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1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32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核损伤指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薛开先  王苏 《遗传学报》1990,17(1):70-74
核异常作为组织特异性的遗传毒理体内短期检测法,现已日益受到重视。它比微核测试更敏感和合理。核异常包括多种形式的核损伤,而它们与致癌因子的损伤有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本文以r-射线作为致癌与诱变因子,在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系统地比较研究了常用核损伤指标:微核、核变形、核碎裂和核固缩等的剂量(0-5Grag)一反应关系,并作线形回归分析。作者认为,作为人体淋巴细胞核异常测试法,应包括微核,核变形及核碎裂3个核损伤指标。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应用抗保幼激素生理活性物质“抗11”调控家蚕生长发育的初步试验结果。从3龄饷食开始,连续添食300~500ppm药液48小时;或以400~500ppm的药液浓度给4龄起蚕连续添食48小时,3眠蚕诱发率可达100%。3龄或4龄添食,当龄历期延长,但全龄历期均比对照区缩短,如4龄添食区缩短近5日,所诱发的3眠蚕能结茧、化蛹、羽化、交配、产卵,所结的茧小,量低,纤度变细。  相似文献   
3.
虫草子囊壳壁为拟薄壁组织,基部与子座菌丝相联,顶端有一孔口,其内无缘丝,中心腔内无侧丝,基部着生的子囊垂直平行排列。子囊顶端中央是乳状突起,围以隆起的环状膜质边缘。成熟时,其顶端乳状突起膨大,膜质边缘也随之翻卷,中央有一小孔。同一子囊壳内子囊顶端发育阶段不同,说明子囊的形成不同步。子囊内含有两条平行的具横隔的子囊孢子。虫草子囊顶端形态结构即不象虫草属模式种蛹虫草,也不象头状虫草,说明子囊顶端的形态结构的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4.
马齿苋叶片PEPCase由四个相同的亚基组成,亚基分子量为83kD。远紫外CD光谱分析表明,此酶含有36.6%α—螺旋结构。马齿苋叶片PEPCase可被G6P激活,但不能被Gly、Ser激活。G6P可防止酶的尿素变性和枯草杆菌蛋白酶的作用。这种保护效应与G6P诱导的酶构象变化有关。 从酶对低温、高温及尿素的反应来看,马齿苋叶片PEPCase的稳定性高于高粱叶片PEP—Case,两者的免疫特性和电泳特性亦不同。  相似文献   
5.
用马来酰亚胺自旋标记研究库存血红细胞膜蛋白质构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两种马来酰亚胺自旋标记物—马来酰亚胺Ⅰ和马来酰亚胺Ⅴ研究了红细胞膜蛋白质构象及巯基结合位点性质在ACD-B方库存血保存期间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在35天的血液保存期间,马来酰亚胺Ⅰ所标记红细胞膜的S/w值很快下降到一低水平,而马来酰亚胺Ⅴ所标记红细胞膜的旋转相关时间则呈现迅速下降后缓慢升高的双相性变化。作者结合膜蛋白构象及其周围微观环境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产于奄美本岛、德之岛及冲绳本岛上的毒蛇,黄绿烙铁头(Trimercsurus flavoviridis)的蛇毒中,其碱基性蛋白域在园盘电泳分析的特性上各有不同的表现,再通过 Bio Rcx70离子交换色谱层析法进行分析亦表明有较大的差异.奄美本岛的黄绿烙铁头毒素有较强的吸着性,其蛋白组分有四个犄角.而德之岛的黄绿烙铁头蛇毒的蛋白组分为二个犄角.但冲绳本岛的黄绿烙铁头蛇毒的蛋白组分则出现犄角欠损.这三个岛所产的烙铁头蛇毒组分的 TAME水解活性,凝固活性组分的位置基本一致,而出血活性组分则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7.
本报告应用γ-射线诱发微核、放射性自显影等技术分析细胞周期,研究淋巴细胞微核形成与细胞周期间的定量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经400rad照射的静脉血,在室温下放置1.5小时,或在37℃下放置5小时,此时淋巴细胞属G_0期。和照射前相比,两组微核率均显著增加(P<0.01)。(2)照射静脉血经pHA刺激培养23—24小时收获细胞,此时转化淋巴细胞应属G_1期,分别计数转化和未转化(G_0期)淋巴细胞微核,与照射前未培养淋巴细胞相比有显著增加(P<0.01)。(3)400rad照射静脉血培养72小时后,淋巴细胞微核较培养前增加14.5倍。根据放射性自显影等细胞周期分析结果表明,微核在细胞周期各阶段均可形成。  相似文献   
8.
应用植物血凝素(PHA)和脂多糖(LPS)激活淋巴细胞,以氢-胸腺嘧啶核苷(~3H-TdR)、碳一尿嘧啶核苷(~(14)C-UR)和碳-缬氨酸作掺入实验,以分别反映T、B淋巴细胞转化过程中的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能力。共测定了50例肿瘤病人,与正常人比较:T淋巴细胞转化能力明显降低,B淋巴细胞转化能力显著增高。经过一个疗程的~(60)Co照射后T细胞转化比照前又显著降低,B细胞转化比照前又显著增高,三种大分子合成都表现同样的规律,反映了辐射抑制T淋巴细胞DNA和RNA合成,相反地刺激了B淋巴细胞的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以上的辐射效应随照射剂量和照射野的增加而愈益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染色体畸变与微核形成的关系,本实验用不同浓度的丝裂霉素C(MMC,0.025—0.4μg/ml),处理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观察中期染色体畸变与不同细胞周期形成的微核间的关系。获得如下主要结果:(1)MMC诱发的染色体畸变细胞率(ACF),未经培养的G_0期淋巴细胞的微核细胞率(NC-MNCF)以及培养的淋巴细胞的微核细胞率(C-MNCF),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均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并可用幂回归方程描述;(2)微核形成与染色体畸变全然无关的NC-MNCF,和C-MNCF一样,与ACF呈良好的正相关;(3)用胞质分裂阻滞(CB)法,检测MMC诱发的CB-MNCF,较C-MNCF无显著提高,MNCF/ACF的比值较小,并随着MMC剂量增加从0.15左右降到0.03。所有上述结果表明,不能简单理解微核形成与染色体畸变间的关系,在分裂的细胞群体中,中期染色体畸变可能仅是微核形成的一种来源。  相似文献   
10.
检测植物病毒,通常采用琼脂双向扩散、对流免疫电泳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等三种方法,而在研究一些植物病毒之间的亲缘关系方面,琼脂双向扩散则能提供其他方法所不能提供的免疫学图谱。我们在做琼脂双向扩散时发现,植物病毒的某些寄主与提纯病毒时所用磷酸盐缓冲液之间常能形成非特异带。本文报道非特异带的干扰现象及其消除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