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9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告用巨细胞病毒(CMV)抗原致敏的冻干绵羊红细胞(简称冻干血球)做间接血凝试验。用5%正常兔血清和10%蔗糖磷酸盐缓冲液作保护剂,将巨细胞病毒抗原致敏的绵羊红细胞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制成了冻干血球。经反复检测发现,用含百万分之一Tween20、2%正常兔血清的磷酸缓冲液稀释冻干血球,可消除冻干过程中产生的非特异性凝集反应。所建立的方法重复性较好,特异性与ELISA相同,敏感性比CF高。  相似文献   
2.
MacELISA、RPHI和IFAT用于流行性出血热早期诊断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IgM捕获ELISA(MacELISA)、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RPHI)和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T)检测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血清特异性抗体的结果。MacELISA对急性期血清IgM抗体的阳性检出率与RPHI对总抗体的阳性检出率相近,两法都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而IFAT检测IgG抗体的阳性率则较低。总抗体滴度(RPHI)与IgG抗体滴度(IFAT)相关(r=0.542,P<0.01),而与IgM抗体滴度(MacELISA)无明显相关(r<0.1)。但进一步研究发现,3日内血清IgM抗体滴度与总抗体滴度(RPHI)存在相关关系(r=0.701,P<0.01),表明IgM抗体可能也与发病初期RPHI的较高的阳性检出率有关。本工作表明,MacELISA作为一种早期诊断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而RPHI操作简便、快速、敏感性高,但存在一定的非特异性。研究还发现,流行区临床诊断为EHF的病人,IFAT(IgG)和RPHI检测均阳性,而MacELISA(IgM)阴性,提示用RPHI进行血清学诊断时,检查双份血清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用反向间接血凝试验快速检测轮状病毒抗原和抗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用纯化伤寒沙门氏菌的Vi抗原,以1 μg/ml量致敏鞣化醛化绵羊红细胞,研制成Vi—PHA试剂,用于伤寒病后慢性带菌者的检出及食品从业人员伤寒健康带菌者的筛选。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和稳定性好等特点。本试剂能检出1.16μg/ml Vi-抗体。对健康人群血清无交叉,而与非伤寒病种患者血清仅有0.84%交叉反应。用于检测274例伤寒病后3个月以上和1年以内康复者血清,阳性19例,占6.93%。其中14例粪便培养出伤寒沙门氏菌,占Vi—PHA总阳性率的73.68%o 106例疫区食品从业人员Vi—PHA阳性3例,其中1例培养出伤寒沙门氏菌。255例Vi—PHA≤1:20的伤寒病后康复者,无1例粪检阳性。结果表明,伤寒康复者血清中Vi抗体与其体内带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相关性。此外,本试剂所采用的方法操作简便,时间快速,结果判断清晰,易在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5.
用HBsAgRPHA做为模式,选用羊、火鸡、鹅、人O型血球为载体,醛化后分成致敏和不致敏两种,与异嗜性抗体、中国生物制品药品检定所的参比品等作凝集试验。结果表明,无论特异性还是灵敏度都以人O型血球为最佳。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五种醛化方法处理人O型血球,共得出18个醛化样品,经73种不同的比较试验,筛选出最佳醛化方法为改良丙酮醛──甲醛法,采用该法醛化后血球为褐色,阴性血清和空白对照背景清晰,血球沉集点致密,下滑程度好。致敏抗—HBsMcAb后,使HBsAg灵敏度达到1~2ng/ml。为制备高质量的血凝试剂提供了最佳载体。  相似文献   
6.
四种动物病毒的细胞培养及血凝检测的比较研究李天宪,赵林,罗怡珊,冯锋(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武汉430071)关键词细小病毒,细胞培养,细胞病变,血凝试验云豹肠炎病毒(LPV)、水貂肠炎病毒(MEV)、犬肠炎病毒(CPV)和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  相似文献   
7.
南美藜种皮凝集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美藜种皮中存在着凝集素。最适pH7—9,热稳定性较差。南美藜种皮凝集素(QSL)的血凝活性可以被D-半乳糖,L-鼠李糖抑制,其中前者抑制能力强。QSL硫酸铵分级沉淀血凝活性60—80组分最高。  相似文献   
8.
9.
刘云杨  蒋帅  李谦  孔毅 《生物工程学报》2021,37(11):3988-4000
Kunitz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是一类普遍存在的蛋白酶抑制剂,在体内各项生命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类抑制剂结构稳定且富有特色,通常具有一个或几个串联存在的Kunitz结构域,能够以类似底物的方式与丝氨酸蛋白酶结合,从而抑制酶的活性。在功能方面,Kunitz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参与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肿瘤免疫、炎症调节以及抵抗细菌、真菌感染等过程。文中就Kunitz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新型Kunitz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开发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0.
陈柠  俞永新 《病毒学报》2013,(4):457-464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是引起病毒性脑炎最主要的病毒之一,本文对我国分离株的表型和基因型特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生物学特征研究显示,不同毒株间存在空斑形态、小鼠神经侵入致病性、保护性抗原和血凝性的明显差异。中国在1977年前,自然界中仅存在基因Ⅲ型乙脑病毒,但自1977年以后基因Ⅰ型和Ⅲ型病毒均从自然界分离到,而基因Ⅰ型病毒已成为优势病毒,其中多数分离自蚊虫。基因序列分析显示,两种基因型的氨基酸序列差异率很小(≤3%),与当前广泛应用的减毒活疫苗株比较,仅≤3%的氨基酸序列差异率,这些差别主要存在于与SA14-14-2减毒相关的位点,提示SA14-14-2疫苗能够有效地保护这两种基因型毒株的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