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0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24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0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线侧褶蛙和泽陆蛙的两性异形与生育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寿鹿  杜卫国  舒霖 《生态学报》2005,25(4):664-668
比较金线侧褶蛙和泽陆蛙的两性异形和生育力,首次通过种间比较来验证生育力选择理论是否能解释两栖动物两性异形的进化。金线侧褶蛙和泽陆蛙均为雌体大于雄体的两性异形类型,其两性异形程度存在显著差异,金线侧褶蛙两性异形程度指数为0 .30 ,而泽陆蛙仅为0 .0 8。然而,两者的怀卵量无显著差异。因此,结果与生育力选择理论预测不一致。此种不一致性可能由下述原因导致:选择压力作用于雄体而非雌体、能量分配策略和死亡率的种间差异、以及系统发育历史的种间差异。金线侧褶蛙和泽陆蛙雄体的身体状态指数显著高于雌体。金线侧褶蛙的头,眼和四肢都显著大于泽陆蛙;两者雌体的前后肢长度显著大于雄体。两性金线侧褶蛙的前后肢随体长呈同速生长,而泽陆蛙的前后肢随体长呈异速生长  相似文献   
2.
根霉12#发酵产生纤溶酶的酶学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溶栓疗法是血栓性疾病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开发新型纤溶酶具有实际应用意义.分离自南方小酒药的根霉12豆粕和麸皮为原料可产生纤溶酶.已采用盐析,疏水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层析方法对纤溶酶分离提纯.提纯的纤溶酶比活力2143u/mg(尿激酶单位),有直接溶解血栓和激活纤溶酶原的双重溶栓作用,降解纤维蛋白α、β和γ肽链速度快;最适作用温度45℃,适宜作用pH范围6.8~8.8;等电聚焦方法测定该酶等电点8.5±0.1;只分解生色底物N-Succinvl-Ala-Ala-Pro-Phe-pNA,其米氏常数Km为O.23mmol/L,酶转换数Kcat为16.36 s-1;Molish实验和甲苯胺蓝实验均证明该酶为糖蛋白,地衣酚-硫酸法测得该酶含糖量4.70%;EDTA、PMSF、PCMB对该纤溶酶有抑制作用,说明活性中心含有巯基、金属和丝氨酸;N端12个氨基酸序列为NH2-Ser-Val-Ser-Glu-Ile-Gln-Leu-Met-His-Asn-Leu-Gly,与其它生物来源的纤溶酶相比较没有同源性.根霉12#产生的纤溶酶为新型纤溶酶,有希望开发成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3.
青岛沿海砂壳纤毛虫(原生动物,纤毛门,砂纤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采自青岛沿海的9属26种砂壳纤毛虫进行了形态学描述,其中11种为中国新纪录种:简单薄铃虫Leprotintinnus simplex Schmidt,1901,波特薄铃虫Leprotintinnus bottnicus(Nordqvist,1890)Jorgensen,1912,波罗的拟铃虫Tintinnopsis baltica Brandt,1896,长形拟铃虫Tintinnopsis elongata Daday,1887,盾形拟铃虫Tintinnopsis urnula Meunier,1910,弯叶拟铃虫Tintinnopsis lobiancoi Daday,1887,管状拟铃虫Tintinnopsis tubulosoides Meunier,1910,小拟铃虫Tintinnopsis minuta Wailes,1925,塔拉卡拟铃虫Favella taraikaensis Hada,1932,太平洋领细壳虫Stenosemella pacifica Kofoid et Campbell,1929和贪婪铃壳虫Codonella rapa Kofoid et Campbell,1929.  相似文献   
4.
帕金森氏症(Parkinson disease)是一种重要神经性疾病。据报道这种疾病与3种酶有关系。一是缺口β-酪氨酸酶,则不能把酪氨酸转化为多巴或多巴胺[参见本刊2004,20(6)];二是与组织型纤溶酶原(tPA)的不“合作”。这种tPA系统,尽管它与心脑血管病息息相关,但它间接地影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素,起了决定性作用。我国香港中大学留美博十彭慧在实验研究中发现tPA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素的这种特殊关系,  相似文献   
5.
hPK-5是人纤溶酶原的结构域片段,它针对增生的内皮细胞而呈现很高的作用特异性,表现出抗内皮细胞增殖活性,调节血管增生的平衡以及炎症反应。鉴于它是内源性的抗血管生成因子,且具有分子量小、易于表达和高效的生物学活性等优势,充分展示了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和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为获得一种高效的溶栓药物。从赤子爱胜蚓(Eiseniafoelida)中分离纯化得到了一种纤溶酶组分。用Lowry法测定蛋白质浓度,SDSPAGE鉴定纯度为98%,表观相对分子质量(Mr)为14850,纤维蛋白平板法测定其总纤溶活性为65.51×103mm2/mg,直接纤溶活性为15.61×103mm2/mg,间接纤溶活性为26.34×103mm2/mg。水解BAEE的米氏常数(Km)为1.82×105mol/L。水解ChromozymPL的米氏常数(Km)3.98×105mol/L,水解ChromozymtPA的米氏常数(Km)5.55×105mol/L活性,N端氨基酸序列测定的结果为VIGGTNAIPGEFPYQ。结果表明该纤溶酶分子量较小,间接活性较高,适宜作为一种新型的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7.
用0.05%~8.00%的甘露醇、山梨醇和聚乙二醇6000等3种渗透调节剂可提高转枯草芽孢杆菌纤溶酶(Bacillus subtilis fibrinolytic enzyme, BSFE)转基因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根系BSFE的分泌表达水平,其水培液BSFE活性在15 d内基本呈抛物线型变化趋势.经3种渗透剂处理后转BSFE基因烟草水培液的BSFE活性峰值明显高于对照,且出现时间比对照相对延迟1-2d.甘露醇、山梨醇和聚乙二醇6000可作为该转基因烟草根系BSFE分泌表达的有效化学调节剂.  相似文献   
8.
大头蛙Sox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考人SRY基因HMC—box的保守区序列,设计一对特异引物,采用PCR技术扩增了大头蛙的Sox基因,并对扩增产物进行了克隆与测序。结果在雌雄个体中均扩增出217bp的基因片段,与人对照相同。序列分析表明,大头蛙雌雄个体之间Sox序列没有差异,与人SOX基因的同源性达到88%,与其它各类动物的Sox基因也都有非常高的相似性。结果支持Sox基因在进化上十分保守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蚯蚓纤溶酶原激活剂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从赤子爱胜蚓中获得主要表现为纤溶酶原激活活性的蛋白酶,采用盐析、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和疏水吸附层析从蚯蚓组织匀浆中纯化出6种具有纤溶活性的酶组分(F1、F2、F3、F4、F5和F6).它们均为单一多肽链;表观分子量分别为28500、29500、26100、26300、14850和32800;经非还原型SDSPAGE和扫描仪扫描,纯度分别为100%、95.2%、96.5%、93.6%、98%和97.8%;等电点(pI)均不高于3;SDSPAGE后,用Schiff试剂染色显示F5为糖蛋白;纯化的6种酶于20℃~50℃保温1h,酶活力基本不变;F1和F2、F3和F4、F5和F6分别在pH4~10、4~11、7~12范围内稳定;水解BAEE试验及纤溶活性抑制试验表明,F6既是丝氨酸蛋白酶,又是含金属离子的蛋白酶,其它5种酶为胰蛋白酶样的丝氨酸蛋白酶;免疫双扩散试验结果初步表明,F1和F5以及它们和其它4种组分之间无共同的抗原决定簇;用纤维蛋白平板法及以ChromozymU和ChromozymPL为底物测定,除F1外,其余5种酶的纤溶酶原激活活性明显强于其直接纤溶活性.  相似文献   
10.
温晓敏  吴贯夫  赵尔宓 《四川动物》2005,24(4):459-462,F0003
对倭蛙属(Nanorana)已知3种:高山倭蛙(Nanorana parkeri)、倭蛙(N. pleskei)和腹斑倭蛙(N. ventripunctata)的肩带作了连续切片后进行Masson染色,发现其上喙骨(epicoracoid)的融合与重叠的状况与虎纹蛙(Rana rugulosa)较相似,而与无尾目中其它物种已知的肩带形态存在较大的差异.倭蛙属和虎纹蛙等与已知肩带类型的蛙亚科其它的物种在系统进化中可能来源于不同的最近共同祖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