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构建小鼠CXC型趋化因子受体2(CXCR2)基因cxcr2过表达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并进行鉴定。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小鼠BMSC,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干细胞抗原1(stem cell antigen-1,SCA-1)、CD44、CD43、CD45、IA/IE表达率,并诱导成骨分化。以含有小鼠cxcr2的质粒为模版进行PCR扩增,将获得的cxcr2克隆到慢病毒载体,命名为p Lenti-cxcr2-GZ;将其与慢病毒包装质粒共转染HEK-293T细胞,收获慢病毒后,通过离心法感染BMSC,经过1μg/mL zeocin压力选择建立了稳定表达CXCR2的小鼠BMSC(CXCR2-BMSC)。采用流式细胞术和RT-PCR分别检测其CXCR2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Transwell趋化实验检测其迁移能力。结果 90%以上的第3代BMSC表达CD44、SCA-1,几乎不表达IA/IE、CD34、CD45,且成功诱导成骨分化。菌液PCR、质粒双酶切后,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结果得到特异、大小正确的条带及测序鉴定正确,表明成功构建了p Lenti-cxcr2-GZ表达质粒。流式细胞术和RT-PCR结果显示,CXCR2-BMSC的CXCR2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BMS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ranswell结果显示,CXCR2-BMSC迁移能力高于对照组BMS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用慢病毒系统成功构建了稳定表达CXCR2的BM-SC,cxcr2基因修饰BMSC后可明显增加BMSC的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2.
RNAi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因阻断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双链RNA介导的、序列特异的转录后基因沉默的过程称为RNAi(RNA interence)。它作为新肖的基因阻断技术,自1998年发现到现在已有很大进展。迄今,在果蝇、线虫、锥虫、小鼠及哺乳动物中相继发现存在RNAi现象。目前许多学者以果蝇、线虫为对象做了RNAi的大量研究人,并相继提出了其作用机制模型。RNAi可能是生物体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代表了一古老的细胞反应通路。因此RNAi有望成为今后分析人类基因组功能的有力工具,并可能用于基因的特异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肌内注射法和基因枪法对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携带HCV NS3/4A基因的质粒pcDNA3.1-NS3/4A,分别肌内注射和基因枪免疫BALB/c小鼠。基因枪免疫采用2μg/只和10μg/只两种剂量,肌内注射免疫的剂量为100μg/只,共免疫3次。分别于第3次免疫后10 d和20 d,收集小鼠血清、分离脾细胞;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ELIspot检测小鼠IFN-γI、L-2和IL-4;非放射性细胞毒性试验检测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从而比较肌内注射和基因枪法激发小鼠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结果免疫后第10 d检测结果表明,2μg/只和10μg/只基因枪法免疫产生的抗体效价分别为1∶500和1∶1 000,100μg/只肌内注射免疫产生的抗体效价为1∶1 000。第20 d再次检测,基因枪法产生的抗体效价仍为1∶500和1∶1 000,肌内注射降低为1∶500。2μg/只和10μg/只基因枪免疫产生的IFN-γ和IL-2均高于100μg/只肌内注射免疫。但这两种免疫方法均未激发IL-4的水平。在不同的效靶比情况下,10μg/只和2μg/只基因枪免疫激发的CTL细胞杀伤活性均高于100μg/只肌内注射免疫。结论基因枪法免疫小鼠诱导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均显著高于肌内注射免疫。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特异性siRNA对大鼠神经胶质细胞中GLT-1基因的阻抑效果。方法:根据GLT-1基因的序列特点和RNAi设计原则,设计其shRNA的核苷酸片段。退火后将其克隆入pSupressorNeo,构建可表达大鼠GLT-1基因siRNA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SuppressorNeo-GLT-1;利用脂质体法将其转染神经胶质细胞后,用RT-PCR、Western印迹及免疫荧光法等方法检测转染的神经胶质细胞中GLT-1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瞬时转染的神经胶质细胞中GLT-1基因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GLT-1蛋白含量明显下降。结论:pSuppressor-Neo-GLT-1质粒构建成功,瞬时转染神经胶质细胞后可以明显抑制GLT-1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构建HCV la/1b嵌合型全长cDNA克隆,进行体外转录,脂质体法转染HepG2细胞,以RT-PCR法检测HCV正、负链RNA,Western印迹检测HCV蛋白表达.结果表明,细胞在转染后8代(约35d)内,能间断检测到HCV正、负链RNA以及相对分子质量约70000的HCV NS3蛋白,证明该HCV嵌合体可以在细胞中复制和表达.本研究表明含有该嵌合型全长cDNA的质粒可以为后续HCV的研究提供大量可重复的性质均一的病毒模板,有助于深入了解HCV的复制机制.  相似文献   
6.
利用PCR技术扩增HCV ns3基因,经BamHⅠ和HindⅢ双酶切后与原核表达质粒pProEX—HTb连接,转化感受态细胞Ecoli DH50α,酶切鉴定得阳性重组质粒pProEX—HTb—ns3并测序;pProEX—HTb—ns3转化宿主细胞获得工程菌,用IPTG诱导,获得NS3蛋白的高效表达,薄层扫描显示其占菌体总蛋白的35%;目的蛋白在变性条件下经Ni^2 -NTA凝胶亲和层析纯化,透析并浓缩后用丙型肝炎患阳性血清做为一抗行Western—Blot证实特异性和抗原性。结果成功表明,诱导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6His—NTA纯化后获得目的蛋白,Western—blot结果显示纯化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HCVNS3蛋白的高效表达及纯化,为利用NS3蛋白作为诊断抗原及制备单克隆抗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pBRTM/HCV-3011模板,通过PCR法扩增ns5α、LISDR(左端序列)和RISDR(右端序列),分别经XhoⅠ/EcoRⅠ、XhoⅠ/HindⅢ和EcoRⅠ/HindⅢ双酶切,连入穿梭质粒pEGFP—N3中,构建重组质粒pEGFP—N3-ns5a和pEGFP—N3-ns5a—△ISDR。对重组质粒进行酶切分析和序列测定。将这2种重组质粒通过电穿孔法转染HeLa细胞,然后在G418选择压力下进行有限稀释法筛选,用RT-PCR和荧光显微镜鉴定。经酶切鉴定和基因测序证实,重组穿梭质粒已插入目的片段ns5a、LISDR和RISDR。RT-PCR和荧光显微镜检测到目的基因的表达。以上结果说明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EGFP—N3-ns5a和pEGFP—N3-ns5α—△ISDR,目的基因在HeLa细胞中得到表达,为研究HCV NS5A中是否存在抗干扰素治疗的功能蛋白提供了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8.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的原核表达系统,获得高产量的纯化核心蛋白。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以HCV—H株全长cDNA序列为模板,扩增获得核心区基因片段,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BVIL1,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BVIL1-C,转化HB101宿主菌,通过温度诱导表达核心蛋白。结果:扩增得到目的基因长度为573bp,构建pBVIL1-C表达载体,在HB101宿主菌中通过温度诱导获得稳定表达,表达蛋白占菌体总蛋白含量的21%,Western—Blot检测证实表达产物可与HCV患者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结论:HCV核心蛋白可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表达并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氧气在LPS/ATP诱导的骨髓源性巨噬细胞焦亡中的作用。方法:提取C57BL/6小鼠的骨髓源性巨噬细胞,用1μg/ml脂多糖(LPS)刺激细胞24 h,用5 mM三磷酸腺苷(ATP)刺激细胞4 h,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水平的变化。用5 mM ATP刺激细胞后,给予细胞40%、60%和100%的氧气处理1.5 h,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水平的变化。结果:1μg/mL LPS和5 mM ATP先后刺激下,骨髓源性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的水平明显升高(P0.001),用caspase-1特异性抑制剂AC-YVAD-CMK刺激骨髓源性巨噬细胞后IL-1β水平明显降低(P0.001)。5 mM ATP刺激之后给予细胞不同浓度的氧气干预1.5 h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的水平明显下降。结论:高氧抑制LPS/ATP诱导的骨髓源性巨噬细胞的焦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可受Tet-on和Cre/loxP系统双调控的HCVNS5B真核表达载体,为建立可严格调控HCV NS5B蛋白表达的转基因小鼠奠定基础.方法:以真核表达载体pBI-3为载体构建骨架,在其启动子下游依次插入luc报告基因、BGH pA和NS5B基因片段,并分别在luc报告基因上游和BGH pA尾下游引入一个loxP位点.结果:成功构建了可受Tet-on和Cre/loxP系统双调控的HCV NS5B真核表达载体pBI-3/luc-BGH pA-NS5B.结论:pBI-3/luc-BGH pA-NS5B真核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为可严格调控HCV NS5B蛋白表达转基因小鼠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