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取决于病原的有害影响和宿主的保护性反应相互对抗的结果。可是,虽然在理论上一般都公认上述见解的正确性,但在微生物学实践上绝大部分工作却针对着有害微生物的本质和特性进行研究。对于机体在病原侵入前的状态的详细分析反而相对地缺乏。  相似文献   
2.
药物滥用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检测红细胞C3b受体花环(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光环(RBC-ICR)、粘附增强因子活性(RFER)及抑制因子活性(RFIR),观察了50例海洛因依赖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海洛因依赖者RBC-C3bRR、RFER明显下降(P<0.01),而RBC-ICR、RFIR则明显升高(P<0.01)。本文对检测结果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几类“无线粒体”原生动物进化地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贾第虫、毛滴虫、内变形虫和微孢子虫等为代表的几类寄生原生动物曾因为“无线粒体”, 再加上其他一些似乎介于原核和真核细胞之间的原始特点和分子系统树中它们往往处在真核生物的最基部等证据, 而被有些人认为是目前已知的一类最原始的真核生物类群——Archezoa, 其进化地位应该是处在真核细胞通过“内共生”产生线粒体之前的极早阶段. 这一观点一度被部分学者认为对探讨真核细胞(生物)的起源、进化极为重要, 是进化生物学上的重要突破. 然而, 近年来不断有研究对此提出质疑. 我们首先扩增、测序并鉴定了蓝氏贾第虫、阴道毛滴虫和痢疾内变形虫的DNA拓扑异构酶Ⅱ序列, 再结合GenBank数据库中已有的脑炎微孢子虫和其他一系列处在不同进化地位的真核生物的相应序列数据, 用多种方法构建出分子系统树, 对这些“无线粒体”原生动物的进化地位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由于DNA拓扑异构酶Ⅱ的特点和可以克服“长枝吸引”等以往分子系统分析中的不足, 所构建的系统树不仅能有效地反映出已普遍接受的真核生物各主要类群的系统关系, 而且显示出这些“无线粒体”原生动物不同于以前系统树所推测的进化地位: 它们并非是最早分支出来的真核生物, 而是在具有线粒体的生物如动基体类或菌虫类等之后才分化的、分别属于不同进化地位的类群. 结合近来在它们中发现了类似线粒体细胞器的证据, 我们认为这些“无线粒体”的原生动物虽然其中有些种类(如以贾第虫为代表的双滴虫类)进化地位很低等, 但总体上并非过去所认为的那么极端原始, 它们应该是线粒体产生之后因适应长期的无氧条件下的内寄生生活方式才分别分化出来的多源发生的不同生物类群.  相似文献   
4.
CD3单抗诱导幼龄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抗小鼠CD3单抗刺激幼龄小鼠胸腺细胞,培养不同时间后,检测小鼠胸腺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表明,胸腺细胞呈现了凋亡的典型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可见凋亡细胞特有的AP峰,CD3单抗刺激未成熟胸腺细胞可以通过内源性的凋亡途径引起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5.
核磁共振(NMR)是一种不破坏样品的无损伤分析技术,是分子结构分析不可或缺的手段。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发展,其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已扩展到了几乎所有的自然科学领域。本文简要介绍了核磁共振波谱技术的基本原理、多维NMR以及在结构鉴定、构象分析、医学临床检测、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方面的应用。同时,本文还就NMR技术的发展前景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采用不同浓度抗小鼠CD3 复合物单抗刺激幼龄小鼠胸腺细胞,培养后分别在不同时间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胸腺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表明,在CD3 单抗诱导幼龄小鼠胸腺细胞4 小时后,流式细胞仪即可测出凋亡细胞特有的AP峰。本项研究提示,用CD3 单抗刺激未成熟胸腺细胞可以通过内源性的凋亡途径引起细胞死亡。未成熟T 细胞通过TCR-CD3 复合物与自身抗原接合激活上述过程可能与克隆清除的形成机制及自我耐受有关。  相似文献   
7.
无花果抗癌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社会癌症已成为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因为之一,癌症的发生率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无花果作为药食同源之品,临床上用于抗肿瘤疗效确切又无毒副作用,还可以改善放化疗的副作用,是一种极具开发前景的果树.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无花果抗癌研究进展和抗癌药理作用,认为无花果的叶子、果实及乳汁均含有抗癌成分,补骨脂素、苯甲醛、佛手柑内酯、多糖和硒等为主要的抗癌活性物质,小鼠动物实验显示能抑制多种肿瘤的发展,或使之退化,临床上也具有明显的抗癌,防癌和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同时本文也指出国内对无花果的研究尚不十分活跃,药学和药效学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随着重金属镉(Cd)应用范围的扩大,由此引发的土壤镉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以具有植物恢复潜力的旱柳Salix matsudana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浓度的Cd (2.5 mg/L, 50 mg/L)胁迫后旱柳无性系1 d、7 d和30 d后基因表达与代谢通路的变化。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共获得102 595个非冗余基因(Unigenes),相同浓度不同时间的差异基因总数为26 623个和32 154个;相同时间不同浓度的差异基因总数为8 550个、3 444个和11 428个。从中筛选得到与Cd胁迫响应密切相关的基因25个,其中金属硫蛋白、ABC转运蛋白、锌和锰转运蛋白等基因的表达不仅会随着Cd胁迫浓度变化而且同时受到胁迫时间的改变而发生改变;油菜素内酯合成通路的ROT3和黄酮类化合物合成通路的FLS、F3H均明显上调。此外Cd胁迫引起旱柳在代谢过程、细胞过程、膜、细胞器、细胞、细胞部分、催化活化和结合蛋白这8个方面发生改变,参与这些GO条目的差异表达基因数随着Cd浓度和胁迫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并对转录组信息的可靠性用RT-PCR和酶活性生理实验数据进行了验证。文中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旱柳Cd胁迫后的响应机制,从而为旱柳修复土壤Cd污染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以贾第虫、毛滴虫、内变形虫和微孢子虫等为代表的几类寄生原生动物曾因为"无线粒体", 再加上其他一些似乎介于原核和真核细胞之间的原始特点和分子系统树中它们往往处在真核生物的最基部等证据, 而被有些人认为是目前已知的一类最原始的真核生物类群--Archezoa, 其进化地位应该是处在真核细胞通过"内共生"产生线粒体之前的极早阶段. 这一观点一度被部分学者认为对探讨真核细胞(生物)的起源、进化极为重要, 是进化生物学上的重要突破. 然而, 近年来不断有研究对此提出质疑. 我们首先扩增、测序并鉴定了蓝氏贾第虫、阴道毛滴虫和痢疾内变形虫的DNA拓扑异构酶Ⅱ序列, 再结合GenBank数据库中已有的脑炎微孢子虫和其他一系列处在不同进化地位的真核生物的相应序列数据, 用多种方法构建出分子系统树, 对这些"无线粒体"原生动物的进化地位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由于DNA拓扑异构酶Ⅱ的特点和可以克服"长枝吸引"等以往分子系统分析中的不足, 所构建的系统树不仅能有效地反映出已普遍接受的真核生物各主要类群的系统关系, 而且显示出这些"无线粒体"原生动物不同于以前系统树所推测的进化地位: 它们并非是最早分支出来的真核生物, 而是在具有线粒体的生物如动基体类或菌虫类等之后才分化的、分别属于不同进化地位的类群. 结合近来在它们中发现了类似线粒体细胞器的证据, 我们认为这些"无线粒体"的原生动物虽然其中有些种类(如以贾第虫为代表的双滴虫类)进化地位很低等, 但总体上并非过去所认为的那么极端原始, 它们应该是线粒体产生之后因适应长期的无氧条件下的内寄生生活方式才分别分化出来的多源发生的不同生物类群.  相似文献   
10.
生物大分子分离技术:过去、现状和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大分子包括多肽、酶、蛋白质、核酸(DNA和RNA)以及多糖等。生物大分子分离技术是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当前,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为生物大分子分离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契机。对以沉淀、透析、超滤和溶剂萃取为代表的传统分离技术,以及色谱,电泳等现代分离技术的发展概况、原理、特点及应用进行了综述。并结合生命科学的发展现状,展望了生物大分子分离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