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弓形虫与弓形虫病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由弓形虫所引起的弓形虫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最常见的寄生虫病。综述了弓形虫的形态和生活史的基本知识以及所引起的疾病,包括防病机制和临床分类;有关临床诊断、流行概况以及流行环节和防治原则也做了一般的叙述。  相似文献   
2.
双滴虫类是迄今所知的现存最原始的真核生物类群。以蓝氏贾第虫作为双滴虫类的代表,对其细胞核进行了电镜观察。除了未见有核仁外,还发现其核被膜的横切面上存在有缺口。在缺口的边缘处,核内膜与校外膜是相互连接着的,表明并非切片时所造成的假象。核被膜缺口处常有一核纤层样的薄层分隔核质与细胞质。用高锰酸钾固定细胞以求只保存膜结构时,核被膜缺口仍然可见,上述的薄层即未见到。核被膜缺口的发现证实了李靖炎(1979)的核被膜起源假说所作出的推断。  相似文献   
3.
几类“无线粒体”原生动物进化地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贾第虫、毛滴虫、内变形虫和微孢子虫等为代表的几类寄生原生动物曾因为“无线粒体”, 再加上其他一些似乎介于原核和真核细胞之间的原始特点和分子系统树中它们往往处在真核生物的最基部等证据, 而被有些人认为是目前已知的一类最原始的真核生物类群——Archezoa, 其进化地位应该是处在真核细胞通过“内共生”产生线粒体之前的极早阶段. 这一观点一度被部分学者认为对探讨真核细胞(生物)的起源、进化极为重要, 是进化生物学上的重要突破. 然而, 近年来不断有研究对此提出质疑. 我们首先扩增、测序并鉴定了蓝氏贾第虫、阴道毛滴虫和痢疾内变形虫的DNA拓扑异构酶Ⅱ序列, 再结合GenBank数据库中已有的脑炎微孢子虫和其他一系列处在不同进化地位的真核生物的相应序列数据, 用多种方法构建出分子系统树, 对这些“无线粒体”原生动物的进化地位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由于DNA拓扑异构酶Ⅱ的特点和可以克服“长枝吸引”等以往分子系统分析中的不足, 所构建的系统树不仅能有效地反映出已普遍接受的真核生物各主要类群的系统关系, 而且显示出这些“无线粒体”原生动物不同于以前系统树所推测的进化地位: 它们并非是最早分支出来的真核生物, 而是在具有线粒体的生物如动基体类或菌虫类等之后才分化的、分别属于不同进化地位的类群. 结合近来在它们中发现了类似线粒体细胞器的证据, 我们认为这些“无线粒体”的原生动物虽然其中有些种类(如以贾第虫为代表的双滴虫类)进化地位很低等, 但总体上并非过去所认为的那么极端原始, 它们应该是线粒体产生之后因适应长期的无氧条件下的内寄生生活方式才分别分化出来的多源发生的不同生物类群.  相似文献   
4.
贾第虫原始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5.
源真核生物蓝氏贾第虫核分裂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贾第虫属于源真核生物(Archezoa)中的双滴虫门,是目前所知的最低等的真核生物。本工作首次对蓝氏贾第虫(Giardlialambla)的核分裂作了初步的电镜观察,未能在分裂着的核中见到纺锤体或纺锤体微管。以0.1—20μg/ml浓度的秋水仙素作实验,其核分裂也不受阻抑。以抗微管蛋白的多抗作免疫荧光检查,也未见分裂着的核中有微管蛋白。这似乎意味着其核分裂方式乃是前有丝分裂性质的。对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以抗人着丝粒蛋白B的单抗和多抗以及抗CHO细胞动粒蛋白的单抗对源真核生物(archezoa)蓝氏贾第虫(Giardialamblia)和分别代表原细菌的3个枝的3种原细菌(Halobacterium、Thermoplasma、Sulfosphaerellus)作了免疫电泳检查,并以小眼虫和大肠杆菌作为对照。结果表明,3种原细菌都呈阳性反应;而且贾第虫的反应情况显然比纤毛虫、眼虫、典型涡鞭毛虫、尖尾虫(Oxyrrhis)等单细胞后真核生物的更接近于原细菌的情况。这不仅从一个新的方面为真核细胞起源于古代的原细菌的学说提供了新的佐证,而且从着丝粒/动粒蛋白方面证明了源真核生物贾第虫的原始性。本工作还为认识着丝粒蛋白B和动粒蛋白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7.
毕赤酵母表达蛋白质的糖基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可对表达产物进行翻译后加工如糖基化等。通过研究其糖基化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对重组蛋白质质产量、功能的影响,介绍如何避免过度糖基化以使表达产物更加符合人类需求。  相似文献   
8.
蓝氏贾第虫组蛋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吴刚  卢思奇 《动物学研究》1996,17(3):301-305
本文初步比较分析了贾第虫组蛋白的存在及其基本组成。通过甲醇固定,两次0.3mol/LHCl抽提及丙酮沉淀,提取贾第虫酸溶性蛋白,利用亲和层析制取总DNA结合蛋白,经酸性尿素系统及SDS系统电泳分析表明,贾第虫已存在5种组蛋白,其在两种不同性质电泳系统中的电泳行为与相应的小牛胸腺组蛋白有近似的对应关系。说明贾第虫的组蛋白已发生了分化,并已初步形成了性质不同的几个组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核小体组蛋白在真核生物的原核祖先阶段就已产生了分化的假说。  相似文献   
9.
张帆 《生物学通报》1996,31(2):25-26
人体几种寄生虫卵的检查与识别张帆(首都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100054)寄生虫病流行广,对人危害很大,因此人们很重视对寄生虫病的诊断。在寄生虫病实验诊断的方法中,对虫卵的检查与识别又是经常采用的简便易行的方法。现将几种常见的寄生虫卵检查识别方法介绍...  相似文献   
10.
以贾第虫、毛滴虫、内变形虫和微孢子虫等为代表的几类寄生原生动物曾因为"无线粒体", 再加上其他一些似乎介于原核和真核细胞之间的原始特点和分子系统树中它们往往处在真核生物的最基部等证据, 而被有些人认为是目前已知的一类最原始的真核生物类群--Archezoa, 其进化地位应该是处在真核细胞通过"内共生"产生线粒体之前的极早阶段. 这一观点一度被部分学者认为对探讨真核细胞(生物)的起源、进化极为重要, 是进化生物学上的重要突破. 然而, 近年来不断有研究对此提出质疑. 我们首先扩增、测序并鉴定了蓝氏贾第虫、阴道毛滴虫和痢疾内变形虫的DNA拓扑异构酶Ⅱ序列, 再结合GenBank数据库中已有的脑炎微孢子虫和其他一系列处在不同进化地位的真核生物的相应序列数据, 用多种方法构建出分子系统树, 对这些"无线粒体"原生动物的进化地位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由于DNA拓扑异构酶Ⅱ的特点和可以克服"长枝吸引"等以往分子系统分析中的不足, 所构建的系统树不仅能有效地反映出已普遍接受的真核生物各主要类群的系统关系, 而且显示出这些"无线粒体"原生动物不同于以前系统树所推测的进化地位: 它们并非是最早分支出来的真核生物, 而是在具有线粒体的生物如动基体类或菌虫类等之后才分化的、分别属于不同进化地位的类群. 结合近来在它们中发现了类似线粒体细胞器的证据, 我们认为这些"无线粒体"的原生动物虽然其中有些种类(如以贾第虫为代表的双滴虫类)进化地位很低等, 但总体上并非过去所认为的那么极端原始, 它们应该是线粒体产生之后因适应长期的无氧条件下的内寄生生活方式才分别分化出来的多源发生的不同生物类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