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以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到的可立体选择性水解布洛芬乙酯生成S布洛芬的菌株Trichosporon lactis T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能量30KeV,剂量1×1015~5×1015ions/cm2的低能N+注入,筛选立体选择性水解布洛芬乙酯活性高的诱变株。菌株T.lactis T,在4×1015 ions/cm2的诱变剂量下突变率最高,正向和负向突变率分别达32.9%和37.1%,因此选定该剂量为T. lactis T的最佳N+离子注入剂量。经离子束诱变,通过初筛和复筛,共筛选到7株水解布洛芬乙酯的高产菌株,其中诱变株K1培养24h时酶活力比出发菌株T高50%,且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将菌株K1和出发菌株T培养24h,分别加入布洛芬乙酯水解24h,二者水解布洛芬乙酯生成S布洛芬旋光度均为+54.1°,对映体过量值ee%均为98%,K1菌株水解的产量达6.96g/L,而出发株仅为4.24g/L。  相似文献   
2.
在离子束介导外源全DNA转化中,外源DNA包含有供体的所有遗传信息,对受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因此转化效果无法用统一的转化率来衡量,这也增加了转化过程中最佳转化条件的选择难度。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是根据不同离子剂量介导外源全DNA转化的拟南芥菜在遗传和生理上的变化选择合适的转化剂量。剂量实验结果表明:拟南芥菜种子的剂量-存活率曲线为"马鞍型",在"鞍桥"上选择0.5×1017ions/cm2、1.5×1017ions/cm2和2.5×1017ions/cm2三个有代表性的剂量介导薄荷全DNA转化拟南芥菜,三个转化当代群体的出芽、成苗长势以及表型变异情况有明显的不同,综合分析表明:1.5×1017ions/cm2为离子束介导外源全DNA转化拟南芥菜的合适剂量。  相似文献   
3.
从受到污染的吲哚醌溶液中分离到茵株F2,该菌株能够快速高效地降解吲哚醌.根据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指标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该茵株被鉴定为紫金牛叶杆菌(Phyl-lobacterium myrsinacearum).F2菌株为好氧茵,在10℃~40℃的温度条件下对吲哚醌均有降解作用.适宜温度范围为25℃~3...  相似文献   
4.
蛋白质组学的建立开辟了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新领域,为研究蛋白质水平的生命活动展现了更为崭新的思路和广阔的前景.质谱技术能准确测量肽和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序列及翻译后修饰,成为连接蛋白质与基因的重要技术.质谱技术联合蛋白质组学多角度、深层次探索生命系统分子本质成为现阶段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简要综述了肽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质谱分析的原理、方式和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对岛衣型真菌Allocetraria ambigua,Allocetraria stracheyi,Nephromopsis pallescens和Tuckneraria laureri的核rDNA ITS序列进行了测定,并结合来自Genbank中的其它21种岛衣型真菌的核rDNAITS序列进行了同源性分析。分析所用软件为DNAMAN。结果发现,Cetraria、Allocetraria、Vulpicida、Flavocetraira、Tuckermannopsis和Kaernefeltia之间rDNAITS的同源性关系非常密切。这同岛衣型地衣现有细分的小属观点相矛盾。这种矛盾可能是由于持小属观点的作者在分属时对个别表型性状加权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报道岛衣类地衣2个中国新纪录种。类内黄类斑叶衣Cetreliopsisendoxanthoides分布于中国西南,美洲土可曼衣Tuckermanopsisamericana分布于中国东北。C.endoxanthoides与同属中其它种的显著差异为该种的髓层为黄色,地衣体蓬松;C.rhytidocarpa鳞片大型,地衣体枯黄色;C.asahinae鳞片细小,髓层白色,含physodicacid,不含salazinicacid。T.americana在形态上与T.ciliaris.极其相似,但二者的化学成分不同;T.americana含alectoronicacid和α-collatolicacid,而T.ciliaris含olivetoricacid;T.ciliaris分布于北美的阿巴拉契亚山-大湖地区(Appalachian-GreatLakesrange)及阿拉斯加北部,其在东亚的存在需要进一步确认。研究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地衣分部(HMAS-L)。  相似文献   
7.
杨天佑  卞坡  谈重芳  吴健  秦广雍 《激光生物学报》2003,12(5):398-400,F003
离子束作为一种介导DNA转化技术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且在促进DNA转化上存在很大优势。育种过程中任意引物PCR技术通过对诱变前后整个基因组的分析,在分子水平上提供了与宏观优势性状密切联系的特异性DNA片段,这些差异DNA片段在育种过程中是很重要的。借助离子束将这些片段转化于生物体细胞继续进行选育,可能对稳定品系及保持优良性状起到很大的作用。本文探讨了利用离子束转化RAPD差异片段的可行性,优势及其在育种中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对岛衣型真菌Allocetraria ambigua,Allocetraria stracheyi,Nephromopsis pallescens和Tuckneraria laureri的核rDNA ITS序列进行了测定,并结合来自Genbank中的其它21种岛衣型真菌的核rDNA ITS序列进行了同源性分析。分析所用软件为DNAMAN。结果发现,Cetraria、Allocetraria、 Vulpicida、 Flavocetraria、 Tuckermannopsis和Kaernefeltia之间rDNA ITS的同源关系非常密切。这同岛衣型地衣现有细分的小属观点相矛盾。这种矛盾可能是由于持小属观点的作者在分属时对个别表型性状加权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青海湖裸鲤肠道乳酸菌多样性与抑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生理生化特性,结合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研究青海湖裸鲤肠道乳酸菌分离株的多样性,并对这些代表株的抑菌活性进行初步探讨,以期筛选具有高效抑菌活性的鱼源益生菌。【方法】对分离的47株乳酸菌代表株进行p H、温度生长范围、耐盐性等生理生化特征检测,结合16S r RNA基因序列对已分离到的乳酸菌进行基因分型和菌种鉴定,采用牛津杯双层平板法检测乳酸菌代表株的抑菌活性。【结果】鉴定结果显示:23株为Lactobacillus fuchuensis(48.94%),12株为Lactobacillus curvatus(25.53%),3株为Leuconostoc fallax(6.38%),2株为Lactobacillus sakei(4.26%),2株为Weissella ceti(4.26%);2株为Lactococcus cremoris(4.26%),1株为Leuconostoc lactis(2.13%),1株为Weissella minor(2.13%),1株为Enterococcus devriesei(2.13%)。qz1217、qz1196、qz1220所在的A、B、C三组乳酸菌在5-50°C的温度范围内生长良好,qz1196、qz1220所在的B、C组在pH 3.0-10.0的范围内生长良好,几乎所有乳酸菌都具有耐6.5%盐浓度特性。13株乳酸菌菌株对6种病原菌都具有抑制作用。通过排除酸、过氧化氢实验,发现上清液仍然具有抑菌活性。对qz1251发酵液进行蛋白酶处理,抑菌活性消失,确定其抑菌物质属于蛋白类物质,是一种细菌素。【结论】青海湖裸鲤肠道附着乳酸菌的多样性为益生性乳酸菌的筛选提供优质资源及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0.
工业微生物物理诱变育种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理诱变技术是当今工业微生物育种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技术之一。传统的物理诱变技术主要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诱变等,它们已在包括青霉素、"-淀粉酶等几乎所有的工业微生物菌种的诱变选育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多数菌株在多次重复使用传统诱变源时往往出现抗性饱和的现象。太空环境、离子束、激光等是20世纪70~80年代逐渐兴起的新型诱变技术,因它们具有诱变谱广和在一定程度上能克服菌株对传统诱变源的抗性饱和等优点,而广受工业微生物育种工作者的欢迎。现就空间、离子束、激光等诱变育种技术的作用特点、诱变机理、应用及前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