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黄精属部分药用植物间的系统位置。方法:采用RAPD分子标记方法,以同科万寿竹属植物宝铎草(Disporum sessile D.Don)为外类群,对百合科黄精属19批(6种)药用植物进行基因组DNA的多态性分析,通过聚类分析探讨黄精种属间亲缘关系。结果:筛选出7条随机引物,聚类结果表明,黄精属植物在属级分类上特征明显,但属内分类有交叉。结论:RAPD技术可以为黄精属的分类和种的鉴别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不同营养器官和组织中蒽醌类和茋类化合物的分布,为合理利用何首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数码显微鉴定和TLC对何首乌的不同器官和组织部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从器官来看,何首乌藤茎、地下茎和块根中均含有蒽醌(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和芪类(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而叶和嫩茎则不舍;从组织部位来看,蒽醌类成分主要分布于韧皮部,而茋类成分主要分布于周皮和韧皮部,木质部最少.结论蒽醌类和茋类成分的产生与周皮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可能与韧皮部的发达程度有关,茋类化合物主要产生和贮藏于薄壁细胞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溶剂萃取法制备延胡索中的海罂粟碱和去氢延胡索甲素。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考察不同pH值、萃取溶剂和萃取次数对延胡索生物碱分离纯化的影响,筛选最佳条件。结果:采用pH梯度溶剂萃取法可以从延胡索药材中大量制备高纯度的海罂粟碱和去氢延胡索甲素。结论:本方法工艺简单,实用性强,可工业化。  相似文献   
4.
中氮茚生物碱生物活性多样,具有良好的药用前景。着重对其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草豆蔻中黄酮和双苯庚酮的抑菌活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两倍稀释法测定了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Hayata)种子中4种黄酮和双苯庚酮类化合物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反,反-1,7-二苯基-4,6-庚二烯-3-酮和山姜素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的最低抑菌浓度(M IC)达到1.25μg.mL-1,与阳性药相比对幽门螺杆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豆蔻明和乔松素对幽门螺杆菌的M IC分别为2.56和0.32 mg.mL-1。反,反-1,7-二苯基-4,6-庚二烯-3-酮和豆蔻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Rosenbach)、表皮葡萄球菌〔S.epiderm idis(W inslow et W inshlow)Evan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M igu la)Castellan i et Chalm ers〕等菌株的M IC分别为0.208~1.667和0.122~1.955 mg.mL-1,与阳性药相比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乔松素和山姜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菌株的M IC分别为1.275~2.550和1.925~3.850 mg.mL-1,也有一定的抑菌作用。豆蔻明、乔松素、反,反-1,7-二苯基-4,6-庚二烯-3-酮和山姜素是草豆蔻的抑菌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6.
何首乌不同器官和组织中蒽醌和芪类化合物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Thunb.)不同营养器官和组织中葸醌类和芪类化合物的分布,为合理利用何首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数码显微鉴定和TLC对何首乌的不同器官和组织部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从器官来看,何首乌藤茎、地下茎和块根中均含有蒽醌(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和芪类(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而叶和嫩茎则不含;从组织部位来看,蒽醌类成分主要分布于韧皮部,而芪类成分主要分布于周皮和韧皮部,木质部最少。结论蒽醌类和芪类成分的产生与周皮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可能与韧皮部的发达程度有关,芪类化合物主要产生和贮藏于薄壁细胞中。  相似文献   
7.
紫菀中肽类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肽astins是紫菀比较有特色的一类化学成分,至今此类型环肽只在该种中发现。其结构新颖,是紫菀抗肿瘤活性的主要成分。在植物分类学及抗肿瘤新药开发上都具有较高的研究开发价值。本文以紫菀astins为主要对象,对其化学结构、生物活性、构效关系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芪类化合物及其合成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芪类化合物,是一种抗菌的植物抗毒素,因其具有抑菌、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与合成芪类化合物直接相关的芪合酶功能基因也相继在不同植物中被发现,以芪合酶为基础的转基因研究范围也不断扩大。对芪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生物活性,芪合酶的结构、功能,以及芪合酶基因和转芪合酶基因的最新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该类成分及获取相关功能基因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羊蹄或土大黄类药材的显微鉴别提供依据。方法:对南京地区的5种酸模属药用植物羊蹄Rumex japonicus Houtt.、网果酸模Rumex chalepensis Mill.、长刺酸模Rumex trisetifer Stokes、齿果酸模Rumex dentatus L.和酸模Rumex acetosa L.的根和叶横切面的组织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和描述,并采用数码显微成像技术记录显微图像。结果:对5种酸模的根和叶的显微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比较,数码显微图像真实、直观地反映了根和叶的组织构造特征。结论:5种酸模属植物根和叶横切面的组织结构虽然比较相似,但也具有明显的差异,可用于5种植物的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何首乌属3种药用植物何首乌、毛脉蓼及齿叶蓼根的性状、显微及化学成分的区别,为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观察何首乌、毛脉蓼及齿叶蓼药材的性状和显微特征,并对3者的LC-ESI/MS图谱进行分析。结果何首乌、毛脉蓼、齿叶蓼根的形态特征、显微结构及化学成分上均存在明显差异:何首乌根断面黄棕色或红棕色,可见"云锦状花纹",韧皮部宽广,可见异常维管束和纤维束,二苯乙烯类成分含量较高。毛脉蓼断面土黄色或黄棕色,韧皮部宽,可见纤维束,主要含有大量的蒽醌类成分;而齿叶蓼断面为红色或紫红色,韧皮部狭窄,细胞多皱缩,未见异常维管束和纤维束,不含有蒽醌及二苯乙烯类成分,主要含有原花青素类成分。结论:何首乌与毛脉蓼在性状及成分类型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只是含量的差异不同,而齿叶蓼则均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尤其是不含有何首乌属普遍具有的蒽醌类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