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0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假单胞菌S-2降解甲胺磷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甲胺磷生产车间分离到一株假单胞菌编号为S-2。S-2可利用甲胺磷为唯一氮源,但不能利用甲胺磷为唯一磷源。该文对S-2体内具有的降解甲胺磷的酶类进行了研究,初步断定:S-2可代谢产生酸性磷酸酶,主要在胞外降解甲胺磷。S-2在甲胺磷诱导的情况下,这些降解酶类可大量聚积。用诱导过的菌液降解甲胺磷比未经诱导的快了2d左右。  相似文献   
2.
将既能耐抗重金属又能降解苯酚的细菌Ralstonia m etalliduransCH34固定化以提高其降酚效率。首先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了固定化该菌种的最优制备条件,然后对固定化细胞的降酚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固定化R.m etalliduransCH34的降酚效果明显优于游离细胞;抗重金属毒性方面也有较大提高;在加入额外碳源(甲苯,柠檬酸)情况下,固定化R.m etalliduransCH34进行苯酚降解时所受影响明显要小于游离态菌。  相似文献   
3.
采用AtlasTM Rat cDNA Expression Array建立遗传性癫痫易感性P77PMC大鼠和正常对照Wistar大鼠的海马与大脑皮质基因表达谱,用Eagle EyeⅡStill Video System(Stratagene)图象分析仪分析两者基因表达谱差异.结果发现海马和大脑皮质中各有15个差异表达基因.海马组织中,12个基因在P77PMC大鼠中高表达而在正常对照Wistar大鼠中低表达,3个基因在正常对照Wistar大鼠中高表达,而在P77PMC大鼠中低表达;大脑皮质中,13个基因在P77PMC大鼠中高表达,而在正常对照Wistar大鼠中低表达,2个基因在正常对照Wistar大鼠中高表达,而在P77PMC大鼠中低表达. 结果说明,P77PMC大鼠与正常对照Wistar大鼠海马和大脑皮质存在多个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可能在癫痫的发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4.
芽孢杆菌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N—acyl—homoserine hctones.AHLs)作为细菌群体应答系统(Quorum—sensing)中的关键信号分子,其浓度是决定许多动、植物病原菌致病基因的表达的关键因子,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基因可以水解AHk丹子的内酯键,使.MILs失去生物活性,从而减弱致病菌的危害.该研究旨在从芽孢杆菌中克隆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基因并获得纯化蛋白。根据已知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方法从2株芽孢杆菌的基因组DNA中克隆出阿个基因SS1和SS10。利用在基因库中进行同源比对.结果表明SS1和SS10编码的蛋白产物SS1和SS10均为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将两个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通过亲和层析获得了纯化蛋白。  相似文献   
5.
固定化Ralstonia metallidurans CH34降解苯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既能耐抗重金属又能降解苯酚的细菌Ralstonia m etalliduransCH34固定化以提高其降酚效率。首先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了固定化该菌种的最优制备条件,然后对固定化细胞的降酚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固定化R.m etalliduransCH34的降酚效果明显优于游离细胞;抗重金属毒性方面也有较大提高;在加入额外碳源(甲苯,柠檬酸)情况下,固定化R.m etalliduransCH34进行苯酚降解时所受影响明显要小于游离态菌。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固定化及其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轻化以及环保领域,其具有微生物密度高、生物活性好、环境适应性强、可反复利用等优点。本文对微生物固定化技术进行了概述,并通过典型案例重点阐释了其在水、土和大气等环境污染治理领域的应用进展。在水环境中,固定化载体可为不同类型微生物提供生存微环境和各自所需的生态位,提高了系统负荷和处理效能;在土壤环境中,其重要作用在于提高土壤中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从而提升微生物修复效果;空气污染治理领域则更注重载体的机械强度及气液传质能力的提高。本文比较总结了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在不同环境治理领域中的应用特点和优势,以期为今后的环境污染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电镀厂下水道的淤泥中分离筛选Cr(Ⅵ)高效还原菌,并对其生长和还原特性进行研究,以期为Cr(Ⅵ)污染的生物修复提供优质的菌种资源和应用参考。【方法】采用富集培养法从淤泥中分离、筛选出Cr(Ⅵ)还原菌,通过生理生化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初步鉴定。采用单因素实验确定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和抵抗胁迫环境的能力,利用外加电子供体改善菌株的Cr(Ⅵ)还原能力,筛选出最佳电子供体研究对菌株还原的影响。【结果】经分离筛选得到1株Cr(Ⅵ)耐受还原菌,初步鉴定为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 sp.),命名为BD6。菌株BD6适宜在中温、偏碱性的环境条件下生长,能耐受50.0 g/L NaCl的高盐环境。Mn^2+对菌种的生长表现出较高的抑制,Ni^2+、Zn^2+、Cd^2+的抑制作用较小,Cu^2)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Cr(Ⅵ)对BD6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700 mg/L。添加甘油、果糖、乳糖、葡萄糖、丙酮酸钠作为电子供体促进了菌株对Cr(Ⅵ)的还原。选择甘油作为菌株还原Cr(Ⅵ)的最佳电子供体,无电子供体添加时菌株96 h内对100 mg/L Cr(Ⅵ)的还原率仅为69.63%,添加2 g/L的甘油菌株在36 h内的还原率达到了100%。通过加大甘油的添加量可以促进菌株对初始浓度较高Cr(Ⅵ)的还原,但要受到Cr(Ⅵ)的毒性限制。菌株的最适还原条件和最适生长条件吻合,在50.0 g/L NaCl的高盐条件和50 mg/L Cd^2+的毒性环境中,添加2 g/L的甘油,菌株对100 mg/L Cr(Ⅵ)的还原率分别为72 h 96.79%、54 h 99.86%。【结论】分离筛选得到的Microbacterium sp.BD6是一株潜在的可用于Cr(Ⅵ)污染生物还原修复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