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6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4篇
  1964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本实验将neo及HPV-11两种DNA共同转染NIH 3T3细胞,以G418抗生素作为选择剂,对诱导的转化灶进行筛选。同时还就G418对NIH 3T3细胞的毒性进行了观察。neo单独使用诱导的转化灶数为44.00/1×10~5;neo与HPV-11合用诱导的转化灶数为162.66/1×10~5。由neo转化的细胞含有neo基因,由neo和HPV-11转化的细胞内含有该两种基因。  相似文献   
2.
翟保平 《昆虫知识》1990,27(3):185-188
<正> 棉铃虫是一种世界性的大害虫,为害多种作物。其中,Heliothis armigera(Hübner)广泛分布于东半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H. punctigera分布于澳洲,H. virescens和H. zea为美洲种。在高纬地区,它们以蛹滞育越冬。在热带地区,则通过扩散迁移来逃避干旱季节。 关于棉铃虫的迁飞问题,迄今尚无定论。但通过不同途径和多种方法的试验研究,已获得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四川省流行性出血热(EHF)疫医鼠类带毒调查、病毒分离鉴定及抗原性分析结果,由7份EHF抗原阳性鼠肺标本及9份急性期患者血清中各分离到EHF病毒5株。由鼠类分离的5株病毒包括褐家鼠2株,黄胸鼠1株,四川短尾(鼠勾)鼱1株以及中麝(鼠勾)1株。经IFA、ELISA及单克隆抗体的抗原测定,证明所有毒株均属野鼠型、抗原性与76—118株及A_9株接近,但由短尾(鼠勾)及中麝(鼠勾)分离的毒株的抗原性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卧床前后压力感受性反射机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数据表明长期失重以后立位耐力降低可能与压力感受性反射功能的改变有关。本文比较了两组被试者15天低动力卧床前后的立位耐力。以血压调节模型为基础分析了两种不同方式卧床前后单纯立位和下身负压加立位时压力感受性反射功能的改变,并用颈部加压及下身负压对中枢调节功能改变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严格的头低位卧床后,立位耐力下降及压力感受性反射功能改变明显大于半日平卧半日倚坐者。而压力感受性反射功能的改变,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的紊乱,是卧床后立位耐力降低的主要原因。从这种考虑为基础,作者提出了改变失重或模拟失重状态下的血液分布,调整对压力感受器的刺激,可能是预防心血管失调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适合187菌生长发育和发酵液高毒力效价的培养基,我们开展了不同培养基对187菌生长发育及其毒力的影响试验。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的基因克隆及高效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对编码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的部分结构基因进行了克隆、鉴定和表达。用RNA PCR技术直接从旋毛虫肌幼虫总RNA中反转录并扩增出0.7kh的靶DNA,酶切分析后将其克隆到融合表达载体pEx3lC中。SDS—PAGE电泳表明,含重组子的大肠杆菌能够表达出一分子量为37kDa的融合蛋白(P37),后者占菌体总蛋白的22%以上,并以包含体形式存在于菌体中。经对纯化后表达蛋白的ELlSA检测,证明它能被猪旋毛虫病阳性血清和抗旋毛虫单克隆抗体识别。研究结果揭示,重组蛋白P37对于研制旋毛虫病诊断抗原和免疫抗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利用重组DNA技术在大肠杆菌中克隆并表达了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SpA。在E。coli RR1中SpA的表达量随培养温度的升高而增加,42℃的表达量是23℃的6倍,但该在热休克应答缺陷的E.coli CAG597及CAG627中却消失。当删除spa基因上游的一段序列后,仍有SpA表达,但其表达量的热休克效应在E.coliRR1中也消失。这表明被删除的序列后,仍有SpA表达,但其表达量的热休克效应在E  相似文献   
8.
昆虫迁飞行为的参数化Ⅱ.模式与检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翟保平  张孝羲 《生态学报》1997,17(2):190-199
对通过昆虫迁飞行为分析得到的迁飞时间参数、高度参数、速度和方向参数等分别以一定的数学形式加以表达。其中,起飞时间以日出日没及晨昏朦影时刻为基准,用天文公式求出;边界层顶与飞行低温阈限所在高度及运行高度上的风速、风向由一维湍能(TKE)模式以E-ε闭合做数值模拟:对飞行力较弱的小型或微小昆虫做随风运行处理,而对大型昆虫则根据其自身的飞行速度和定向方位与其飞行高度上的风向风速做矢量运算,求得位移方向和速度。通过我国小地老虎和草地螟标放回收试验结果的检验,表明本文提出的迁飞行为参数化方案是合理可行的。以此为基础组建数值模型进行昆虫迁飞轨迹分析,可望进一步提高迁飞性害虫异地预测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日本血吸虫尾蚴发育的超微结构观察:Ⅱ.腺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不同发育期日本血吸虫尾蚴的腺体。结果:胚球期(S2)主要出现体细胞分裂与分化,首次证明分泌细胞及其小体在S2出现,雏体期(S3)见到前钻腺细胞体与钻腺管束及分泌小体。成熟前期(S4)钻腺分泌小体基质分A/B为主两型,分别演变为成熟期(S)5的后/前钻腺分泌小体。头腺分泌小体亦在S4出现。从前钻腺体排至头器远端腺管的分泌小体,显眼透明球消失成为致密同质性小体,已为大家共识。而在后钻腺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鸭肠炎病毒感染对鸭十二指肠黏膜组织相关免疫基因的变化影响,本试验采用鸭肠炎病毒接种35日龄的健康樱桃谷鸭,将其分为3组(2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在感染后24 h、48 h采集十二指肠,提取总RNA进行浓度、纯度及完整性检测后构建cDNA文库,使用BGISEQ-500平台对2个实验组和对照组黏膜组织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用GO和KEGG数据库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个实验组感染鸭肠炎病毒后T24和T48分别筛选出共72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T24表达上调58个,下调163个;T48表达上调77个,表达下调422个。GO功能注释结果显示,感染后差异基因都与代谢、免疫、炎症和调控途径等密切相关。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感染T24的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到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补体和凝血级联、氮代谢、cAMP信号通路和IL-17信号转导通路;感染T48的主要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到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趋化因子信号通路、造血细胞谱系和补体和凝血级联。借助BGISEQ-500平台对鸭肠炎病毒感染后十二指肠黏膜组织相关因子的变化来探究其致病机制及其他生物学通路,弥补了非模式生物转录组研究中缺乏基因信息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