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研究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和黄曲霉素(AFB1)在肝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用HBV感染人胚胎肝细胞移植至裸鼠背部皮下,以后每周注射AFB1,能诱发裸鼠成瘤,实验分为4组:A组为HV+AFB1组,即用HBV感染的人胚胎肝细胞移植于裸鼠,同时注射AFB1;B组为HBV^ 组,用HBV感染的人胚胎肝细胞移植于裸鼠,不注射AFB1;C组为AFB1^ 组,用不感染HBV的人胚胎肝细胞移植于裸鼠,注射AFB1;D组为对照组,用不感染HBV的人胚胎肝细胞移植于裸鼠,也不注射AFB1。结果:A组成瘤率为27.3%(6/22),B组0%,C组13.3%(2/15),D组0%,所有肿瘤病理诊断均为肝细胞癌。用EMA单抗检测,证实为人来源细胞。PCR和DNA狭缝印迹显示:HBV X和HBV S基因阳性,证明HBV基因已在瘤细胞中。细胞首次用人乙肝病毒协同AFB1在裸鼠体内诱发成功人肝细胞癌,证明了ABV协同AFB1,在人肝细胞癌发生过程中的病因作用。同时,为进一步研究肝癌的发生及防治了良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我国北方地区鼻咽癌患者EB病毒LMP1基因缺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我国北方地区鼻咽癌和非鼻咽癌患者Epstein-Barr病毒(EBV)潜伏膜蛋白1(LMP1)基因C端区缺失状况,探讨其在鼻咽癌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收集我国东北地区鼻咽癌石蜡组织22例,非鼻咽癌患者外周血26例,提取DNA后,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扩增LMP1基因的C末端,对其中有缺失的4例鼻咽癌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22例鼻咽癌组织标本中,有19例扩增出特异性条带,阳性率为86%.其中8例存在缺失,缺失率42%.取4例缺失样品进行序列分析,并与B95-8原型LMP1做比较,结果显示:4例鼻咽癌样品均存在30个碱基的缺失和某些位点的单点突变,并由此引起所编码的氨基酸改变.26例非鼻咽癌患者LMP1阳性扩增率为92.31%,无一例缺失.此结果表明:与广东、广西鼻咽癌高发区相比,我国北方地区鼻咽癌与非鼻咽癌患者中EB病毒LMP1基因缺失型和原型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3.
HIV抗体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马晶  郭秀婵  曾毅 《病毒学报》2006,22(2):155-158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HIV/AIDS的流行已成为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灾难,全球活着的HIV感染者已超过4 300万人,每天约有14 000  相似文献   
4.
此研究的目的是体外表达HIV-1逆转录酶P66亚单位蛋白,并得到纯度较高且具有活性的重组蛋白。首先通过PCR方法从含HIV-1 HXB2标准株全基因的质粒中扩增出全长p66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TWIN1,构建pTWIN-p66质粒。再将该质粒转化到表达菌BL21,在IPTG诱导下表达P66蛋白。表达产物经几丁质柱一步纯化后得到P66蛋白纯品。纯化的P66蛋白分别催化B95-8细胞总RNA、RT试剂盒中对照RNA进行逆转录;同时以试剂盒中的M-MLV RT为对照进行相同的逆转录,PCR后电泳比较活性。结果显示我们构建的pTWIN-p66质粒在IPTG诱导下在原核细胞中P66亚单位蛋白表达量较高,经一步纯化后蛋白凝胶扫描纯度达88%,并具有较好的逆转录活性。与M-MLV RT体外活性比较,两者活性相当。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国产HIV确证诊断试剂及抗AIDS药物的研究打下了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5.
鼻咽癌(NPC)是一种多因素复杂疾病。其发病过程涉及EB病毒慢性感染、环境致癌因素及宿主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这一过程中,那些宿主基因在EB病毒感染及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了关键作用仍不清楚。 本研究的目的是发现与鼻咽癌发生发展中两个关键步骤相关的遗传变异,即EB病毒持续性感染鼻咽部上皮细胞和鼻咽癌的形成。我们在广西梧州市及苍梧县鼻咽癌高发区收集汉族鼻咽癌患者350例、EB病毒壳抗原IgA抗体阳性者(IgA/VCA+)288例和EB病毒壳抗原IgA抗体阴性者(IgA/VCA-)346例。对先前鼻咽癌家系研究显示的鼻咽癌易感区4号染色体短臂(4p15.1-q12)进行了微卫星精细扫描,在 18 Mb的范围内选择34个微卫星标记,包括319个等位基因,对其进行基因分型。比较分析NPC 组和IgA/VCA+组等位基因频率结果显示,9个等位基因与鼻咽癌呈相关,其中5个为易感等位基因(OR=1.51-5.36, p=0.01-0.03),4个为限制性等位基因(OR值为0.3-0.71, p值为0.02-0.045)。比较分析IgA/VCA+组和IgA/VCA-组及比较所有IgA/VCA+者(包括NPC患者)和IgA/VCA-者等位基因频率的结果显示,12个等位基因与EB病毒壳抗原IgA抗体持续存在相关,其中3个在两组比较中均呈显著相关。等位基因 D4S3241-136 (p=0.004, OR=1.9, 95%CI=1.2-3.0) 和D4S3347-213 (p=0.001, OR=1.6, 95%CI=1.2-2.1) 可增加EB病毒 IgA/VCA抗体形成的危险,为易感基因;而等位基因D4S174-202 (p=0.001, OR=0.5, 95%CI=0.3-0.7) 可限制IgA/VCA抗体的形成。 但上述结果经多因素比较校正后,均失去相关性。我们的研究结果不能 确定该区域与鼻咽癌的形成相关,而另一个家系研究的结果也未得出相关的结果,但本研究却提供了进一步发现鼻咽癌相关基因的研究模式。有关4号染色体短臂 与EB病毒慢性持续感染及鼻咽癌的形成仍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了证实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感染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的关系,构建了包含HPV16E6E7基因的重组腺伴随病毒载体并包装重组病毒,重组病毒感染人胎食管粘膜组织,注射SCID小鼠皮下,在TPA协同下12周左右诱发肿瘤。PCR及打点杂交检测到瘤组织中HPV16E6E7基因的存在,HE染色表明为恶性鳞状上皮癌,培养形态及透射电镜观察证实了瘤组织的上皮来源。以上结果对于阐明食管癌发生的病毒病因、食管癌发生的分子机制以及为食管癌防治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7.
建立含有EB病毒的T细胞淋巴瘤细胞系,为探讨EB病毒的致瘤机理,研究EB病毒在T细胞淋巴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提供手段.在TPA协同EB病毒诱导胸腺恶性T细胞淋巴瘤动物模型的基础上,联合应用IL-2,将诱导的肿瘤组织进行体外细胞培养,成功地分离获得一株在体外长期存活的淋巴细胞TET.T细胞亚群分类实验证实TET细胞为CD4阳性的T淋巴细胞,PCR和原位杂交可检测到EB病毒的EBERs、LMP1和BARF1,并有LMP1蛋白的表达.TET细胞的获得,有望在体外建立转化细胞系,为体外研究EB病毒的致瘤机理及防治提供理想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8.
郭秀婵 《病毒学报》2005,21(6):481-484
B病毒(B virus),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其称为猕猴疱疹病毒1型(Cercopithecine herpesvirus 1,CeHV-1),拉丁文名为猴疱疹病毒(Herpesvirus simiae),属于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单纯疱疹病毒属.在35种非人灵长类疱疹病毒中,只有B病毒对人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人乙型肝炎病毒(HBV)和黄曲霉素(AFB1)在肝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我们用HBV感染的人胚胎肝细胞移植至裸鼠背部皮下,以后每周皮下注射AFB1,在裸鼠体内成功地诱发了人肝细胞癌。选3只裸鼠所形成的肿瘤组织,分别再接种裸鼠传代。在裸鼠体内传至5代后,将瘤组织在体外培养、传代,建立了3个肝癌细胞株,分别为CBH-1a、CBH-1b和CBH-2。对3个细胞株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发现,细胞生长迅速,接触抑制消失,细胞增殖核主数Ki67阳性细胞占38.2%,用EMA单抗检测证实为人来源细胞,核酸原位杂交显示,细胞中HBV-X和HBV-S基因阳性,PCR可扩增出X基因,证明HBV基因已到瘤细胞中,3个细胞株细胞再接种裸鼠皮下,可再生成肿瘤,此实验证明了HBV协同AFB1在个肝细胞癌发生过程中的病因作用。同时,为进一步研究HBV和AFB1在肝癌发生过程中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细胞水平的模型。  相似文献   
10.
EB病毒诱导胸腺恶性T细胞淋巴瘤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研究EB病毒在恶性T细胞淋巴瘤发生中的作用,将EB病毒感染的人胚胸腺细胞移植于Scid鼠皮下,于移植后第3日起在移植处对侧皮下注射TPA50ng/只,每周1次。于移植后第4周起,移植处皮下有结节状隆起形成,并逐渐增大。于6-15周内行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为T细胞淋巴瘤8例。其中实验组胸腺细胞+EBV的成瘤率为25%(1/4),胸腺细胞+EBV+TPA组的成瘤率为53.8%(7/13),对照组胸腺细胞+TPA的成瘤率为0(0/5)。PCR和 闰杂交在诱导肿瘤可可检测到EB病毒的基因EBERs、LMP1和BARF1,并有病毒基因LMP1蛋白编码产物的表达。EB病毒可感染人胚胸腺细胞,并使其发生恶性转化,EB病毒可能在恶性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中起病因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