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6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玉荣  燕超  孔云逸  张刚  刘东晓  李勇 《病毒学报》2021,37(5):1148-1157
为了解内蒙古地区蜱虫病毒组学的本底数据,采用病毒宏基因组学方法对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左旗、右旗和四子王旗地区3个采样点采集骆驼和羊体表寄生的1789只蜱虫样品进行病毒宏基因组学分析,并对特定病毒进行巢式PCR扩增和测序,通过Clustal W和MEGA7.0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获得的病毒基因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数据显示,蜱虫样品携带包括植物、脊椎动物和非脊椎动物等来源的17个病毒科和一些未分类的病毒;其中,2株弹状病毒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与新疆地区和长江地区的弹状病毒的同源性达到98.5%和96.26%,提示蜱虫弹状病毒可能是通过羊和骆驼等动物贸易导致了新疆和内蒙古地区,以及内地的跨区域传播;细小病毒仅在羊来源的蜱虫中检测到,与中国河北地区的山羊血清中的细小病毒形成同一进化分支,我们推测蜱虫细小病毒在国内不同地区间可跨区域传播,在进化分析过程中,发现这种病毒与多种的细小病毒的同源性都不低于50%,提示细小病毒可能具有遗传稳定性;Tamdy病毒与来自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和美国的Tamdy病毒均具有极高的同源性,结果显示该病毒在内蒙古地区已经出现,并存在潜在流行的可能,有必要对Tamdy病毒进行进一步的监测;在本研究中,我们鉴定的白蛉病毒与来自新疆的亚洲璃眼蜱所携带的博乐蜱虱病毒形成同一个进化分支,与新型布尼亚病毒和Heartland virus病毒的同源性达到50%以上,该结果提示,我们发现的蜱虫白蛉病毒可能具有潜在的致病性,需要对其流行情况和致病性进行监测和研究.本研究为完善内蒙古部分地区蜱虫病毒的多样性和本底情况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KAP9.2基因是角蛋白关联蛋白(keratin associated protein, KAP)中的一员,在毛发的形成过程中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对西藏绒山KAP9.2基因CDS进行了克隆;采用直接测序法对绒山羊200个个体KAP9.2基因外显子区的遗传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并利用Real-time PCR分析了KAP9.2基因在不同海拔山羊中的表达。结果显示,西藏绒山羊KAP9.2基因CDS序列为576 bp,编码191个氨基酸;KAP9.2基因外显子存在25处SNP位点及一处30 bp的缺失突变,其中12处SNP为错义突变,其他13处为同义突变。遗传多态性分析表明KAP9.2基因多态性丰富,遗传变异大;连锁分析发现12与388位点、54与93位点、153与159位点、273与279位点完全连锁,H1为优势单倍型;Real-time PCR显示西藏绒山羊KAP9.2基因在高海拔地区m 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特高海拔地区,推测该基因可能促进绒毛的生长。本研究结果揭示了西藏绒山羊KAP9.2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及其在不同海拔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KAP9.2基因潜在的功能位点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橄榄[Canarium album(Loureiro)Raeuschel]花序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对90份橄榄种质资源的花序性状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橄榄花序的类型、支轴紧密度、着生位置和花性等表现出较丰富的多样性;从数量性状看,花序花朵数的变异系数最大,其次为支轴花朵数,变异系数最小的是花蕾直径,此外橄榄雄花花序的多样性较雌花丰富。花蕾直径与花瓣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花序长度、花序支轴数、花序花朵数和支轴花朵数呈极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橄榄种质资源的花序类型可分为3类,大部分雄花和雌花类群间差异较明显。因此,橄榄花序表型性状存在多样性和复杂性,且花序重要单一性状可能影响整体表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临床疗效及口咽部菌群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确诊的COPD II-III级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所有研究对象给予持续低通量吸氧、抗感染、祛痰止咳、解痉平喘等对症支持治疗,并服用盐酸氨溴索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干粉剂。观察患者临床疗效,记录患者肺功能指标并测定CD_4~+细胞、CD_8~+细胞、CD_4~+/CD_8~+、IgA、IgM和IgG水平。采集患者的咽拭子进行培养,计算菌落比例并鉴定种属。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指标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肺功能均有所上升,研究组肺功能指标水平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D_4~+细胞和CD_4~+/CD_8~+水平高于对照组,而CD_8~+细胞水平低于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发现9种细菌,对照组发现6种,各菌株的构成比具有一定差异。结论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对COPD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提升肺功能,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对口咽部菌群的影响较小,提示该吸入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卡托普利可表现出一定的肾毒性作用,主要是源于该药物会造成肾素的累积和血管紧张素Ⅱ (angiotensin Ⅱ, Ang Ⅱ)的逃逸。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探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1抑制剂卡托普利是否通过改变肾入球动脉对Ang Ⅱ的反应,同时激活炎性信号通路而损伤肾脏。用卡托普利(每天60 mg/kg)喂养C57Bl/6小鼠四周,其中后两周用皮下植入Ang Ⅱ (400 ng/kg per min)微泵注射建立高血压小鼠模型。模型建成后,用PAS (periodic acid-Schiff)及Masson染色评估肾脏的病理改变,用FITC标记的菊粉清除率检测肾小球滤过率,用体外入球动脉灌注方式检测入球动脉对Ang Ⅱ反应,用试剂盒检测肾小球前小动脉(preglomerular arterioles)的过氧化氢、过氧化氢酶水平和血浆肾素水平,用RT-qPCR检测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环氧合酶-2 (cyclooxygenase-2, COX-2)和肾小球前小动脉血管紧张素受体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溶剂组小鼠相比,卡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甲亢低骨量患者131I治疗后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00例甲亢低骨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50例,131I治疗后口服钙尔奇D及罗盖全治疗;B组50例,131I治疗后骨质自然恢复。另设C组50例为正常对照组。于131I治疗前、治疗后3、6及12个月测定A、B两组骨密度(BMD),观察其骨质变化并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A组随治疗时间延长BMD逐渐升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腰椎(L2-4)骨密度3个月提高明显(t=-2.111,P=0.04)且12个月时达到与C组无统计学差异(t=-2.290,P=0.202)。(2)B组3个月时腰椎BMD有所降低,12个月时升高明显(股骨颈t=-2.327,P=0.043;腰椎(L2-4)t=-2.798,P=0.000)。(3)6个月时两组腰椎骨密度改善幅度出现统计学差异(t=-2.416,P=0.018),12个月时差异显著(t=-3.259,P=0.002)。结论:131I联合钙尔奇D与罗盖全治疗甲亢低骨量患者,其恢复时间及疗效均用131I治疗,能有效防止骨量的进一步下降及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经皮椎弓根空心螺钉微创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病例来源于我院2009 年12 月~2013 年12 月收治的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患174 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7 例。其 中,观察组施行Quadrant微创通道经皮椎弓根空心螺钉椎间融合术,对照组施行经后入路开放性椎间融合术。评估和比较两组病 患术前和随访结束时的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疼痛评分与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的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 果:观察组治疗前、出院时及随访一年时的VAS 评分与ODI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 后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而其手术所需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20 例神 经根损伤(22.99%),3 例椎间隙感染(3.45%),其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6.44%),而观察组患者术后仅出现3 例神经根损伤,发生率为 3.45%,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皮椎弓根空心螺钉微创椎体间融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肯定,能减少对病患的创伤,控制术 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长期使用青光眼药物对患者眼表结构的影响,为正确选择青光眼治疗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将采用青光眼药物治 疗≥ 3 个月的青光眼患者40 例(62 只眼)设为病例组,以同期健康志愿者30 例(30 只眼)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基础泪液分泌长 度(S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染色评分(FB)及结膜印记细胞评级(IC)。结果:病例组ST、BUT 分别为(6.12± 3.63)mm、 (5.21± 2.13)s,均短于对照组的(10.72± 4.62)mm、(11.45± 5.12)s(P<0.01);病例组FB 评分为(2.19± 0.42)分,高于对照组(0.62± 0.04)分(P<0.01);病例组IC 评级为Ⅱ~Ⅲ级比例为54.84%,高于对照组的5.00%(P<0.01)。结论:青光眼患者长期使用青光眼药物 会导致泪液分泌减少,泪膜稳定性下降,并加快结膜细胞鳞状上皮化进程,对泪膜、角膜及结膜均有损伤,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植物重金属胁迫耐受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重金属是一类会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的污染物,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演变出耐受重金属胁迫的相关机制。以植物重金属耐受性为基础,对近几年来国内外植物响应重金属胁迫的耐受机制研究作一简要综述。主要概述了重金属对植物的胁迫影响及植物抗氧化系统,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等渗透调节物质和不同类型基因家族等方面对植物耐受重金属胁迫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提高植物耐重金属胁迫能力及研究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应用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介绍并比较探讨了生物类相关本科专业课程教学中涉及的3个相似方程:微生物细胞生长动力学中的莫诺方程、酶促反应动力学中的米氏方程、吸附分离过程中的等温吸附方程,以供相关专业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