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8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报道了一种鉴定蛋白质与DNA的相互作用位点的新方法——脱嘌呤干扰足纹法,并用该方法鉴定大鼠脂酰-CoA氧化酶基因的表达调控部位。此方法基于用甲酸使DNA脱嘌呤后,再与核蛋白相互作用,然后通过凝胶电泳迁移率的改变,将游离DNA和与蛋白质结合的DNA片段分开,再经六氢吡啶降解DNA中无嘌呤部位的磷酸酯键和进行电泳分析。此方法具有分辨率高、重复性好、干扰少等优点,适用于对结合位点中缺乏鸟苷酸的基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从对照和用DEHP处理的大鼠肝脏提取核蛋白,以含酰基CoA氧化酶基因表达调控部位的DNA片段和该基因的不同蛋白结合位点的DNA片段作为核蛋白结合反应的探针,通过凝胶电过移率改变实验和Southwestern印迹分析检查了DEHP对AOX基因反式作用因子的含量和(或)与基因的结合活性,在转录水平上促进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从对照和用DEHP处理的大鼠肝脏提取核蛋白,以含酰基CoA氧化酶(AOX)基因表达调控部位的DNA片段和该基因的不同蛋白结合位点的DNA片段作为核蛋白结合反应的探针,通过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实验和Southwestern印迹分析检查了DEHP对AOX基因反式作用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降血脂药物DEHP可显著增加AOX基因反式作用因子的含量和(或)与基因的结合活性,在转录水平上促进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5.
6.
为了探讨不同种属血管细胞中iNOS基因诱导表达的差异及其分子机制,采用North-ern印迹、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EMSA)和细胞转染实验对iNOS基因在人、牛、大鼠血管内皮细胞(EC)和兔、大鼠平滑肌细胞(VSMC)中的诱导表达和转录调控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IL-1β可诱导人、大鼠的EC和大鼠的VSMC表达iNOS,但对兔VSMC和牛EC无诱导作用.在IL-1β+TNF-α+LPS作用下,人和大鼠血管细胞iNOS的表达活性显著高于牛和兔,同一种属动物的VSMC比EC更易被诱导活化.用含有大鼠iNOS基因上游-1037~-438片段的报告基因转染这些细胞,经细胞因子和LPS处理后,被转染细胞的CAT活性变化与细胞的iNOS表达活性相一致.上述结果表明,iNOS表达调节具有种属特异性和细胞特异性.EMSA证实在不同种属的EC和VSMC中,与iNOS基因表达调控区(-1037~-787)相互作用的蛋白因子是不均一的.提示不同种属血管细胞内特异转录因子的种类及浓度不同和(或)反式因子与顺式元件相互作用的方式不同可能是这种差异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7.
旋覆花素抑制血管内皮剥脱诱导的粘附分子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旋覆花素对内皮剥脱诱导的新生内膜形成过程中血管壁粘附分子OPN、ICAM-1、ILK表达的影响,为寻找该药物抑制新生内膜形成的作用靶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主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狭窄动物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血管壁中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整合素偶联激酶(integrin-linked kinase,ILK)的表达变化及旋覆花素对其的影响。结果血管内皮剥脱可诱导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大量增生,新生内膜呈弥漫性增厚,血管损伤局部组织中OPN、ICAM-1、ILK的表达均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旋覆花素治疗组在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增生程度显著减轻,血管壁OPN、ICAM-1、ILK的表达均比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旋覆花素减缓新生内膜形成的效应与其抑制粘附分子的表达、阻断粘附分子信号传递有关。  相似文献   
8.
血清饥饿可诱导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smoothmusclecells,VSMC)由合成型转变为收缩型,微丝重塑是该过程的一个重要事件。平滑肌22α(smoothmuscle22alpha,SM22α)是VSMC的标志蛋白,为了证实SM22α是否参与调节VSMC的微丝重塑过程,采用反义技术,封闭SM22α表达,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透射电镜观察SM22α表达对VSMC微丝重塑的影响,利用细胞平面迁移实验观察SM22α表达对VSMC运动功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血清饥饿培养的VSMC中,伴随着SM22α和SMα肌动蛋白表达上调,微丝数量明显增多,呈极性束状分布。用反义SM22α抑制SM22α表达后,血清饥饿诱导的VSMC微丝重塑受阻,微丝纤细,排列紊乱,且细胞迁移活性下降。结果提示,在VSMC微丝组装过程中,SM22α可能起一种捆绑蛋白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阐明酪氨酸激酶Src在整合素被骨桥蛋白(OPN)激活所触发的细胞黏附和迁移信号途径中所起的作用,应用Src特异性抑制剂PP2阻断Src,观察OPN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黏附和迁移活性的改变,并利用免疫沉淀检查PP2对整合素下游信号分子黏着斑激酶(FAK)和整合素偶联激酶(ILK)磷酸化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PP2可明显抑制OPN诱导的VSMC黏附和伤口愈合(黏附和迁移活性分别为对照组的76.6%和33.8%);OPN可显著诱导FAK磷酸化(磷酸化水平达对照组的1.9倍),促进ILK去磷酸化,并使FAK与ILK的结合减少(降至对照组的46.4%)。10μmol/LPP2可明显抑制OPN诱导的FAK磷酸化、拮抗OPN诱导对ILK的去磷酸化作用、促进FAK与ILK之间的结合。研究结果表明,Src作为OPN-整合素-FAK信号途径中的信号分子,通过影响FAK和ILK的磷酸化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调节VSMC的黏附和迁移活性。  相似文献   
10.
hhlim基因转录调控区域鉴定及表达调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研究hhlim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对该基因5′上游-2 537 bp序列从5′端依次进行缺失后,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各种不同长度片段在C2C12细胞中驱动荧光素酶表达的活性.结果表明,在hhlim基因5′上游-2 537~-1 537 bp之间存在负调控元件,在-253~-157 bp之间含有增强子样序列.用含有增强子样序列的DNA片段做探针,对未分化型和分化型C2C12细胞的核蛋白进行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electrophoretic mopility shift assay, EMSA).分析的结果显示,两种表型细胞中的核蛋白与探针结合所形成滞后带的谱型明显不同.结果还发现内皮素-1(ET-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既能显著诱导C2C12细胞对hhlim的表达,也能刺激含增强子样序列的调控区域所驱动的报告基因表达.提示hhlim基因转录起始点至-2 537 bp的区域内含有负调控元件及增强子样序列,该基因的表达受ET-1和bFGF的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