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499例甲状腺结节手术切除患者术前血清TSH、甲状腺B超,手术记录、术后病理诊断报告。根据术后病理报告判定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分析术前血清TSH水平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不同分布。结果: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前血清TSH水平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组(2.179±2.017vsl.259±0.884μIU/mL),P〈0.001;在DTC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较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Ⅲ、Ⅳ期较Ⅰ、Ⅱ期以及肿瘤直径≥1cm较〈1cm的患者术前血清TSH明显升高(均P〈0.001)。结论:术前血清TSH水平是预测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硒对H2O2诱导的人甲状腺上皮细胞凋亡和超微结构改变的影响。方法:取良性甲状腺腺瘤旁正常组织进行细胞培养。加硒(10^-7mol/L)或不加硒后加入不同浓度H2O2(0~800μmol/L)刺激单层培养的甲状腺细胞,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甲状腺细胞凋亡率并在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经过H2O2作用24h的人甲状腺细胞,随H2O2浓度升高,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电镜下甲状腺细胞超微结构呈损伤型改变,甚至出现凋亡、死亡。预先加入10^-7mol/L硒可降低细胞凋亡率,可明显减轻亚细胞结构损伤。结论:硒可减轻H2O2诱发的人甲状腺细胞的氧化损伤,拮抗其导致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缓解重金属废水污染对全球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威胁,降低铅(plumbum, Pb)在土壤及动植物体内的积累,借助固定化技术提高菌株的重金属去除效率。【方法】以白腐真菌(white rot fungi)为实验材料,通过混菌兼容性及铅离子(Pb2+)去除能力筛选出吸附效果好且兼容性优的复合菌种,探究最优混菌类型及其比例,优化菌球最佳固定化助剂配方,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究菌球在实际应用中的最优吸附条件。【结果】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云芝(Coriolus versicolor)、凤尾菇(Lentinus sajor-caju)和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 4种菌株兼容效果佳,可进行后续实验;其中云芝和凤尾菇以体积1:1混合后对Pb2+去除效果显著优于各单菌作用;固定化条件优化实验中,20.0 g/L海藻酸钠、15.0 g/L生物炭和2.0×106个/mL白腐真菌组成混菌体系,辅以二氧化硅及沸石制得的固定化菌球在96 h Pb2+...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岛地区某医院12年甲状腺癌的发病趋势和病理类型分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2年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切除的甲状腺癌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比例、手术数量以及病理类型构成比的变化。结果:12年来手术治疗甲状腺癌2421例,其中乳头状癌(PTC)占94.13%,滤泡状癌(FTC)占3.02%,髓样癌(MTC)占2.15%,未分化癌(ATC)占0.70%。甲状腺癌手术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尤以近4年升高显著,其病理类型以PTC为主,构成比例由79.63%上升至97.47%。四类甲状腺癌均以女性多见(男女比例1:1.38-1:4.37)。甲状腺癌的平均确诊年龄为46.80岁,PTC最低(46.48岁),ATC最高(64.25岁)。结论:青岛地区甲状腺癌发病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PTC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其构成比例上升明显,其他类型相对下降。PTC的发病可能与高碘有关。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醇沉组份的菊芋多糖分子量和其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与抗氧化活性差异。菊芋水提物分级醇沉获得粗多糖,过Sephadex G-50凝胶柱进行纯化,得到重均分子量为1959、2180、2746、2011 Da的多糖组分:JAP-1、JAP-2、JAP-3和JAP-4。测定这些组分体外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和对DPPH与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结果表明,JAP-4具有较明显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在5 mg/mL时抑制率为20.32%。JAP-1、JAP-2、JAP-3和JAP-4均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其中JAP-2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活性优于其他组分。JAP-2在2 mg/mL时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分别达到84.50%和89.74%,接近于Vc的抗氧化活性。不同分子量菊芋多糖的活性存在差异,可能是由于分子量的不同所导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对初发1型非肥胖型糖尿病(NOD)小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雌性NOD小鼠共33只,饲养9周后,将成模的21只小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干细胞组,每组10只,其中干细胞(MSCs)组发病后第3天尾静脉注射hUCMSCs 1?次;另取10只未发病小鼠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小鼠每周检测随机血糖(GLU)水平,8周后处死小鼠,取肝脏,HE染色后观察肝脏结构改变,ELISA法检测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水平,Real-time PCR法检测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NF-κB P65、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MSCs治疗8周后,MSCs组小鼠随机血糖(8.46±1.37)mmol/L比T1DM组(32.82±0.59)?mmol/L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同时T1DM组肝脏细胞形态异常,炎症细胞浸润,而MSCs组的较T1DM组明显改善。MSCs组小鼠肝脏组织的AGEs浓度(0.72±0.10)μg/ml低于T1DM组(1.35±0.22)μg/ml;同时MSCs组的NF-κB P65、IL-6、TNF-α、RAGE mRNA水平(分别为10.08±1.94、9.31±1.67、11.92±1.82、3.87±0.27),均低于T1DM组(分别为15.46±3.09、18.04±1.69、22.12±3.23、5.12±0.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hUCMSCs可以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水平,改善肝脏微观病理状态,降低AGEs浓度及某些炎性因子的水平以减轻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10a(Wnt10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和桥本合并 甲状腺乳头癌(Hashimoto''s thyroiditis associated with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qRT-PCR方 法检测Wnt10a mRNA 在41 例新鲜甲状腺组织(PTC 组织18 例,HT 合并PTC 组织12 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11 例)中的表 达;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Wnt10a 蛋白在50 例甲状腺石蜡标本(PTC 组织20 例,HT合并PTC组织20 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 10 例)中的表达。结果:① RT-PCR Wnt10a mRNA 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在良性甲状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P < 0.01) ,差异有显著性;Wnt10a mRNA在PTC、HT合并PT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强度分别为2.49× 10-5(0.68× 10-5,15.28× 10-5), 1.26× 10-(5 0.97× 10-5,13.73× 10-5);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Wnt10a mRNA 在PTC、HT 合并 PTC 组织中的表达分别是结节性甲 状腺肿组织的9.98、2.69 倍。②SP 法:Wnt10a 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在良性甲状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Wnt10a mRNA 和蛋白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临床因素无明显关系(P>0.05),只与甲状腺癌组织 的病理分型相关,(P<0.05)。结论:Wnt10a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桥本合并甲状腺乳头癌中呈现高表达,且有差异性,有望作为甲状 腺癌的病理分型的参考指标,有助于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及病理分型的判定,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US-FNAB)联合BRAFT1799A突变、RET/PTC1及RET/PTC3重排对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特异性及敏感性,为临床术前准确诊断PTC选择适用的分子标记物。方法:收集346个超声怀疑为甲状腺恶性结节的US-FNAB细胞标本及对应结节(152个)的术后新鲜组织,采用PCR分别扩增BRAFT1799A、RET/PTC1及RET/PTC3基因,产物经基因测序证实。结果:346个甲状腺术前穿刺的结节中,选择观察而未手术的结节192个,手术治疗152个,未接受手术建议的结节2个。术前US-FNAB的细胞标本中共检测到51个结节发生BRAFT1799A突变,其细胞学分类为36个恶性,11个可疑恶性,4个良性。该51个结节术后病理证实均为PTC。20个发生RET/PTC1重排,其术前细胞学结果为17个恶性,2个可疑恶性,1个滤泡性肿瘤或可疑滤泡性肿瘤,术后病理证实均为PTC。3个结节发生RET/PTC3重排,其术前细胞学结果为恶性,术后病理证实均为PTC。对45个术前US-FNAB标本检测BRAFT1799A突变阴性而术后病理证实为PTC的结节,将其对应结节的术中组织行该基因的检测,仅有1个结节的术后组织中检测到该突变。本研究中,术前US-FNAB联合多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将细胞学诊断PTC的敏感度由73.96%提高到92.71%。结论:术前US-FNAB联合多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可提高其诊断PTC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并有助于患者的个体化诊治。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患者的皮肤组织易受内源性及外源性的各种损伤,且创面具有愈合慢、易感染等特点,这种特点在下肢皮肤创伤中表现尤为突出,常伴有高截肢风险,故糖尿病皮肤损伤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类多能干细胞,其具有易分离、易培养、多向分化和免疫源性低等特征,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创伤修复、组织再生等研究。对于糖尿病皮肤损伤,MSCs的临床移植治疗已成为继药物、手术之后的又一种治疗新技术。本文结合MSCs的生物学特性,对其应用在糖尿病皮肤损伤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499例甲状腺结节手术切除患者术前血清TSH、甲状腺B超,手术记录、术后病理诊断报告。根据术后病理报告判定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分析术前血清TSH水平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不同分布。结果: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前血清TSH水平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组(2.179±2.017vs1.259±0.884μIU/mL),P<0.001;在DTC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较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III、IV期较I、II期以及肿瘤直径≥1cm较<1cm的患者术前血清TSH明显升高(均P<0.001)。结论:术前血清TSH水平是预测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