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锌指蛋白是最大的DNA结合蛋白,它能和DNA进行特异性识别,是研究蛋白-DNA相互作用的理想对象。改变锌指元件上的几个保守的氨基酸位点可设计筛选出序列特异的全新锌指蛋白,计算机在锌指蛋白设计方面的应用,使得全新的锌指蛋白识别特异性明显增强。这在基因治疗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基因工程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新领域,迄今已合成了100多种新的聚酮类化合物。以糖多孢红霉菌A226基因组DNA为模板,用重叠PCR方法扩增出去除KR6酶域DNA的约32kb DNA片段,克隆于pWHM3载体,构建了同源重组质粒pWHM2201。PEG介导原生质体转化法将pWHM2201转入糖多孢红霉菌A226,并整合于染色体红霉素合成基因位点。整合体在R3M斜面上生长两代后,制备原生质体涂R3M平皿。利用PCR鉴定筛选出8株KR6敲除的突变体糖多孢红霉菌M(1-8)。ZabsPec Fab质谱鉴定,证实糖多孢红霉菌M1合成了3-脱氧-3-羰基-红霉内酯B,一种新的酮内酯类化合物。 〖HJ0  相似文献   
3.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基因工程是近年来生物工程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 ,利用基因工程改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合成基因 ,已经合成了 10 0多种“非天然”的天然化合物 ,为筛选新抗生素开辟了新的途径。本研究以糖多孢红霉菌A2 2 6基因组DNA为模板 ,先用PCR扩增出红霉素合成基因eryKR6两侧片段 ,再用重叠PCR将其拼接成去除KR6的约 3.2kbDNA片段 ,并克隆于pWHM3载体 ,构建了同源重组质粒pWHM2 2 0 1。用PEG介导将pWHM2 2 0 1转入糖多孢红霉菌A2 2 6原生质体。PCR鉴定和生物活性检测均显示pWHM2 2 0 1已重…  相似文献   
4.
锌指结构:最普遍的核酸识别元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锌指是最大的DNA结合蛋白家庭,是识别DNA最有效、最成功的一种结构元件。其模块性结构特点及与核酸作用的相对简单性,使其成为研究蛋白-核酸相互作用的理想材料,以及人为设计筛选新的核酸结合蛋白的最佳元件。  相似文献   
5.
序列特异的三锌指多肽的构建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获得单一锌指突变体的基础上,以小鼠转录因子Zif268的三锌指DNA结合区为模板,利用重叠(Over-lap)PCR技术,获得了关键氨基酸位点同时突变的三锌指突变体ZF123、2ZF123。ZF123、2ZF123分别克隆进pUC-18质粒,序列测定正确后,以pGEX-2T为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JM109中实现了功能性的表达。经SDS-PAGE分析,表达出了分子量34.0kD的融合蛋白,扫描分析其含量在20%左右。菌体经超声波破碎后,对可溶性融合蛋白进行了纯化得到了游离的目的蛋白,为进一步的DNA结合特性分析、杂交转录因子的构建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锌指蛋白是最大的DNA结合蛋白,它能和DNA进行特异性识别,是研究蛋白—DNA相互作用的理想对象。改变锌指元件上的几个保守的氨基酸位点可设计筛选出序列特异的全新锌指蛋白,计算机在锌指蛋白设计方面的应用,使得全新的锌指蛋白识别特异性明显增强。这在基因治疗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外源基因全序列结构优化”是依据外源基因序列结构是影响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重要因素,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实现外源基因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的策略。该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目的基因全序列变异文库的构建;2利用高通量表达筛选载体从变异文库中筛选表达突变体;3表达突变体的鉴定和表达研究。其中,变异文库的构建方法和性质对研究的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变异文库的构建可有多种方法,其中低频率的随机突变方法是一重要的类型。为了探索最适合突变的方法,我们以HIV-1gp120-801基因为模型、选用了一组基于PCR技术的基因随机突变技术用来构…  相似文献   
8.
一种多基因串联共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构建一种可用于串联共表达多个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通过PCR引入点突变,对商业载体pET-22b的酶切位点进行定向改造,设计独特的XbaⅠ/SpeⅠ模块。获得改造成功的载体pET-m22b,测序结果显示启动子、核糖体结合位点、多克隆位点及终止子均位于XbaⅠ和SpeⅠ两酶切位点间。选取不同来源的基因进行串联组合及表达鉴定,四个基因成功组合于同一载体中,表达效果良好,各基因表达效率不受明显影响。研究构建的载体pET-m22b,使多基因的共表达更加便捷,为蛋白复合物的表达与纯化、代谢通路的异源重建及其优化等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张书祥  赵志虎 《生物学杂志》2003,20(2):17-18,22
以小鼠转录因子Zif268的三锌指DNA结合区为模板,利用重叠(Overlap)PCR技术,获得Zif268关键氨基酸位点同时突变的三锌指突变体ZF123、2ZF123。以ZFl23、2ZF123为模板,PCR扩增获得TAT—ZF123,TAT—2ZF123序列。构建表达质拉PET—28—a^ —TAT—ZF123,pET—28—a^ —TAT—2ZF123。为利用HIVTAT蛋白的跨膜功能,实现ZF123、2ZF123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糖多孢红霉菌同源片段长度与染色体重组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索同源片段长度与糖多孢红霉菌染色体同源重组率的关系,化学合成或用重叠PCR合成带有突变位点、在突变位点两侧长度为(26bp+27bp)、(500bp+576bp)和(1908bp+1749bp)的同源序列,克隆于糖多孢红霉菌同源重组载体pWHM3后,分别构建了pWHM1113、 pWHM1116和 pWHM1119质粒。以PEG介导转化糖多孢红霉菌A226原生质体,3个质粒分别获得每皿30个、69个和170个转化子,但pWHM1113质粒不能与染色体有效整合,pWHM1116质粒与染色体整合率为转化子的2%,而pWHM1119质粒与染色体整合率达到转化子的19%。 pWHM1116和 pWHM1119质粒均可进行有效的染色体二次重组,将突变位位点引入染色体。因此,同源片段长度为(500bp+576bp)或更长时,可与糖多孢红霉菌染色体进行有效的单重组和双重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