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动态监测2011年、2013年和2016年我国不同地区医院内获得性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进展趋势。从全国10个城市回顾性收集血流感染病原菌非重复性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或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Whonet 5.6软件对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收集的2 248株血流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为1 657株 (占73.7%),革兰阳性球菌为591株 (占26.3%)。分离率排名前五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 (32.6%,733株/2 248株)、肺炎克雷伯菌 (14.5%,327株/2 24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 (10.0%,225株/2 248株)、鲍曼不动杆菌 (8.7%,196株/ 2 248株) 和铜绿假单胞菌 (6.2%,140株/2 248株)。血流感染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体外敏感率较高的抗菌药物依次为粘菌素 (96.5%,1 525株/1 581株,不包括天然耐药菌株)、替加环素 (95.6%,1 375株/1 438株,不包括天然耐药菌株)、头孢他啶/克拉维酸 (89.2%,1 112株/1 246株)、阿米卡星 (86.4%,1 382株/1 599株) 和美罗培南 (85.7%,1 376株/1 605株);革兰阳性球菌对抗菌药物体外敏感率较高的抗菌药物依次为替加环素、替考拉宁和达托霉素 (敏感率均为100.0%)、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 (敏感率均为99.7%)。2011年、2013年和2016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分离率分别为50.6% (206株/407株)、49.8% (136株/273株) 和38.9% (167株/429株);碳青霉烯不敏感肠杆菌科细菌分离率分别为2.2% (9株/408株)、4.0% (16株/402株) 和3.9% (17株/ 439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分别为76.4% (55株/72株)、82.7% (43株/52株) 和87.5% (63株/72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分别为9.8% (5株/51株)、20.0% (7株/35株) 和13.0% (7株/54株);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率分别为51.9% (41株/79株)、29.7% (19株/64株) 和31.7% (26株/82株)。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中高水平庆大霉素耐药株分离率分别为43.2% (48株/111株) 和40.9% (27株/66株)。碳青霉烯不敏感肠杆菌科细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居首位,占57.1% (24株/42株) 。肠杆菌科细菌中分离出30株替加环素不敏感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占76.7% (23株/30株);分离出粘菌素耐药肠杆菌科细菌39株,其中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43.6% (17株/39株)、35.9% (14株/39株) 和15.4% (6株/39株)。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 (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其对替加环素、粘菌素和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率较高;革兰阳性球菌中分离率最高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屎肠球菌,这两种细菌对替加环素、达托霉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敏感率较高。粘菌素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替加环素不敏感肠杆菌科细菌、利奈唑胺或万古霉素不敏感革兰阳性球菌的分离,警示临床高度关注,仍需动态监测耐药进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长沙地区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金葡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现状,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甲氧西林的耐药水平。方法收集长沙地区11家医院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临床分离的非重复金葡菌279株,应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鉴定,K-B法检测金葡菌对24种药物的敏感性,产色头孢菌素试验检测β-内酰胺酶以及D试验检测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应用头孢西丁和苯唑西林纸片扩散法筛查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MRSA),琼脂稀释法检测头孢西丁和苯唑西林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在被检测的24种药物中,敏感率〉50%的药物为9种,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菌株;耐药率〉50%的抗菌药物有11种,其中以青霉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均为97.1%)。MRSA的分离率达54.5%,且对常用的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279株金葡菌中,β-内酰胺酶阳性250株(89.6%);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或中介的30株中,D试验阳性22株(73.3%)。苯唑西林(OXA)和头孢西丁(FOX)MIC范围分别为0.125~〉256μg/mL和2~〉256μg/mL,苯唑西林的MIC50和MIC90分别为128μg/mL和256μg/mL,头孢西丁的MIC50和MIC90分别为64μg/mL和256μg/mL。结论长沙地区临床分离金葡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MRSA不仅分离率高,而且对甲氧西林呈高水平耐药。  相似文献   
3.
分别提取湖南汉族人群108例慢性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患者、96例HBV携带者和142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基因组DNA,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基因扫描技术分别对它们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链相关A(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I chain related A, MICA)基因第5外显子进行微卫星多态性分析;应用DNA测序分析对不同的基因型进行验证,同时应用PCR/SSP技术进行MICA*Del检测,确定MICA基因第5外显子基因型。发现本研究的三组中分别检出44、A5、A5.1、A6、A9五种等位基因,且以A5和A5.1为主;在HBV携带组和健康对照组中分别检出MICA*Del基因。结果同时显示慢性HBV患者组MICA*A5.1/A9基因型频率、慢性HBV患者组的MICA*A9等位基因频率、慢性HBV患者组MICA*A9表型频率和HBV携带组MICA*A5.I/A9基因型频率均低于相应的健康对照组;而湖南地区汉族人群HBV携带者和慢性HBV患者问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和表型频率无显著性差异;因而推测MICA*A5.1/A9基因型和MICA$A9等位基因可能是抗HBV感染的一种保护性等位基因。为今后进一步研究HBV的感染、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分别提取湖南汉族人群108例慢性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患者、96例HBV携带者和142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基因组DNA,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基因扫描技术分别对它们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链相关A(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Ⅰ chain related A,MICA)基因第5外显子进行微卫星多态性分析;应用DNA测序分析对不同的基因型进行验证,同时应用PCR/SSP技术进行MICA*Del检测,确定MICA基因第5外显子基因型.发现本研究的三组中分别检出A4、A5、A5.1、A6、A9五种等位基因,且以A5和A5.1为主;在HBV携带组和健康对照组中分别检出MICA* Del基因.结果同时显示慢性HBV患者组MICA*A5.1/A9基因型频率、慢性HBV患者组的MICA*A9等位基因频率、慢性HBV患者组MICA* A9表型频率和HBV携带组MICA*A5.1/A9基因型频率均低于相应的健康对照组;而湖南地区汉族人群HBV携带者和慢性HBV患者间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和表型频率无显著性差异;因而推测MICA*A5.1/A9基因型和MICA*A9等位基因可能是抗HBV感染的一种保护性等位基因.为今后进一步研究HBV的感染、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梁湘辉  吴伟根  刘文恩 《生物磁学》2014,(26):5075-5079
目的:通过分析尿液常规检验中标本采集后放置时间和标本中污染细菌后对结果的影响,来探讨尿液分析的标准化。方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的推荐方法在1 h之内进行尿液干化学分析, 根据结果分为阳性标本组,阴性标本组,阴性标本接种大肠埃希菌组和阴性标本接种粪肠球菌组,然后放置在室温(约20℃),每隔1 h 进行尿液干化学分析直至留取标本后5 h。结果:尿液干化学分析结果受多种影响因素,阴性标本接种大肠埃希菌后尿隐血、亚硝酸盐产生假阳性,阳性标本室温放置后尿胆原、蛋白质、白细胞、维生素C阳性减弱或产生假阴性。结论: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遵照标准化的操作规程的要求,正确地留取标本并及时送检,排除多种影响因素干拢,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相似文献   
6.
金黄色葡萄球菌femB基因与甲氧西林高水平耐药密切相关,可能成为开发抗MRSA药物的新靶位.以金葡菌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femB全长基因,所得片段与pGM-T载体连接并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DH5α,阳性克隆以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将鉴定正确的目的片段定向克隆到pGEX-4T-1表达载体中,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后经IPTG诱导表达GST/FemB融合蛋白;采用SDS-PAGE及Western blot对融合蛋白进行鉴定.结果显示,重组质粒在宿主菌中获得了高效表达,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75 kD,该融合蛋白可与抗GST-tag抗体特异结合;表明femB基因的原核表达系统构建成功,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His标签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耐药相关蛋白FemA的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为进一步研究femA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和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根据GenBank中金黄色葡萄球菌femA基因序列,利用Primer Premier 5.0设计PCR引物,并在引物的5'加入BamHI及SalI酶切位点;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组DNA为模版,PCR扩增出femA基因片段.将目的DNA片段及质粒pQE30分别进行双酶切、连接并转化大肠埃希菌DH5α;阳性克隆以PCR、双酶切及测序进行鉴定.将鉴定正确的pQE30-femA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JM109,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His-femA融合蛋白;采用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对表达蛋白进行验证.结果 经PCR、双酶切签定及序列测定,证实重组质粒pQE30-femA构建成功;重组质粒pQE30-femA转化大肠埃希菌JM109经IPTG诱导后,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显示表达出53 kD目的蛋白;经Bandscan软件分析,目的蛋白质在4h的表达量占细胞总蛋白的27.5%.结论 成功构建了His-FemA原核表达载体(pQE30-femA),并在大肠埃希菌中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一株临床分离广泛耐药恶臭假单胞菌(extensively drug resistant Pseudomonas putida,XDR-PP)的耐药机制,以期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改良Hodge试验初筛碳青霉烯酶;EDTA-亚胺培南协同试验和亚胺培南双纸片增效法初筛金属酶;PCR检测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及可移动性遗传元件基因,产物测序,结果经BLAST软件比对分析。结果该菌株对所检测的抗菌药物均耐药。改良Hodge试验、EDTA-亚胺培南协同试验和亚胺培南双纸片增效法结果均为阳性。基因检测结果显示,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的有blaVIM-2和blaIMP-4两种基因,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阳性的有armA基因,13种可移动性遗传元件中,intI、tnpU和merA基因阳性,其余均为阴性。结论blaVIM-2、blaIMP-4、armA、intI、tnpU以及merA基因是导致其广泛耐药的重要机制。恶臭假单胞菌中同时检出blaVIM-2和blaIMP-4两种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及armA基因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态浊度法检测血浆内毒素含量对发热查因患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动态浊度法检测80名发热查因患者及50名健康人血浆中内毒素含量水平,并对发热查因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培养结果、用药及治疗手段、出院诊断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发热查因中诊断为G-细菌感染者血浆内毒素含量明显高于G+细菌感染者、病毒感染者、非感染性发热者及健康人(P<0.05).G+细菌感染者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性发热者和健康人(P<0.05).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P<0.05).内毒素水平和白细胞计数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5例G-菌败血症患者治疗5天后血浆内毒素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动态浊度法检测血浆内毒素水平对G-菌感染所致发热具有早期诊断价值,有助于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检测,有利于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及时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10.
674例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特点和致病菌耐药酶的产生与抗生素应用的相关性,为临床及时明确病原、正确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12年间新生儿科5 350例发热新生儿患儿无菌采集血液进行细菌培养,同时进行药敏分析和耐药酶检测,并了解采集标本前抗生素的应用情况。结果:5 350份血液标本中检出需氧菌674株,阳性率12.6%,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55株,占23.0%,革兰阳性球菌504株,占74.8%。排在前八位的菌种是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嗜麦芽假单胞菌、人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不动杆菌、粪肠球菌。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哌拉西林,苯唑西林耐药性高,对万古霉素100%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呋辛耐药性高,对亚胺培南、头孢三代较敏感;感染产耐药酶菌患儿在检测前使用抗生素比率高于感染但未产耐药酶菌的患儿比率(X2=6.55,P<0.05),尤其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应用,差异更显著(X2=12.17,P<0.005)。结论: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和非发酵菌为主,但溶血葡萄球菌有上升趋势。加强各类标本的细菌学检测,预防败血症,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