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1997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8 毫秒
1.
林氏果蝇种群间mtDNA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力  温硕洋 《动物学研究》1997,18(2):213-219
运用10种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了林氏果蝇来自不同地区的22个单雌系的线粒体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采自台湾省的TAW3146.1与大多数采自广东的品系相同,而广东省品中则存在一定度的分化,DHS307、315和NKS9234仅在HindⅢ的酶切位点上与其余单雌系不同;TAW3146.1与来自缅甸中部的MMY307,MDMY326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0274;MMY307与MMY326之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2.
如今生物信息学领域有一个共识,即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研究产生了爆炸性的微阵列数据,如何利用这些数据构建基因调控网络也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文章利用相关的软件平台实现对基因调控网络的构建,并对网络进行分析,在生物信息学、系统生物学、生物医学等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综合分析各种软件的特点,有利于帮助研究者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皮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疗效及可能治疗机制.方法: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和三皮汤组,每组10只.予以恶唑酮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后,三皮汤组和SASP组分别给予三皮汤和SASP灌胃治疗,每天观察一般情况,十天后处死,剪取脾组织检测重量的变化,取其病变结肠观察组织学改变,并采用ELISA测定各组小鼠血清和脾脏组织细胞因子IFN-γ及IL-4的含量.结果:三皮汤组和SASP组小鼠症状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模型组小鼠免疫器官脾组织明显萎缩,三皮汤组和SASP组小鼠脾组织重量较模型组有所增加;三皮汤组血清和脾脏组织IFN-γ含量低于模型组(P<0.01),IL-4含量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三皮汤能通过降低IFN-γ及升高IL-4的含量,来调整细胞因子间的网络平衡,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缓解肠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非复制腺病毒表达系统构建表达人轮状病毒非结构蛋白4(NSP4)的重组腺病毒,初步评价其免疫保护效果。方法:构建含野生轮状病毒NSP4基因的穿梭质粒pshuttle-NSP4,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经同源重组后在Ad-293细胞中包装获得pAd-NSP4重组腺病毒颗粒。电镜、RT-PCR、免疫荧光等方法鉴定病毒特征及在体外细胞中的表达。肌肉注射及滴鼻方式免疫小鼠,检测小鼠血清抗体效价及其中和保护效果。结果:获得了滴度为108.25CCID50/ml的重组腺病毒pAd-NSP4,免疫荧光检测到特异性目的蛋白的表达。二次免疫后肌肉注射和滴鼻小鼠的ELISA血清平均效价分别为1∶320和1∶1436.8;中和抗体效价1∶45.3和1∶71.8。结论:表达轮状病毒NSP4蛋白的非复制型重组腺病毒颗粒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滴鼻途径比肌肉注射可更加有效地诱导小鼠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小鼠轮状病毒(Rotavirus,RV)感染动物模型,研究可同时表达轮状病毒NSP4 (Nonstructural protein 4)和VP7(Viral protein 7)的重组腺病毒疫苗免疫孕鼠后对新生乳鼠感染RV的被动保护作用.新生乳鼠口服异源株轮状病毒Wa、ZTR-68或SA11株后(分2次给予,每次含5×104 CCID50的RV),观察乳鼠是否有腹泻症状、肠道病理变化,检测乳鼠粪便排毒百分率;另以重组腺病毒rAd-NSP4-VP7免疫孕鼠后,检测母鼠血清抗体产生情况,并对比乳鼠粪便中RV抗原检出率初步评价疫苗的被动免疫保护作用.发现口服异源株RV的乳鼠未出现类似人类婴幼儿感染后的明显腹泻症状,但在粪便中可检测到RV抗原的存在(Wa、ZTR-68攻毒组均超过80%).经rAd-NSP4-VP7被动免疫的乳鼠接受Wa和ZTR-68攻毒后其粪便中的RV检出率比未受到被动免疫保护的对照组降低(P<0.05).rAd-NSP4-VP7重组腺病毒免疫母鼠可显示出对孕鼠感染RV的被动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香格里拉地区位于义敦弧后盆地与中咱地块的过渡带,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上三叠统哈工组、图姆沟组。其中,哈工组发育大量的沉积混杂岩。笔者从硅质混杂岩块中分离出保存完好的放射虫化石。这些放射虫化石分异度较高,主要有内射虫目、泡沫虫目、罩笼虫目和少量隐管虫目、阿尔拜虫目的放射虫。本文报道了其中的内射虫目、泡沫虫目、罩笼虫目和隐管虫目放射虫共计50种27属。这些放射虫的地质时代自中泥盆世至中三叠世。因为沉积混杂岩中的硅质岩块源自甘孜理塘构造带,这些保存较好的放射虫化石为解释甘孜理塘构造带的构造演化提供了必需的地质时代证据。根据这些放射虫组合所代表的深水环境,我们认为甘孜-理塘构造带所代表的沉积盆地自中泥盆世至中三叠世时期应为深水盆地,也即德格-中甸微板块在中泥盆世时期就已逐渐与扬子板块裂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恶唑酮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的建立,并评估其在UC研究中的价值.方法:30只BALB/C小鼠被随机分成模型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予恶唑酮建模后,治疗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灌胃治疗,观察三组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AI).一周后处死所有小鼠,取其病变结肠观察组织学改变,并检测脾组织重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三组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10、IL-2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小鼠病变结肠组织学改变与人类UC病变结肠形态相似,其DAI和组织学损伤评分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变.血清IL-10含量显著增高,IL-2含量明显下降,免疫脏器脾脏的重量明显减轻.结论:恶唑酮能诱导出与人类UC发病相似的实验小鼠模型.可作为研究UC病因、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较为理想的模型.  相似文献   
8.
于长春  谢力  张小雷  周慧  朱泓 《遗传》2007,29(10):1223-1229
对7例东汉时期拓跋鲜卑遗存的线粒体DNA进行了遗传学分析。结合已发表的匈奴数据, 在遗传多态性、单倍型组分布状态、Fst遗传距离、系统发育分析和多维度分析等方面, 比较分析了拓跋鲜卑和匈奴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 拓跋鲜卑和匈奴之间有着较近的遗传关系, 暗示拓跋鲜卑在其两次南迁过程中与匈奴发生基因交流的情况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9.
林氏果蝇线粒体DN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硕洋  谢力 《昆虫学报》1997,40(3):225-230
本文对Tamura(1988)提纯mtDNA的方法进行改进,建立了林氏果蝇Drosophila lini 线粒体DNA大量制备的方法;对采自原产地台湾省的单雌晶系TAW3146.1的线粒体DNA用10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了酶切,得出了林氏果蝇mtDNA的分子量大小为16.3kb;用双酶切法制作了林氏果蝇线粒体DNA酶切图谱,并与属于同一复合种组的D.Kikkawai的酶切图谱进行比较。所用的内切酶有XbaI、AvaI、EcoRV、ScaI、SacI、EcoR I、HindIII、PvuⅡ、BamHI、PstⅡ。  相似文献   
10.
云南哀牢山缝合带由于长期未找到晚石炭世至二叠纪深海环境的化石及沉积地层记录,对哀牢山古特提斯盆地演化历史存在着不同认识。文中报道了采自云南墨江坝留地区上三叠统歪古村组底砾岩中的早石炭世和中二叠世放射虫化石,所有放射虫化石发现于4件燧石质砾石中,共计11属9种和7未定种及1属种未定放射虫。其中,3件砾石含有Albaillella deflandrei Gourmelon,Albaillella sinuosa Won and Seo等早石炭世放射虫化石组合,另1件砾石含有Pseudoalbaillella spp.,Quadricaulis scalae Caridroit and De Wever,Cauletella sp.和Ishigaum sp.等中二叠世放射虫化石组合。由此表明,哀牢山缝合带存在着早石炭世和中二叠世深海盆地沉积地层记录,哀牢山深海盆地应该在中二叠世之后封闭。该成果为探讨哀牢山古特提斯盆地演化提供了放射虫古生物学证据,进而说明哀牢山缝合带与金沙江缝合带一样,也存在石炭纪和二叠纪深水洋盆沉积地层记录,指示其演化历史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