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
3.
韩琦  潘超颖 《微生物学通报》2021,48(6):2214-2221
蛋白质可逆的磷酸化修饰在真菌细胞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磷酸化与去磷酸化过程相互协调。蛋白质中磷酸丝氨酸/苏氨酸位点的去磷酸化反应主要由蛋白磷酸酶2A (Protein Phosphatase2A,PP2A)负责催化。PP2A由催化亚基、调节亚基与结构亚基组合成有活性的三聚体全酶形式发挥功能。本文以模式真菌酿酒酵母、裂殖酵母与人类条件致病菌白色念珠菌为例,总结了PP2A家族成员在真菌细胞中的研究进展及去磷酸化作用调控真菌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分析了PP2A调控真菌生命活动尚需解析的作用机制,并提出了可能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研究慢性束缚(Chronic restraint stress,CRS)诱导的广泛性焦虑障碍模型小鼠前额叶皮质miRNA表达谱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小鼠经过7天的CRS,通过旷场实验与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检测小鼠是否能够表现出紧张和焦虑行为。采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定量分析对照组与模型组小鼠前额叶皮质组织中 miRNAs的表达水平,研究CRS诱导的焦虑有关的分子表达谱。通过RT-PCR对测序结果中差异表达的miRNAs 进行验证。结果:经CRS诱导的广泛性焦虑障碍模型组小鼠,模型组在活动总距离增多(P<0.05)、平均速度(P<0.05)增快、中央停留时间减少(P<0.05)、开放臂进入次数百分比减少(P<0.01)、开放臂停留时间减少(P<0.01),与对照组相比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GAD小鼠造模成功。经高通量测序结果及生信学分析,对照组与模型组相比较,共28个上调miRNAs,34个下调miRNAs,5388个靶基因参与作用变化。上/下调的miR-GO分析结果中,主要共同参与神经系统发育、突触后密度、神经元投射、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等过程;上/下调miR-KEGG结果中,参与共同通路主要包括轴突引导、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cAMP 信号通路、多巴胺能突触、MAPK信号通路等过程。结论:前额叶皮质中miR-7a-5p、miR-124-3p、miR-141-3p、miR-183-5p等miRNA变化参与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发病,可能调控影响神经传导等功能。  相似文献   
5.
CHS3是催化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几丁质合成的关键酶,构建白色念珠菌几丁质合酶CHS3基因缺失菌株,确定CHS3的功能及对致病性的影响。以野生型白色念珠菌SC5314为母本菌株,通过SAT1-flipper技术构建chs3Δ/Δ突变体,对该突变体在小鼠系统性感染模型中的毒力进行检测,并对该突变体的毒力相关表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hs3Δ/Δ突变体的细胞壁几丁质含量下降、菌丝生长缺陷以及在小鼠系统性感染模型中的毒力减弱。CHS3可能通过调控白色念珠菌的菌丝生长,从而影响白色念珠菌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6.
7.
中药化学成分与肠道微环境的相互作用是中药发挥疗效的一个关键环节,相关研究对阐明中药药效物质及其作用机制至关重要,其中涉及中药化学成分、肠道菌群和肠道细胞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随着多学科理论和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本草基因组学学科概念的提出,中药化学成分与肠道微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也由原来的化学成分生物转化研究、菌群结构和免疫调控研究深入到基因水平,其内容涉及结构和功能基因组、蛋白质组、转录组、代谢组、表观基因组、宏基因组等理论与实验技术.本文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该领域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角质细胞中的温热信息是如何被传导至下游背根神经节(DRG)中的TRPA1离子通道。方法 采用单细胞钙离子成像技术,利用TRPA1过表达系统以及野生型和TRPA1基因敲除小鼠,联合TRPA1激动剂(BITC)和抑制剂(HC-030031)检测H2O2在DRG神经元温热感知中的作用及其与TRPA1的相关性。在不同温热条件下培养皮肤角质细胞,并提取角质细胞RNA;采用RNA-seq分析比较不同温度培养的角质细胞基因表达异同,筛选皮肤角质细胞传导温热信息的候选因子。结果 过表达TRPA1以及DRG神经元中的TRPA1均可在H2O2存在情况下被温热激活,而温热范围内不同温度可影响皮肤角质细胞中与H2O2产生有关的趋化因子配体2(CCL2)和核心蛋白聚糖(DCN)基因的表达。结论 H2O2相关因子可能参与TRPA1介导的温热传导过程。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比较采用三种不同的固定液对两种氧化应激细胞模型Beclin1和LC3蛋白免疫荧光染色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使用丙酮/甲醇(1:1)固定液、甲醇固定液和4%多聚甲醛三种固定液分别对氧化应激细胞模型大鼠原代心肌成纤维细胞和MCF-7乳腺癌细胞株进行固定,然后再分别进行免疫荧光双染实验,对比三种固定液固定后对自噬关键调控蛋白Beclin1和LC3染色效果。结果:三种固定液对氧化应激细胞模型Beclin1和LC3蛋白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存在较大差异。丙酮/甲醇(1:1)固定液固定后免疫荧光染色效果最佳,细胞结构清晰可见,两种蛋白定位表达清晰,甲醇固定液次之,4%多聚甲醛固定液效果欠佳。结论:在对大鼠原代心肌成纤维细胞和MCF-7乳腺癌细胞进行自噬相关蛋白免疫荧光双染色实验中,在使用其它固定液染色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应用丙酮/甲醇(1:1)固定液固定,再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根据不同实验需求相应选择更适宜的固定液,以达到最佳的荧光染色结果。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应用温针灸联合平衡针刀治疗对椎动脉血流、颈椎关节活动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于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50例CSA患者,按治疗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75例)行温针灸治疗,研究组(75例)行温针灸联合平衡针刀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生活质量、颈椎关节活动度、颈椎功能、椎动脉血流指标。结果:研究组96.00%(72/75)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1.33%(61/75)(P<0.05);研究组治疗后左椎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右椎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3周屈伸活动角度、旋转活动角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1周、2周及3周NDI评分较对照组均更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SA应用温针灸联合平衡针刀治疗,可改善颈椎关节活动度,促进颈椎功能恢复,有利于椎动脉血流状况改善,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