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64层MSCT血管成像对婴幼儿主动脉缩窄及离断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婴幼儿主动脉缩窄及离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准确性.方法:对临床和超声怀疑主动脉缩窄的21例患儿行胸片、心脏大血管彩超及CT主动脉成像,其中5例行DSA检查,16例进行了手术治疗.CT血管重建技术包括VR、MIP、MPR及CPR等,对主动脉缩窄程度、长度、侧枝血管显示情况进行评价,并比较原始数据、VR、MPR、MIP及CPR几种后处理方式对主动脉缩窄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结果:21例患者中,19例为主动脉缩窄,2例为主动脉离断.病变部位于左锁骨下动脉远端、动脉导管开口附近20例(95.2%),正对左锁骨下动脉1例(4.8%).病变部位位于动脉导管近段2例,动脉导管附着处3例,动脉导管远段16例.多层螺旋CTA对主动脉狭窄诊断的总体准确率和敏感性均为100%,对主动脉缩窄的显示以靶血管VR最好,其次是CPR和MPR;对侧枝血管的显示以整体VR和CPR最好,其次是MIP和MPR;而整体VR和原始轴位图像对主动脉缩窄显示较差.结论:64层MSCT血管成像各种后处理技术相结合能为主动脉缩窄及离断患者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诊断信息,有助于临床术前评估和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临床可疑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21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GE LightSpeed 64层螺旋CT对全下肢动脉进行CTA扫描,将获得的原始数据传入AW4.2P后处理工作站,血管重建技术包括VR、MIP、MPR及CPR,血管狭窄程度的评估采用智能血管分析与目测法相结合.结果:21例患者共显示血管336段,均获得了清晰的血管重建图像,全部满足诊断要求.除5例患者下肢动脉CTA表现正常外,其余16例均发现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336段血管中,7段有脂质纤维性斑块,27段有钙化斑块,222段显示广泛的混合性斑块;其中完全闭塞占4.46%;重度狭窄7.14%;中度狭窄31.8%;轻度狭窄32.7%;无明显狭窄者23.8%.结论:64层MS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具有很高雄确性,各种血管重建技术的联合应用能够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MSCT血管成像对基底动脉变异的诊断价值,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MSCT血管成像诊断基底动脉变异12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GELightSpeed64层螺旋CT对其头颈部动脉进行CT血管成像扫描,将获得的原始数据传入AW4.2P后处理工作站,血管重建技术包括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PR),影像分析采用智能血管分析与目测法相结合.结果:基底动脉走行弯曲50例(42%),包括左侧凸30例(25%)、右侧凸例15例(占12.5%)、S型凸5例(3.5%);基底动脉起止点变异47例(39.3%),其中起点变异35例(29.3%)、终点变异12例(10%);基底动脉形态变异14例(11.7%),其中开窗型lO例(8.3%)、管径粗大2例(占1.7%)、管径细小2例(1.7%);基底动脉主要分支变异9例(7.5%).结论:MSCT血管成像是一种无创性诊断基底动脉变异的有效方法,能够解释临床上部分不明原因的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探讨正常大鼠脑血流动力学特征.方法:对15只健康Wistar大鼠进行CT灌注扫描,定量测定全脑不同区域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正常Wistar大鼠脑血流动力学特征.结果:正常Wistar大鼠脑部不同区域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存在较大差异(P<0.05或0.01),Wistar大鼠的CBF和CBV值以小脑最高,其次是基底节区和延髓,大脑皮质的CBF和CBV值较低:而MTT值在Wistar大鼠脑部各区域比较接近,均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可用于定量评价Wistar大鼠脑组织的血液动力学特征,完全适用于小型动物模型脑部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正常大鼠脑血流动力学观测结果的可重复性.方法:分别对10只健康Wistar大鼠间隔2d进行CT灌注扫描,两组原始灌注数据由2名放射科医师分别进行5次后处理得出CBF、CBV和MTT值.分析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观测结果的可重复性,以及对同一组研究对象间隔2d两次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多层螺旋CT对Wistar大鼠脑所采集的灌注原始数据在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观测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别(P>0.05),并具有很好的线性(CBF和CBV值)或等级(MTT值)正相关(P<0.01).对同一组研究对象间隔2d的两次CT灌注成像结果也存在同样好的重复性.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于Wistar大鼠脑部血流动力学观测具有很高的精密度和准确性,完全适于小型动物模型脑部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64层MSCT灌注成像(CTP)与免疫组化染色法定量观测大鼠C6脑胶质瘤的血管生成特征.方法:成年Wistar大鼠40只,采用立体定向仪进行C6细胞脑内接种,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每次随机抽取10只接种鼠分别对应于5-10d,10-15d,15-20d三个时间段行CTP及免疫组化微血管定量测定,观测大鼠C6脑胶质瘤血流灌注参数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免疫组化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大鼠脑内C6细胞接种后5-10d,瘤内即有新生微血管,并随时间而继续增殖,于10-15d达到高峰,并稳定在一较高水平,15-20d肿瘤微血管有所下降.肿瘤组织毛细血管通透性在5-10d内即有明显增高,10d以后继续增高,15d以后增高显著,并在20d内无下降趋势.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大鼠C6脑胶质瘤CBV、CBF与MVD呈显著线性正相关(CBF=0.730,rCBV=0.917,P<0.01),而PS、MTT值与MVD不具相关性(rPS=0.067,rMTT=0.002,P>0.05).结论:CTP各种参数中,PS值是反映肿瘤血管性质的较好指标,而CBF,CBV是反映肿瘤微血管数量的敏感性指标,CTP可以准确反映大鼠C6脑胶质瘤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7.
掌握奇静脉的病理解剖学基础,有助于提高奇静脉病变的影像诊断水平,为临床早期诊断有血流动力学变化却无明显临床症状的隐性病变提供依据,为奇静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本文就奇静脉病变的影像表现及其病理解剖学基础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测正常脑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主要动脉的起始部内径、走行、形态及其分支的显示情况,为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行全脑血管64层MSCTA检查,采用ADW4.2工作站测量各主要动脉起始部内径,观测其走行、形态和变异,并统计各级分支的显示率.结果:正常成人脑动脉常见的变异发生在组成脑底动脉环的大脑前动脉A1段、前后交通动脉及大脑后动脉起始段,以后交通动脉变异最大.颈内动脉末段、大脑前动脉A1段、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眼动脉、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及脉络膜前动脉在MSCTA上的显示率分别为100%、95%、100%、100%、100%、92.5%、58.8%和72.5%.主要脑动脉起始部内径分别是:颈内动脉末段4.013±0.770 mm、大脑前动脉A1段2.709±0.877 mm、大脑中动脉3.498±0.640 mm、大脑后动脉2.025±0.608 mm、眼动脉1.640±0.334 mm、后交通动脉1.491±0.697mm及脉络膜前动脉1.460±0.483mm.结论:正常成人脑血管变异主要发生于脑底动脉环,脑血管直径与其供血范围及分布区血流动力学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