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3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为了解贵州省2011年诺如病毒的基因型,监测了2011年5月至12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就诊的急性胃肠炎病例,收集粪便标本,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初步鉴定,并对阳性株的VP1基因区克隆及测序。检测标本70份,GⅠ型诺如病毒阳性1株,阳性率1.43%,GⅡ型诺如病毒阳性34株,阳性率48.57%,获得7份GⅡ型诺如病毒VP1基因序列,3株为GⅡ.4亚型,为新型变异株(GⅡ4 2011),与GⅡ4 2006b变异株的亲缘关系最近,有1个氨基酸位发生了回复突变;4株为GⅡ.3亚型,分为2个基因簇,1簇与2008~2009年韩国株(HM635118)及上海株(GU991355)的亲缘关系最近,1簇与2010年日本株(AB629943)及2007年印度株(EU921389)等的亲缘关系最近,有4个氨基酸位点易发生回复突变。  相似文献   
2.
选择我国狂犬病高发地区(湖南、贵州)、低发地区(江苏、武汉)和无狂犬病报告地区(沈阳)等三种不同类型的地区,开展针对家养犬、猫和啮齿类动物,以及蝙蝠等野生动物的狂犬病病毒带毒率的流行病学调查,对分离到的病毒株在抗原型别、基因变异以及与现行疫苗是否匹配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狂犬病的主要宿主动物为犬,捕获犬总带毒率为2.56%;犬中狂犬病病毒的监测点最高阳性检出率达到20.0%;啮齿类动物及蝙蝠等野生动物在本次研究未检测到狂犬病病毒。我国自主研制成功的以aG株和CTN株为毒种的现行人用狂犬病疫苗,经应用研究发现,CTN株的糖蛋白基因与本研究分离到的街毒核酸序列更接近。为进一步评价现行疫苗的有效性,在5个观察点分别以aG株和CTN株毒种生产的疫苗接种两组人群(每组各约50人),结果显示均未出现中、强度反应,疫苗免疫后第7d和14d产生的中和抗体分别达到0.49IU/mL~0.52IU/mL和6.7IU/mL~7.53IU/mL;抗体阳转率分别为45.1%~47.9%和100%,表明这些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安龙县狂犬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为了探讨局部地区暴发流行的因素,对2004年与2005年间在贵州省安龙县及其周边发生的人间狂犬病进行个案调查,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犬脑组织中的狂犬病毒抗原,用RT-PCR法扩增G基因片段,测定核苷酸序列并构建系统发生树进行遗传特征分析.自1994-2003年安龙县报告无人间狂犬病疫情,但于2004与2005年分别报告44例与27例人狂犬病.71例狂犬病患者中68人被犬所伤,3人被猫所伤.在有完整记录的69例患者中,潜伏期平均为47.5d(10~282),13例狂犬病患者的潜伏期≤15d(18.84%);32例的潜伏期≤30d(46.38%),尤其是在2004年的患者中,潜伏期≤20d的病例有13例,占30%.2005年在疫点周围采集的85只犬脑组织中,5只犬脑组织狂犬病毒抗原阳性,阳性率为5.88%.A13株与A48株病毒之间的G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6.5%,与已报道病毒株比较发现,A13株与广西分离株有最高的同源性,而A48株却与印度尼西亚分离株SN01-23的同源性最高.比较分析两株病毒G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发现包括GⅠ、GⅡ,以及GⅢ抗原位点内的区间,A13与A48分别有19和28个氨基酸位点发生了氨基酸的替代.用全G基因核苷酸序列进行系统分析发现,两株毒株全为Ⅰ型狂犬病毒.结果表明引起安龙县的狂犬病流行的病毒不是新型狂犬病毒,犬饲养量大与病毒携带率高是狂犬病发病暴发流行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局部地区暴发流行的因素,对2004年与2005年间在贵州省安龙县及其周边发生的人间狂犬病进行个案调查,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犬脑组织中的狂犬病毒抗原,用RT-PCR法扩增G基因片段,测定核苷酸序列并构建系统发生树进行遗传特征分析。自1994-2003年安龙县报告无人间狂犬病疫情,但于2004与2005年分别报告44例与27例人狂犬病。71例狂犬病患者中68人被犬所伤,3人被猫所伤。在有完整记录的69例患者中,潜伏期平均为47.5d(10~282),13例狂犬病患者的潜伏期≤15d(18.84%);32例的潜伏期≤30d(46.38%),尤其是在2004年的患者中,潜伏期≤20d的病例有13例,占30%。2005年在疫点周围采集的85只犬脑组织中,5只犬脑组织狂犬病毒抗原阳性,阳性率为5.88%。A13株与A48株病毒之间的G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6.5%,与已报道病毒株比较发现,A13株与广西分离株有最高的同源性,而A48株却与印度尼西亚分离株SN01-23的同源性最高。比较分析两株病毒G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发现包括GⅠ、GⅡ,以及GⅢ抗原位点内的区间,A13与A48分别有19和28个氨基酸位点发生了氨基酸的替代。用全G基因核苷酸序列进行系统分析发现,两株毒株全为Ⅰ型狂犬病毒。结果表明引起安龙县的狂犬病流行的病毒不是新型狂犬病毒,犬饲养量大与病毒携带率高是狂犬病发病暴发流行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贵州省肠道病毒71型(EV71)的基因型和分子流行特征,监测了全省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选择2008年以来贵州全省部分EV71阳性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及VP1全基因测序(含重症病例、死亡病例和轻症病例),与国内外近年流行毒株及各亚型代表株进行基因比对,分析同源性及基因亚型。2008年、2009年及2011年贵州省流行的主要病原为EV71,获得109株参比序列毒株的同源性为95.3%~99.7%,贵州省毒株与邻省及山东省、上海市、南京市、吉林省和宁波市代表株的同源性最高,轻症与重死病例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无明显的特征性差异,未出现不同基因亚型病毒的输入或改变,仍属C4a亚型。同地区、同年度内的核苷酸序列差异小于跨地区、跨年度差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