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柞蚕蛹血淋巴中凝集素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柞蚕蛹血淋巴中可以测得血凝活力,但在大肠杆菌诱导后血淋巴中血凝滴度有很大的升高.本文报道了分离正常柞蚕蛹血淋巴中凝集素的提取步骤.所得的凝集素在SDS垂直板电泳中表现单一条带,免疫扩散呈现单一的沉淀带,分子量为40,000道尔顿.制剂能凝集兔、鸭、豚鼠、羊、马及人的A、B、O和AB型的红细胞.其凝集活力可被半乳糖,乳糖,及N-乙酰半乳糖胺所抑制. 诱导后的柞蚕蛹血淋巴的凝集素成分比较复杂,经亲和层析后的制剂在免疫琼脂双扩散盘中呈现二条沉淀带,在垂直电泳中至少有二条带.  相似文献   
2.
用亲和层析法纯化眼镜蛇毒胆碱酯酶440倍左右,比活力达到203毫克分子底物水解/小时/毫克蛋白。亲和吸附剂的制备是以琼脂糖凝胶4B为载体,己二胺为“手臂”,(间-羧基苯基)-二甲基乙基碘化铵为配基制成,不同长度的“手臂”对酶的吸附有影响,疏水性强的“手臂”对酶的吸附也强。在纯化过程中,胆碱酯酶在凝胶电泳中始终保持6条条带,可能是它的同工酶。兔抗眼镜蛇蛇毒血清对猪脑尾状核乙酰胆碱酯酶、黄姑鱼肌肉胆碱酯酶无免疫交叉反应,对蛇毒胆碱酯酶形成络合物后仍能表现胆碱酯酶的活力,说明酶的抗原决定簇和活性中心不在同一部位。  相似文献   
3.
大肠杆菌D31诱导柞蚕蛹产生抗菌多肽。同时,溶菌酶和凝集素活性都比诱导前有明显增高.其活力高峰、抗菌多肽在第7天左右、溶菌酶在第5天,而凝集素在第3天即达最高水平。不同品种的柞蚕蛹,经诱导产生的三种活性物质其活力差异不明显,但741、河四和小混品种中的抗菌多肽P9A及P9B组成比例较高。上述三种活性物质的诱导变化与性别有关,雄性高于雌性。比较了柞蚕蛹和家蚕经细菌诱导后上述三种活性物质的变化,家蚕凝集素活力很低,诱导后活力增高不明显。抗菌活力及溶菌酶活力的提高程度柞蚕也高于家蚕。聚肌胞核苷酸(Poly I:C)也能诱导两种蚕产生抗菌多肽及溶菌酶,但活力提高的显著程度都不及大肠杆菌诱导,凝集素活力变化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不同浓度的柞蚕蛹抗菌肽D,对大肠杆菌K_(12)D_(31)的杀灭作用动力学。在LEG培养液中,抗菌从D的浓度在5微克/毫升时显效。浓度在10微克/毫升以上时,其杀菌速度大于细菌的增殖速度。固定抗菌肽浓度为10微克/毫升,细菌浓度在3×10~7个细菌/毫升,培养在磷酸钾盐缓冲液中,4小时后能全部杀灭。同样浓度细菌在LEG培养液中,4小时后细菌数下降到约为10~2个细菌/毫升,但不能全部杀灭。同时还提供了柞蚕蛹抗菌肽D和B对大肠杆菌K_(12)D_(31)作用不同时间的电镜照片。  相似文献   
5.
PEG化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比较困难,本工作发现PEG化蛋白质仍能被硫酸铵盐析,据此可以简单地将IL-2及PEG化IL-2沉淀出来,而将有毒的活化PEG等副产物留在溶液中。此方法效果理想而又十分简便。文献中未见报道。此外,实验还发现,在PEG-IL-2与IL-2的混和液中加入一定量的PEG后,二者之间溶解度差别增大,当用SephacryⅠS-200柱分离时,先用含10%PEG,0.25mol/LNaCl的缓冲液平衡洗脱PEG-IL-2,再降低盐浓度洗下IL-2,即可使二者完全分开。过去要将IL-2与PEG-IL-2分离开非常困难,本工作解决了这个问题,这点亦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6.
用亲和层析法纯化眼镜蛇毒胆碱酯酶440倍左右,比活力达到203毫克分子底物水解/小时/毫克蛋白。亲和吸附剂的制备是以琼脂糖凝胶4B 为载体,己二胺为“手臂”,(间-羧基苯基)-二甲基乙基碘化铵为配基制成,不同长度的“手臂”对酶的吸附有影响,疏水性强的“手臂”对酶的吸附也强。在纯化过程中,胆碱酯酶在凝胶电泳中始终保持6条条带,可能是它的同工酶。兔抗眼镜蛇蛇毒血清对猪脑尾状核乙酰胆碱酯酶、黄姑鱼肌肉胆碱酯酶无免疫交叉反应,对蛇毒胆碱酯酶形成络合物后仍能表现胆碱酯酶的活力,说明酶的抗原决定簇和活性中心不在同一部位。  相似文献   
7.
浙江眼镜蛇蛇毒胆碱酯酶具有乙酰胆碱酯酶的特征,有以下几点事实:1.乙酰胆碱酯是酶的最适底物;2.过量底物抑制酶活性;3.BW_(62)C_(47)、BW_(284)C_(51)是典型的真性酶抑制剂,对蛇毒胆碱酯酶也同样具有抑制作用。眼镜蛇蛇毒胆碱酯酶最适pH为7.5(0.1M磷酸缓冲液)。反应5分钟时的最适温度在38~39℃,K_m值是1.25×10~(-4)M。稀酶溶液不稳定,在0.1%白明胶中可保护酶活力。原蛇毒和纯化后的胆碱酯酶的底物抑制图形和K_m值是类似的,这说明纯化过程中酶没有矫变。蛇毒中的胆碱酯酶被多种有机磷化合物如二异丙基磷酰氟、敌敌畏、对氧磷所抑制。一些氨基甲酸酯和含季铵盐的化合物也表现有抑制。浙江眼镜蛇毒有较大的毒性,小白鼠腹腔注射最小致死剂量是0.88微克/克,用亲和层析分离除去胆碱酯酶后仍保留有蛇毒的毒性,最小致死剂量是0.77微克/克,纯化的胆碱酯酶含7.5微克/克蛋白,动物未致死,说明蛇毒的主要毒性并不是胆碱酯酶。  相似文献   
8.
浙江眼镜蛇蛇毒胆碱酯酶具有乙酰胆碱酯酶的特征,有以下几点事实:1.乙酰胆碱酯是酶的最适底物;2.过量底物抑制酶活性;3.BW_(62)C_(47)、BW_(284)C_(51)是典型的真性酶抑制剂,对蛇毒胆碱酯酶也同样具有抑制作用。眼镜蛇蛇毒胆碱酯酶最适pH 为7.5(0.1M 磷酸缓冲液)。反应5分钟时的最适温度在38~39℃,K_m 值是1.25×10~(-4)M。稀酶溶液不稳定,在0.1%白明胶中可保护酶活力。原蛇毒和纯化后的胆碱酯酶的底物抑制图形和K_m 值是类似的,这说明纯化过程中酶没有矫变。蛇毒中的胆碱酯酶被多种有机磷化合物如二异丙基磷酰氟、敌敌畏、对氧磷所抑制。一些氨基甲酸酯和含季铵盐的化合物也表现有抑制。浙江眼镜蛇毒有较大的毒性,小白鼠腹腔注射最小致死剂量是0.88微克/克,用亲和层析分离除去胆碱酯酶后仍保留有蛇毒的毒性,最小致死剂量是0.77微克/克,纯化的胆碱酯酶含7.5微克/克蛋白,动物未致死,说明蛇毒的主要毒性并不是胆碱酯酶。  相似文献   
9.
10.
不同来源的胆碱酯酶的分子量和分子形态往往不同,就是同一来源的胆碱酯酶也有天然存在几种同工酶,有些由于不同亚基数组成不同的聚合体,也有在制备或贮藏过程中发生矫变。在前文(佘微明等 1981)报导浙江产眼镜蛇的粗蛇毒或两次亲和层析后的胆碱酯酶在高pH不连续系统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均表明有六条活力显色同工酶带,我们用此系统改做双向电泳,比较了新鲜蛇毒原液、蛇毒冻干粉及两次亲和层析后的蛇毒胆碱酯酶,酶(Shafai 法 1971)的条带是沿着聚丙烯酰胺凝胶板的对角线分布,见图1。说明这些同工酶并非由于在提纯或电泳过程中产生的矫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