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RNAi技术明确马铃薯甲虫TOR上游的关键信号集成节点及类胰岛素信号通道下游基因结节性硬化复合物TSC1和TSC2的功能。旨在为探明马铃薯甲虫类胰岛素信号转导提供更多理论支持。【方法】在NCBI(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获取马铃薯甲虫LdTSC1/2序列,分别利用多重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该基因的完整性和系统发育关系;采用喂食幼虫dsRNA的方法,观察该基因的调低对马铃薯甲虫幼虫生长发育、糖脂代谢的影响。【结果】克隆得到马铃薯甲虫TSC1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鞘翅目白蜡窄吉丁直系同源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的自展一致度为100%,聚为一支;TSC2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鞘翅目白蜡窄吉丁和赤拟谷盗的同源蛋白氨基酸序列的自展一致度为100%,聚为一支。通过分别喂食2龄幼虫LdTSC1/2的dsRNA能有效降低靶标基因的表达量,幼虫出现体重减轻,化蛹率和羽化率显著下降,葡萄糖的吸收转化效率降低,海藻糖含量升高和甘油三酯均减少。【结论】下调2龄幼虫LdTSC1/2的表达量,导致试虫出现抑制了糖脂代谢、脂肪体减少、体重减轻以及发育延迟;结果表明LdTSC1/2调控了马铃薯甲虫幼虫的糖脂代谢过程,显著影响幼虫化蛹和蜕皮过程。  相似文献   
2.
新疆粮棉混作生态区茧蜂种类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了新疆南、北、东3个主要粮棉混作生态区茧蜂科种类14个亚科,28个属,63种;其中新疆新记录18种,国内新记录3种.调查分析表明:小腹茧蜂亚科Microgastrinae、茧蜂亚科Braconinae、内茧蜂亚科Rogadinae和蚜茧蜂亚科Aphidiinae种类的数量在新疆粮棉混作生态区占明显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3.
南疆棉田盲蝽类害虫种群数量动态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李号宾  吴孔明  徐遥  杨秀  姚举  汪飞 《昆虫知识》2007,44(2):219-222
2002 ~2004年研究了南疆地区棉花盲蝽类害虫的发生和种群动态及棉花品种的影响。结果表明,危害棉花的盲蝽类害虫有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L.)和苜蓿盲蝽Adelphocoris lineolatus(Goeze) ,其中牧草盲蝽为主要为害种类,其数量占盲蝽类害虫的99.93 %。2002,2003和2004年,牧草盲蝽最高密度分别为56.0,105.3和53.7头/百株,而苜蓿盲蝽3年中最高密度<0.1头/百株。对转基因抗虫棉GK19(表达Cry1A杀虫蛋白)、SGK321(表达Cry1A/CpTI杀虫蛋白)和普通棉花泗棉3号、石远321的研究表明2种盲蝽在不同品种上的季节性数量动态没有显著性差别。  相似文献   
4.
2006年,在新疆阿克苏市进行了利用麦蛾柔茧蜂Harbrobracon hebetor Say防治麦田第一代棉铃虫和棉田第二代棉铃虫的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在麦田按500头/亩的量释放麦蛾柔茧蜂,可使麦田棉铃虫幼虫的虫口减退57.7%;化蛹量较对照减少0.56头/m2.在棉田按700头/亩的量释放麦蛾茧蜂,对棉铃虫幼虫的麻痹率是50.73%,对棉铃虫的防效达65.96%.  相似文献   
5.
为了监测南疆主要Bt棉区棉铃虫田间种群对Bt棉的抗性频率,分别采集库尔勒、阿克苏、泽普三地的棉铃虫单雌系,以Bt毒蛋白作为人工饲料,采用单雌系F1代法进行棉铃虫田间种群抗性个体检测.本文从库尔勒、阿克苏、泽普三地分别筛选了57个、106个、92个棉铃虫单雌系.三地棉铃虫单雌系幼虫在正常饲料和Cry1Ac饲料上的平均发育级别呈线性相关,相对平均发育级别平均值分别为0.5210、0.4935、0.4623,无≥0.8的个体,估测南疆三地棉铃虫种群的Bt抗性基因频率均小于0.001.泽普玉米种植比例较高,可有效稀释棉铃虫种群的Bt抗性基因,因此泽普的棉铃虫种群敏感度最高.本研究可为新疆Bt棉区棉铃虫的抗性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庄剑云  凌金锋  徐彪 《菌物学报》2021,40(4):912-919
描述了无性型锈菌新种龙眼夏孢锈菌Uredo longan;对荔枝翼孢锈菌Skierka nephelii补述了冬孢子阶段并指定了附加模式;报道了中国新记录刚果盾锈菌Uredopeltis congensis;新组合了克莱门斯层锈菌Phakopsora clemensiae comb. nov.和马唐层锈菌Phakopsora digitariae comb. nov.。引证的标本采自我国台湾、广东、海南、四川等亚热带地区,均保存于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7.
小型植保无人机超低量喷雾防治稻水象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建立适宜新疆荒漠绿洲特殊生态环境的稻水象甲超低量喷雾技术,为稻水象甲的大面积统防统治提供新型施药技术。【方法】以小型遥控多旋翼植保无人机(UAV)为施药机械,以稻水象甲常规喷雾防效大于90%的药剂为首选药剂,开展了药剂、施药量、助剂以及施药机型的筛选试验。【结果】施药后3、7、14和21 d虫口密度高于防治指标的样地所占比例依次为35.71%、21.43%、35.71%和78.57%。30%氯虫·噻虫嗪187.5 mL·hm~(-2)防效最佳,14 d药效高达93.43%;药后21 d,球孢白僵菌3000 mL·hm~(-2)的防效最高,达84.65%。各药剂施药量与防效呈正相关。此外,UAV喷雾防治稻水象甲时,添加助剂的平均防效可提高22.29%~28.49%。【结论】在农业精准施药、绿色生产中,综合考虑供试药剂的施药量、持效期、防效和药后存活虫量,建议以30%氯虫·噻虫嗪SC和14%氯虫·高氯氟CS作为全程以UAV为施药机械防治稻水象甲的首选药剂,在稻水象甲种群发展前中期优先考虑低浓度施药量;同时,为避免UAV在实际作业中药液雾滴发生飘失和流失问题,可以考虑添加飞防助剂提升防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寻求科学、准确、有效的棉田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Linnaeus)发生规律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为棉田牧草盲蝽的预测预报、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采用整体目测法、局部目测法、扫网法3种方法调查了棉田牧草盲蝽的种群数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对牧草盲蝽种群动态,扫网法相较于整体目测法和局部目测法成虫有两个发生高峰期且发生初期提前1周;整体目测法和局部目测法较扫网法若虫初发期和高峰期均提前1周左右,局部目测法和整体目测法若虫发生趋势基本一致。(2)不同调查方法牧草盲蝽种群密度存在显著性差异,整体目测法获得的若虫及成虫和若虫种群密度均显著高于扫网法和局部目测法;2015年扫网法和整体目测法间的成虫种群密度差异不显著,均显著高于局部目测法,2016年扫网法成虫种群密度显著高于整体目测法。【结论】扫网法能够准确反应牧草盲蝽成虫的发生情况,整体目测法则适合若虫的种群调查,建议实际调查中使用整体目测和扫网相结合的方法,能为该虫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准确的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克隆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Say)两条Sid-1基因的全长并分析其时空表达。【方法】本研究通过RT-PCR和5'/3'RACE等技术从马铃薯甲虫中克隆全长序列,通过序列多重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研究序列的保守性和基因起源,通过阶段收样,组织解剖和qPCR技术获得这两个基因的时空表达。【结果】从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的4龄幼虫中克隆得到LdeSid-1a和LdeSid-1c,其m RNA全长为2 887和3 733 bp,编码759和782个氨基酸,分子量为86.19和90.27 ku,两条蛋白质序列的相似性为59%。与其它昆虫的系统性RNA干扰缺失基因的比对结果显示,LdeSid-1a和LdeSid-1c分属于鞘翅目系统性RNA干扰缺失基因的两个分支,均具有典型的11个跨膜域结构,在蛋白质序列的N端具有4段高度保守的基序。qPCR的时序分析表明LdeSid-1a和LdeSid-1c的表达从初孵幼虫开始逐渐上升,而LdeSid-1c在卵中的表达也较高,组织中的分布结果表明,两个基因在所有组织中均表达,在前肠、中肠和后肠以及生殖系统中表达较高,在神经系统中为优势表达。LdeSid-1a和LdeSid-1c的Gen Bank登录号为KR153284和KR153285。【结论】LdeSid-1a和LdeSid-1c具有典型的系统性RNA干扰缺失基因家族的结构,时空表达和系统发育的结果均表明这两条基因可能在幼虫的高龄阶段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是茄科作物重要的害虫。本研究旨在明确番茄潜叶蛾的取食能力、种内竞争及生长发育情况,为有效防控番茄潜叶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功能反应方程、自身干扰模型及两性生命表对番茄潜叶蛾的取食能力(取食量)、种内竞争作用(分摊竞争强度)、生长发育和繁殖参数(发育历期、成虫寿命、雌雄性比、单雌产卵量和存活率)及种群参数(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净增殖率及平均世代周期)进行测定。【结果】番茄潜叶蛾3和4龄幼虫取食番茄叶片的的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其对番茄叶片的搜寻效率分别为0.448和0.363,处理时间分别为0.018和0.006 d,每日最大取食量分别为55.56和166.67 mg。在食物量一定的条件下,番茄潜叶蛾3和4龄幼虫间存在较强的种内竞争,且3龄幼虫的分摊竞争强度大于4龄幼虫的。通过两性生命表对番茄潜叶蛾的种群参数分析表明,取食番茄叶片时其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净增殖率及平均世代周期分别为0.09 d-1, 1.09 d-1, 19.80和32.92 d。【结论】番茄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