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20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基于指标自动筛选的新疆开孔河流域生态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小钦  林梦婧  丁哲  周珏  汪传建  陈劲松 《生态学报》2020,40(13):4302-4315
生态健康评价对了解区域生态健康状况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自动筛选出能反映生态系统特性的重要指标,是生态健康定量评估的关键问题。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Press-State-Response)框架和生态等级网络框架(EHN,Ecological Hierarchy Network),通过文献调研和因果分析建立要素层与指标层之间的交叉联系,构建了生态健康评价"网状"指标体系;在保证指标体系完备性基础上,通过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熵权法的候选指标权重的客观计算,基于目标优化理论构建了评价指标的自动筛选模型,并基于中选指标计算了新疆开孔河流域2001—2017年生态健康指数(EHCI,Ecological Health Comprehensive Indexes),分析其空间分异和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利用所建立的评价指标自动筛选模型,开孔河流域生态健康评价指标由31个候选指标自动筛选出了17个中选指标,用54.8%的指标表达了85.98%的信息,中选的17个指标在干旱/半干旱区域有关文献中应用较多,使用频次比例都在20%以上,其中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年降水量和植被覆盖度(FVC,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age)3个指标的使用频次百分比均超过了50%,说明指标自动筛选模型的合理性;开孔河流域空间分布差异显著,总体上西北高、东南低,东南部和中部绿洲区外围生态健康状况较差,西北部河谷地带和中部两大绿洲区生态健康状况较好;17年来,流域生态质量整体趋于改善,显著改善区域占10.26%,远高于显著退化的1.61%,显著改善区域以孔雀河绿洲最为明显。开孔河流域生态健康的总体好转趋势说明区域生态综合治理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2.
拟似然非线性模型中的置信域:几何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拟似然非线性模型在欧氏内积实间建立了修改的Bates&Watts几何结构,基于此几何结构,导出了参数和子集系数的与统计曲率有关的三种近似置信域,进一步推广和发展了Hamilton et al.(1982)。Hamilton(1986)和Wei(1994,1998)等人的相应结果。  相似文献   
3.
彭加加  徐丽萍  曹翠 《生态学报》2022,42(20):8265-8275
冰川景观变化是全球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共同"指示器"。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冰川景观将进一步变化。科学评估冰川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为应对冰川景观变化及其影响提供科学参考。基于1991-2017年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采用监督分类方法获取叶尔羌河流域冰川景观时空格局及变化数据,利用景观格局指数、质心迁移模型、分形维数等方法分析近26年叶尔羌河流域冰川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1991-2017年叶尔羌河流域冰川斑块面积呈消减趋势,但有所减缓,共减少799.50 km2(-13.09%)。冰川斑块面积消减主要集中在海拔5400-5800 m之间,相较之下,海拔4400 m以下的区域冰川斑块面积消减率最高,达63.68%;不同坡度冰川景观消减率存在差异,陡坡冰川斑块面积消减率最高(15.98%),急陡坡消减率最低(2.87%);阴阳两坡冰川景观均呈消减趋势,阳坡冰川斑块面积消减速率显著高于阴坡。(2)近26年来,叶尔羌河流域冰川斑块数量、最大斑块指数均减小,而平均形状指数、平均周长面积比、分裂指数均增加,表明冰川景观不断消减,破碎化程度增加。(3)研究期间,叶尔羌河流域冰川景观质心发生迁移,整体呈现东北偏移趋势。(4)通过分形理论对叶尔羌河流域冰川景观空间结构特征进行分析表明,该流域冰川景观消减率略微降低,但仍然处于持续消融状态。  相似文献   
4.
基于InVEST模型的疏勒河流域碳储量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洋  张军  周冬梅  马静  党锐  马靖靖  朱小燕 《生态学报》2021,41(10):4052-4065
研究区域土地利用方式与生态系统服务碳储量的关系,对于区域生态系统保护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InVEST模型碳储量模块和CA-Markov模型,探究并预测疏勒河流域1990-2015及2015-2040年流域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疏勒河流域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碳储量分别为7.994×108、7.996×108、7.998×108、8.038×108、8.064×108、8.071×108t,呈逐年增加趋势,累计增加7.7×106t。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是导致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未利用地向耕地和草地转化有利于碳储量增加,而草地向耕地和未利用地的转化则导致碳储量减少。疏勒河流域碳储量存在显著的空间格局,碳储量较高区域呈现"北部点状-中部带状-南部点状片状"特征,这种分布格局与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紧密联系。预测表明至2040年疏勒河流域碳储量为9.128×108t,较2015年增加13.1%,主要原因是草地、耕地和林地面积较大幅度增长,提高了流域内的碳储量。  相似文献   
5.
C/EBPβ是转录因子C/EBPs(CCAAT enhancer binding proteins)家族的重要成员,其C端具有高度保守的DNA结合域和二聚化功能域。它主要通过对靶细胞基因转录的调节,参与细胞增殖与分化、肿瘤发生与凋亡、机体炎症反应等重要生命活动;其功能受到蛋白酶降解、磷酸化、蛋白质相互作用等多种途径的调控。本综述有关C/EBPβ的生物学功能及其调控机理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采自黑龙江省五大连池的蓝藻门2个新种:绿刺星球藻、雅致伪枝藻。  相似文献   
7.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5,25(7):108-108
为加强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学术交流,广泛开展国际合作,进一步推动国际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和产业开发,经中国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由中国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英国皇家农业大学、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和香港文汇报共同主办的“2005中国黑龙江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峰会”将于2005年9月在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行。会议将邀请世界著名生物技术专家及学者与会做学术报告,共同探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最新研究动态、前瞻技术及未来发展方向,引导产、学、研相结合,打造国际合作平台,加速我国农业生物技术发展,更好地为解决“三农”服务。  相似文献   
8.
人类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和单体型的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单核苷酸多态性是人类基因组中最丰富的遗传变异。单体型是指位于一条染色体上或某一区域的一组相关联的SNP等位位点,单体型已经成为近年来人类遗传研究的组成部分。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HapMap)计划的目标就是构建人类DNA序列中多态位点的常见模式,找出代表整个人类基因图谱之中的SNP集合的标签SNP。在复杂性疾病研究中,由多个变异位点组合构成的单体型分析优于单个SNP的分析。文章论述了SNPs、基因型、表现型的定义与HapMap计划的一些情况,综述了单体型的3种推断算法和单体域的不同定义与构建方法,同时介绍了标签SNP的选择及单体型与复杂疾病关联分析的方法,可利用公共SNP数据库的情况以及SNPs与单体型在复杂疾病与药物反应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优化谷氨酸棒状杆菌表达系统的纯化工艺,合成里氏木霉的CBD基因,将其与谷氨酸棒状杆菌分泌表达载体pXMJ19-sp连接,构建以CBD为纯化标签的重组载体pXMJ 19-sp-CBD.在该载体中插入GFP基因并转化至谷氨酸棒状杆菌,可获得分泌表达融合蛋白GFP-CBD的重组菌.该菌经IPTG诱导后的发酵液在紫外灯下显示强烈的绿色荧光,重组蛋白的分泌表达量达200 mg/L.利用CBD标签对纤维素柱的可逆性吸附,可直接对谷氨酸棒状杆菌分泌到培养基中的重组蛋白进行纯化,从而简化工艺和降低成本,为工业化大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植物间的相互作用对种群动态和群落结构有着重要的影响。大量的野外实验已经揭示了正相互作用(互利)在群落中的普遍存在及其重要性。为了弥补野外实验方法的不足, 模型方法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正相互作用及其生态学效应的研究中。该文基于个体模型研究, 探讨了植物间正相互作用对种群动态和群落结构的影响。介绍了植物间正相互作用的定义和发生机制、植物间相互作用与环境梯度的关系。正相互作用是指发生在相邻的植物个体之间, 至少对其中一个个体有益的相互作用。植物通过直接(生境改善或资源富集)或间接(协同防御等)作用使局部环境有利于邻体而发生正相互作用。胁迫梯度假说认为互利的强度或重要性随着环境胁迫度的增加而增加, 但是越来越多的经验研究认为胁迫梯度假说需要改进。以网格模型和影响域模型为例, 介绍了基于个体的植物间相互作用模型方法。基于个体模型, 对近年来国内外正相互作用对种群时间动态(如生物量-密度关系)、空间分布格局和群落结构(如群落生物量-物种丰富度关系)影响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指出未来的研究应集中在对正相互作用概念和机制的理解, 新的模型, 新的种群、群落, 甚至生态系统问题, 以及在全球变化背景下进行相关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