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单克隆抗体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50k蛋白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8株抗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以下简称HFRS)病毒McAb,以Western-blot技术分析了纯化的该病毒50k蛋白。结果有7株McAb可与该蛋白反应。这7株McAb的特性(包括感染细胞膜抗原免疫荧光染色模式、中和活性及HI活性等)亦各不相同,提示它们所针对的抗原决定簇的特性也不同。用ELISA阻断试验等证明,上述7株McAb中,有5株所针对的抗原决定簇之间有部分相同或重叠,提示这些具有不同特性的抗原决定簇确实位于同一结构蛋白上。分析结果表明,该50k蛋白的特性及结构均较复杂,尚须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以不同宿主来源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感染乳鼠,取脑经蔗糖-丙酮法制备血凝素,对这些毒株的血凝活性和血凝抑制(下称血抑,HI)反应进行了初步研究比较。结果提示受试毒株间血凝活性高低不等,似与对乳鼠的致病毒力有一定关系,血凝素抗原与其他病毒的免疫血清无交叉反应,在血凝活性较高的几个毒株间血凝素抗原性差异不明显,并找到了一株血抑滴度较高的单克隆抗体(McAb)。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基础上,设计并构建了五种不同的HCV C基因表达工程菌株,研究了影响HCVC基因在E.coli中高效表达的因素。结果表明疏水区编码序列的存在与否对基因表达水平影响较大;翻译通读现象可直接影响目的表达产物的累积水平;不同宿主细胞对外源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试验研究,获得了高表达工程菌株,其表达水平达38.5%,为制备高质量重组HCV C抗原并研究其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人脑胶质瘤SHG-44细胞第67代移植于裸小鼠而建立的NHG-1模型,在第1—50代中随机抽取不同代次的6个移植瘤进行染色体分析。结果SHG-44细胞以超三倍体为主,NHG-1第1和第22代以超三倍体或亚三倍体为主,而第35代以后的移植瘤染色体则均以亚二倍体为主,分布稳定。核型分析始终存在人染色体及和SHG-44细胞相同的二条标记染色体,保存了人脑胶质瘤的大部遗传学本质。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矮蒿草草甸上高原酚鼠土丘的出现率及其对植被的覆盖状况,土丘高度的下降及其直径的变化,土丘植物地上生物量和土丘营养元素含量。高原鼢鼠土丘出现率为242个/只/年,合土壤干重为1023.82公斤/只/年,对植被的覆盖面积高达22.53平方米/只/年。土丘在地表滞留时间约1年,处于不同演替阶段植被区域内出现的土丘,其植物地上生物量间的差异显著。5月前,在原生植被区出现的土丘,经4个月后,土丘边缘形成环状富草区,士丘边缘至中心区形成环状贫草区,而土丘中心仍处于无草状况。在次生植被区上的土丘则无此现象。新土丘除速效钾的含量与对照区无显著差异外,速效氮、磷的含量显著地高于对照区。旧土丘土壤中的速效氮、磷、钾含量均低于新土丘,但氮、磷的含量仍高于对照区。  相似文献   
7.
在大多数致病菌中都存在群体感应系统,而群体感应抑制剂就是以此系统作为靶点,在不影响细菌生长的情况下阻断细菌生物被膜形成或抑制毒力基因表达,不易导致耐药性的产生,是一种理想的抗菌增效剂。分子对接作为虚拟筛选技术之一,其目标具体、效率高、成本低,是药物研发的重要手段。本文重点介绍了分子对接的主要模块及其在研究群体感应抑制剂中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高原鼢鼠土丘对矮嵩草草甸植被演替及土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9.
利用大肠杆菌mRNA中存在的一定程度的poly (A)现象 ,利用oligo (dT)与poly(A)特异结合的特性 ,纯化并逆转录mRNA ,并应用RD PCR方法获得了 1 70多条大肠杆菌poly (A)化mRNA的基因片段 ,利用这些片段打印成基因芯片 ,以供后续大肠杆菌的基因表达研究。  相似文献   
10.
高寒草甸地区小哺乳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寒苹甸地区的人工草场、半人工草场、次生杂类草草场和撩荒地中共有4个小哺乳类群落;根田鼠+高原鼢鼠群落;根田鼠+甘肃鼠兔群落;高原鼠兔+高原鼢鼠群落;长尾仓鼠+高原鼠兔群落。小哺乳类群落种的多样性与植物群落种的多样性无显著相关关系,而与植被的高度、盖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高原鼢鼠是各生境中的广布种。根田鼠与甘肃鼠兔在植被郁闭度高的环境中为群落的主要组成者;植被郁闭度低的环境中,高原鼠兔和长尾仓鼠是群落的主要成员。它们的空间格局主要反映空间环境条件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