊城分布的7种蛇类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鲁西平原区蛇类的群落结构和分布格局.结果 表明,该区蛇类平均分布密度较高的是白条锦蛇Elaphe dione、赤链蛇Dinodon rufozonatum和虎斑颈槽蛇大陆亚种Rhabdophis tigrina lateralis.多数蛇类倾向于选择湿地周边、边缘富有灌草丛的农田区以及有丰富草被的居民区等为栖息地,该区蛇类的栖息地选择有着显著的不重叠性.  相似文献   
3.
陆地棉子叶节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个陆地棉材料子叶节进行离体培养,建立了高效的再生体系.其中,启动培养基为MSB+2.5 mg/L 6-BA +2.5 mg/LKT,芽分化培养基为MSB+0.3 mg/L 6-BA +0.3 mg/LKT,通过器官发生途径诱导形成丛生芽,芽伸长培养基MSB.以上培养基均含葡萄糖糖30 mg/L.此再生体系每个外植体可获得2.75个以上不定芽,嫁接移栽驯化后,成活率接近95%.  相似文献   
4.
纤溶酶在溶栓治疗中起重要作用,能够溶解血凝块的主要成分纤维蛋白。采用RACE方法从海蚯蚓消化道组织中扩增出海蚯蚓纤溶酶编码序列,构建该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并进一步构建工程菌表达融合蛋白,经Ni2+树脂柱纯化后通过平板法检测该融合蛋白纤维蛋白酶原激活活性。结果获得海蚯蚓纤溶酶的c DNA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并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 ET-21a-AFE,表达纯化出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能够激活纤维蛋白酶原而溶解纤维蛋白。总之,本研究获得了海蚯蚓纤溶酶的c DNA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并初步证明其具有纤维蛋白酶原激活活性,为临床新型溶栓药物的开发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基于已公布的大豆基因组序列,旨在对大豆蔗糖合成酶(SUS)家族成员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以探讨大豆SUS家族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为GmSUS基因的利用及大豆高产育种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在大豆基因组中共鉴定到12个蔗糖合成酶基因(GmSUS1~GmSUS12)。(2)GmSUS蛋白之间序列一致性很高,均具有植物SUS家族蛋白特有的蔗糖合成结构域和糖基转移结构域;除GmSUS5外,其他GmSUS蛋白N端均具有一个保守的丝氨酸(Ser)磷酸化位点。(3)系统进化分析显示,GmSUS蛋白主要聚为3组(SUSⅠ~SUSⅢ),且位于同1组的GmSUS基因大部分具有相似的内含子/外显子分布模式。(4)12个GmSUS基因不均匀地分布在大豆的10条染色体上,片段复制可能导致了GmSUS基因在大豆基因组中的扩增。(5)表达特性分析表明,大豆SUS家族成员具有不同的组织表达模式,GmSUS8在大豆种子中表达量很高,GmSUS1、GmSUS7和GmSUS5在大豆根瘤中表达量很高,GmSUS3、GmSUS11和GmSUS12在所有被检测的组织均具有较高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海岛棉与陆地棉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份陆地棉和4份海岛棉为材料,研究了整个发育进程中陆地棉和海岛棉叶绿素的变化规律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陆地棉与海岛棉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各有不同动态变化规律,其叶绿素a/b在整个发育进程中的变化也有差异。海岛棉与陆地棉的叶绿素a变化趋势有较大差别,陆地棉的叶绿素a含量在6月18日(苗期)最高,峰值出现在8月6日,海岛棉峰值、最大值均在7月4日(现蕾期);叶绿素b含量表现为陆地棉、海岛棉峰值均在8月6日(花铃期),但海岛棉平均值高于陆地棉;陆地棉的叶绿素a+b和叶绿素a曲线相似,海岛棉的叶绿素a+b和叶绿素b曲线相似;陆地棉叶绿素a/b值表现苗期最大,然后迅速下降,海岛棉a/b值表现普遍低于陆地棉,其变化趋势为前期在7月4日出现峰值,然后下降再升高。实验说明陆地棉和海岛棉叶绿素的合成机制、调控机理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7.
蔗糖转运蛋白(SUT)在蔗糖从“源”到“库”的运输与分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研究基于最新公布的陆地棉基因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和荧光定量PCR等方法,对陆地棉SUT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并对他们的表达特性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1)在陆地棉基因组中,共鉴定到18个GhSUT基因(GhSUT1 GhSUT18),他们不均匀地分布在陆地棉11条染色体上。(2)GhSUT蛋白间序列一致性很高,均具有11~12个跨膜结构域,且都定位于质膜。(3)进化关系分析表明,陆地棉GhSUT蛋白主要分布在双子叶植物特有的SUT1亚组,以及单、双子叶植物共有的SUT2亚组和SUT4亚组,其中SUT1亚组成员最多,包含8个GhSUT基因。(4)位于同一亚组的GhSUT基因具有相似的内含子 外显子分布模式,不同亚组间GhSUT基因内含子/外显子数目差异很大。(5)转录组分析表明,GhSUT基因在表达水平上存在差异,GhSUT1和GhSUT10在被检测的组织不表达,GhSUT5、GhSUT14、GhSUT7和GhSUT16在被检测的组织表达量较低,其他GhSUT基因在被检测的组织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另外,GhSUT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其中GhSUT2和GhSUT11主要在“源”和“库”器官中表达,GhSUT6和GhSUT15主要在“库”器官中表达,而GhSUT9和GhSUT18主要在纤维中表达。(6)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GhSUT2在“源”和“库”器官中均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GhSUT6主要在“库”器官包括根、花瓣、纤维和茎中表达,在“源”器官(叶片)中表达量很低;GhSUT18主要在纤维中特异性高表达,在其他组织表达量很低。研究表明,实验验证结果与转录组分析结果相对一致。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SUT家族基因的功能提供了重要的基因信息,并为棉花产量的提高和纤维品质的改良奠定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富集培养和多环芳烃双加氧酶基因检测方法,从焦化场地多环芳烃污染土壤分离筛选出9株PAHs降解菌。以高分子量多环芳烃芘为唯一碳源进行摇瓶降解实验,结果表明,J6、S5、S4、S2和B4对芘具有较好的降解能力,21 d时芘降解率均达55%以上,其中B4处理芘的降解率最高,达到70.2%。进一步研究了该5株菌及其混合菌对土壤中芘的降解效果,发现混合菌的降解效果高于单菌的降解效果,其中混合菌H4和单菌B4的降解效果较好,49 d时混合菌H4和单菌B4处理土壤中芘的降解率达29.3%和18.3%。经过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鉴定J6菌株为赤红球菌(Rhodococcus ruber),S5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S4和S2是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pyxis sp.),B4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在电场条件下,混合菌H4和单菌B4处理微生物数量及活性均显著提高,芘的降解率较单独H4和B4处理提高33.0%和20.1%,说明筛选出的5株高分子量多环芳烃降解菌具有较强的电场适应能力,可在高分子量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电动-微生物修复中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