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新疆野杏(Prunusarmeniaca)种群天然更新幼株个体的生长现状与空间分布格局,该研究选择野杏集中分布的霍城县大西沟、新源县杏花沟和巩留县小莫乎儿沟为研究地,分别在3处研究地设置林下、林窗以及空地样地,观测幼株的分布密度、基径、高度以及冠幅,并采用5 m×5 m相邻格子样方法(7个聚集度指数)判定分布类型,点分布格局法计算聚集强度。新疆野杏天然更新幼株特征如下:(1)分布密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杏花沟、大西沟、小莫乎儿沟,林窗显著大于空地和林下,种群天然更新强度为325株·hm–2。(2)基径为小莫乎儿沟、大西沟显著大于杏花沟,空地显著大于林下和林窗,种群天然更新基径约1.7 cm。(3)高度为大西沟、小莫乎儿沟显著高于杏花沟,空地显著高于林下和林窗,种群自然更新高度为77.0 cm。(4)冠幅为大西沟显著大于小莫乎儿沟和杏花沟,空地显著大于林窗和林下,种群天然更新冠幅为38.7cm。(5)有幼株的样地共22块,在5 m×5 m样方中,呈聚集、均匀与随机分布样地的比例分别为63.6%、27.3%和9.1%。(6)点分布格局中更新幼株在林下、空地多呈聚集分布,尺度为5–8m时聚集...  相似文献   
2.
【背景】铜绿假单胞菌是临床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其异质性耐药的发生常导致临床治疗失败。【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的异质性耐药情况,为相关临床感染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50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纸片扩散法(diskdiffusion method)即Kirby-Bauer (K-B)法、菌落谱型分析(population analysis profile,PAP)法、生长实验以及传代稳定性实验探究铜绿假单胞菌的异质性耐药特征。【结果】K-B法初筛得到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piperacillin,PIP)、哌拉西林/他唑巴坦(piperacillin/tazobactam,TZP)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ticarcillin/clavulanic acid,TIM)的异质性耐药率分别为52%、52%和54%。PAP实验确认后有13株异质性耐药菌,其检出率占总实验菌株的26%。随机选取8株异质性耐药菌株,其耐药亚群的发生频率为7.3×10-7-1.2×10-5。通过无抗生素压力的生长实验发现,异质性耐药菌株PAS92、PAS57与其各自的3株最高PIP浓度平...  相似文献   
3.
野生樱桃李扦插繁殖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野生樱桃李的新梢为试材,采用不同的扦插基质、不同浓度的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和生根粉(ABR)对野生樱桃李插条进行扦插生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野生樱桃李在蛭石与河沙中的生根效果好于锯末中的生根,蛭石与河沙中插条的生根率接近,生根率分别达到了40.0%、39.6%,因此都可作为野生樱桃李扦插的适宜基质.适宜浓度NAA、IBA可以促进野生樱桃李的生根,浓度过低,达不到促进效果,浓度过高,则可能抑制了插条的生根,相比而言,效果NAA较好,其适宜处理浓度为200 mg/L.但各种激素处理后,无论生根率高低,对根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动态监测2011年、2013年和2016年我国不同地区医院内获得性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进展趋势。从全国10个城市回顾性收集血流感染病原菌非重复性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或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Whonet 5.6软件对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收集的2 248株血流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为1 657株 (占73.7%),革兰阳性球菌为591株 (占26.3%)。分离率排名前五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 (32.6%,733株/2 248株)、肺炎克雷伯菌 (14.5%,327株/2 24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 (10.0%,225株/2 248株)、鲍曼不动杆菌 (8.7%,196株/ 2 248株) 和铜绿假单胞菌 (6.2%,140株/2 248株)。血流感染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体外敏感率较高的抗菌药物依次为粘菌素 (96.5%,1 525株/1 581株,不包括天然耐药菌株)、替加环素 (95.6%,1 375株/1 438株,不包括天然耐药菌株)、头孢他啶/克拉维酸 (89.2%,1 112株/1 246株)、阿米卡星 (86.4%,1 382株/1 599株) 和美罗培南 (85.7%,1 376株/1 605株);革兰阳性球菌对抗菌药物体外敏感率较高的抗菌药物依次为替加环素、替考拉宁和达托霉素 (敏感率均为100.0%)、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 (敏感率均为99.7%)。2011年、2013年和2016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分离率分别为50.6% (206株/407株)、49.8% (136株/273株) 和38.9% (167株/429株);碳青霉烯不敏感肠杆菌科细菌分离率分别为2.2% (9株/408株)、4.0% (16株/402株) 和3.9% (17株/ 439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分别为76.4% (55株/72株)、82.7% (43株/52株) 和87.5% (63株/72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分别为9.8% (5株/51株)、20.0% (7株/35株) 和13.0% (7株/54株);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率分别为51.9% (41株/79株)、29.7% (19株/64株) 和31.7% (26株/82株)。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中高水平庆大霉素耐药株分离率分别为43.2% (48株/111株) 和40.9% (27株/66株)。碳青霉烯不敏感肠杆菌科细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居首位,占57.1% (24株/42株) 。肠杆菌科细菌中分离出30株替加环素不敏感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占76.7% (23株/30株);分离出粘菌素耐药肠杆菌科细菌39株,其中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43.6% (17株/39株)、35.9% (14株/39株) 和15.4% (6株/39株)。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 (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其对替加环素、粘菌素和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率较高;革兰阳性球菌中分离率最高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屎肠球菌,这两种细菌对替加环素、达托霉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敏感率较高。粘菌素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替加环素不敏感肠杆菌科细菌、利奈唑胺或万古霉素不敏感革兰阳性球菌的分离,警示临床高度关注,仍需动态监测耐药进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血标本检出420株菌的菌谱分布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报告中山医科大学附一院从1995年10月至1997年8月应用Bact/Alert血培养仪检测3600份血液培养结果,阳性标本414份,其中6份为复数菌,菌株数420,其中革兰阳性球菌(G+C)236株,革兰阴性杆菌(G-B)发酵菌72株,G-B非发酵菌34株,真菌53株,革兰阳性杆菌(G+B)13株,革兰阴性球菌(G-C)2株,厌氧菌10株。主要的细菌分离率由高到低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SCON)1786%,金黄色葡萄球菌(SA)1286%,α—溶血性链球菌952%,肠球菌属905%,大肠埃希氏菌81%,微球菌属643%,铜绿假单胞菌429%和沙门氏菌31%。药敏结果显示G+C中万古霉素的耐药率最低,G-B却对各种药物表现出不同的耐药率,其中对泰能和头胞噻甲肟的耐药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扁桃MYB46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初步探讨扁桃内果皮薄厚差异形成的机理及MYB46转录因子基因在扁桃内果皮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作用,本研究以薄壳‘纸皮’和厚壳‘长石头’2个扁桃品种为供试材料,测定内果皮厚度和木质素含量并分析两者的关系。利用RT-PCR结合RACE技术克隆MYB46转录因子基因,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其表达模式。序列分析结果表明,AcMYB46-z和AcMYB46-c基因全长均为1 380 bp,ORF均为1 017 bp,均编码338个氨基酸,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7.36和38.77 kDa。推测AcMYB46-z和AcMYB46-c氨基酸序列N端均含有2个高度保守结构域SANT,表明其均属于R2R3类转录因子。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AcMYB46-z和AcMYB46-c分别与桃、梅聚为一类。通过qRT-PCR技术对MYB46转录因子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进行研究,发现在2个扁桃品种各个发育时期均有表达。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个扁桃品种的内果皮厚度与木质素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推测MYB46转录因子基因参与调控扁桃内果皮木质素的代谢。  相似文献   
7.
产β-内酰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产β-内酰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标本分布和药物敏感试验进行分析,为临床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的要求接种.对分离出的22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ta phylococcs aureus,Sau),用头孢菌素显色法测定其β-内酰胺酶。结果22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产β-内酰胺酶171株,产酶率为77.7%,产酶株除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福平及复方新诺明敏感外,对其它的抗生素均呈现不同程度耐药,其中青霉素G、氨苄西林耐药率均为99.4%,红霉素为86.1%。结论产β-内酰胺酶株对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呈现高度耐药,临床治疗不宜使用此类抗生素,提示临床选择药物时,应在药敏试验的指导下合理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新疆欧洲李种质资源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常规制片法,以5个新疆欧洲李类型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对其染色体核型特征进行观察测量及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供试的5个欧洲李类型均为六倍体(2n=6x=48),均含有不同数量的m和sm染色体,相对长度系数均包括L、M2、M1和s等4种类型。(2)5个欧洲李类型染色体的平均臂比范围为1.46~1.69,核型类型均属2B型,核型不对称系数范围为59.13%~62.34%。研究认为,新疆欧洲李核型特征具有种共性的同时,不同类型间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核型进化趋势总体由对称向不对称发展。在核型特征上,国外引进欧洲李品种与塔城槟子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而塔城酸梅与野生欧洲李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9.
目的监测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革兰阴性杆菌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SICU 2007年到2008年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分离到革兰阴性杆菌279株,前5位为大肠埃希菌(21.9%)、铜绿假单胞菌(20.8%)、鲍曼不动杆菌(15.8%)、肺炎克雷伯菌(11.8%)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1.5%)。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性最高,尚无耐药株;非发酵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对其他抗生素耐药性高。结论 SICU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有上升的趋势,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耐药菌株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在丝状真菌鉴定中的价值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在丝状真菌鉴定中的价值进行评价.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1月至2012年8月间分离的丝状真菌11株,使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采用PCR法扩增核糖体基因,对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已知标准或临床菌株DNA序列比对,确定丝状真菌的菌种;同时与传统形态学鉴定方法进行比较,从而对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在丝状真菌鉴定中的价值进行评价.结果 从DNA提取到序列测定结束,在2个工作日内即可完成.所有菌株均测序成功,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序列比对,烟曲霉、杂色曲霉、橘青霉、溜曲霉可以鉴定到种;黄曲霉和米曲霉、阿姆斯特丹散囊菌和冠突散囊菌由于高度同源性无法区分鉴定到种.结论 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结合PCR技术和测序技术,可快速、准确将大部分丝状真菌鉴定到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