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态     
第三届北京生命科学领域 联合年会在京召开 1月15日,由北京生理科学会、北京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北京免疫学会、北京遗传学会、北京神经学会、北京实验动物学学会、北京环境诱变剂学会、北京微生物学会、北京生物工程学会及中华医学会北京消化分会等10个学会共同发起召开的第三届北京生命科学领域联合年会在中关村生物医药园举行。  相似文献   
2.
明治乳品公司从1986年12月开始了乙型肝炎疫苗的临床试验。这种疫苗是该公司癌研究所基因研究设施部部长小池克郎和千叶血清研究所合作研制的。利用能分泌乙肝表面抗原、来源于人肝癌的培养细胞进行乙肝疫苗的生产。  相似文献   
3.
根据杆状病毒A组代表种苜蓿Y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简称AcNPV)的分子生物学资料,我们采用分子剪裁和拼接手段,对AcNPV多角体蛋白基因加以修饰,并用人工合成定位探针,获得大约在该基因的ATG转译起始密码子一9处加有合成BamHl连接序列的转移载体质粒pAc—MV。 再与从乙肝病毒adw亚型的表面抗原基因HBng亚克隆株pYPss一1分出带有Ban·Hl粘性末端的HBsAg基因,构建表达载体质粒pAc—MV—HBsAgo经与野生型AcNPV DNA对Spodoptem 7rugJPerda细胞共转染,借助同源交换,获得插有HBsAg基因的多角体缺陷的重组病毒。根据HBsAg诊断血球凝集试验和HBs^g诊断酶标免疫测定,表明重组病毒使HBsAg基因在昆虫细胞中得到了表达,免疫电镜显示表达产物呈球状颗粒,大小约为22nm。表达产物粗制品按1μg/鼠对bal b/c鼠免疫,并于三周后强化免疫能产生抗体。由HBsAg纯样品酶标免疫法标定的标准曲线估计每升培养物的表达产物约{一8mg,细胞量为1一2×106个/ml.用重组病毒感染玉米螟4龄幼虫,也获得HBsAg基因的表达,展示了简易生产HB sag诊断试剂和疫苗的可喜前景。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肝硬化原发性肝癌(PHC)直径<1cm超声造影(CEUS)表现及其与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甲胎蛋白异质体-L3(AFP-L3)、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GF)、高尔基体糖蛋白(GP73)水平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8月于湖北省襄阳市中医院收治的肝硬化PHC直径<1 cm患者44例,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高分化组、中分化组和低分化组。所有患者术前均完善CEUS和血清AFU、AFP-L3、GPC3、TSGF、GP73水平检查。比较三组CEUS表现、定量时间-强度曲线(TIC)分析、血清AFU、AFP-L3、GPC3、TSGF、GP73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肝硬化PHC直径<1 cm患者的CEUS表现与血清AFU、AFP-L3、GPC3、TSGF、GP73水平的相关性。结果:44例肝硬化PHC直径<1 cm患者的CEUS表现均为肝内单发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病灶边界清晰,周围可见声晕。不同分化程度肝硬化PHC直径<1 cm患者在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的CEUS表现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组、中分化组和低分化组的达峰时间、廓清时间和峰值加速时间逐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分化组、中分化组和低分化组的峰值强度增加率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组、中分化组和低分化组的增强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组、中分化组和低分化组血清AFU、AFP-L3、GPC3、TSGF、GP73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达峰时间、廓清时间和峰值加速时间与血清AFU、AFP-L3、GPC3、TSGF、GP73水平呈负相关(P<0.05);峰值强度增加率与血清AFU、AFP-L3、GPC3、TSGF、GP73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肝硬化PHC直径<1 cm患者的CEUS表现均为肝内单发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病灶边界清晰,周围可见声晕。CEUS表现和血清AFU、AFP-L3、GPC3、TSGF、GP73水平具有相关性,两者可辅助鉴别肝硬化PHC直径<1 cm的不同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5.
6.
本文报道了病毒唑及其与干扰素联合对23例慢乙肝近、远期抗病毒效应观察结果,并与12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乙肝作对照(Ⅲ组),其中病毒唑与干扰素联合组(I组)12例,病毒唑组(Ⅱ组)11例。近期HBeAg、DNAP及HBV·DNA阴转率,I组分别为(41.6%、55.5%及28.s%,Ⅱ组45.4%、100%及33.3%,Ⅲ组8.3%、16.6%及8.3%。远期HBeAg及DNAP阴转率在I组分别为70%、83.7%。Ⅱ组60%、100%,Ⅲ组8.3%,50%。综合抗病毒效应,近期有效率在I、Ⅱ、Ⅲ组分别为50%、72.7%及16.6%。远期则分别为70%、55.5%及8.3%。无一例出现毒副反应。均完成疗程。上述结果提示病毒唑及其与干扰素联合对慢乙肝均有一定抗病毒效应,联合应用并不优于单一用药,但毒副反应也未见加重,而且病毒唑药源较方便,使用较安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切除手术运用Pringle法阻断、半肝血流阻断(HVC)后对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93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n=46,Pringle法阻断)和B组(n=47,HVC),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以及总胆红素(TBIL)]、肠黏膜屏障指标[D-乳酸,内毒素]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阻断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B组住院时间短于A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3 d、术后7 d ALT、AST、TBIL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术前、术后3 d、术后7dD-乳酸、内毒素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B组低于A组(P0.05)。结论:与Pringle法阻断相比,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在肝切除手术中运用HVC,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减轻肝功能及肠黏膜屏障损害,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外泌体(exosomes)是一种能被大多数细胞分泌的微小膜泡,是具有脂质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外囊泡。现认为外泌体是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的一种亚群。研究表明,外泌体是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一种载体。肝脏既可以分泌外泌体,同时也是其他组织细胞产生的外泌体的作用靶点,且肝内与肝外来源的外泌体与肝纤维化的形成、发生、发展均有密切联系。本文主要就外泌体在肝纤维化相关疾病中的作用及外泌体与肝纤维化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肝硬化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7年7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肝硬化合并结核病患者的相关资料,总结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共收治68例肝硬化合并结核病患者,其中男性50例(73.5%),女性18例(26.5%),平均年龄(59.9±13.7)岁。在所有患者中,肝硬化最常见的原因是HBV感染(46例,67.7%)和酒精(9例,13.2%)。肺结核(43例)、结核性腹膜炎(13例)、结核性胸膜炎(12例)是最常见的结核类型,此外骨关节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心包炎、泌尿系结核、肠结核、淋巴结结核均可见。该类患者常见临床表现为乏力、腹胀,出现发热的患者不足半数,有盗汗表现的更为罕见。结论肝硬化患者并发结核后可使病情复杂化,增加治疗难度。此外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需提高警惕,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10.
熊愫兵  李中艳  付静  柴进  张婷  房殿春 《生物磁学》2013,(36):7104-7107
目的:分析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住院的197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比较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的年龄、性别、肝功能分级、白细胞水平、门静脉内径、肝硬化并发症、侵入性操作措施、应用抗菌药物、住院时间等差异。结果:197例患者中发生感染的56例,其中以呼吸道和腹部感染为主。统计发现肝功能分级、白细胞水平、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及抗菌药的运用等与感染因素有关(P〈0.05)。结论:引起失代偿期肝硬化感染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临床特点也较突出,需要我们采取防措施去避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