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重要的细胞凋亡调节因子Bax和Bcl-2的表达,探讨恒河猴胎盘细胞凋亡与药物流产的关系。方法:利用RT-PCR和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恒河猴对照组和药物流产组(RU-486与AG诱导)胎盘中Bax和Bcl-2mRNA的表达。结果:Bax mRNA在流产胎盘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胎盘。在胎盘绒毛滋养层细胞可见明显表达,基底层蜕膜细胞也有表达。Bcl-2mRNA在流产胎盘中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胎盘,表达部位与Bax类似。结论:RU-486和AG可能通过上调Bax mRNA和下调Bcl-2mRNA的表达,导致胎盘组织凋亡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加,从而影响胎盘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增加了流产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促进实验猕猴心理康乐,既能减少动物异常行为的发生、获得可靠的科学数据,同时也是实现这一珍贵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福利的重要内容。实验猕猴社会化集群、环境优化、婴猴饲养方式是影响动物心理康乐几个较大的因素,本文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推进我国灵长类实验动物福利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糖尿病是由于多种因素和遗传因素导致体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分泌不足,而引起的代谢性内分泌疾病,它以血糖、尿糖升高为特点,起病隐蔽,通过并发症使人致残致死,是继心血管、癌症之后的第三大致死性疾病,很可能成为21世纪人类的“第一杀手”(1,2)。本文采用人工诱导的方法,建立恒河猴糖尿病动物模型,研究糖尿病疾病的发展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措施,同时对于治疗糖尿病新药的安全性评价和药物疗效的观察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方法]选用成熟的、健康的、雄性恒河猴9只,随机分成三个组,其中高剂量组(60mg/kg)1只,中剂量组(45m… 相似文献
4.
5.
本文旨在建立树鼩(Tupaia belangeri)小胶质细胞原代培养及纯化的方法,为利用新型实验动物树鼩进行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实验材料。将新生树鼩大脑皮质机械分离,皮质组织块用胰蛋白酶消化后制成细胞悬液;培养9~10 d后,分别采用直立手拍法、温和胰酶消化法以及恒温振荡法分离纯化树鼩小胶质细胞,通过差速贴壁进一步纯化。荧光显微镜下,利用小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CD11b抗体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小胶质细胞分离培养第3天时呈静息状态,表现为梭形、杆状、分支状等不规则形态。细胞免疫荧光CD11b呈阳性。不同纯化方法细胞免疫荧光并计数显示,直立手拍法所获得的细胞产量明显高于恒温振荡法(P 0.05),细胞阳性率( 96%)明显高于温和胰酶消化法( 90%,P 0.05)。直立手拍法可获得产量及纯度高的树鼩原代小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人工饲养树[鼠句]肠道菌群感染情况及其各种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通过肠道细菌采样、培养、分离和菌落生长特性观察,并经革兰氏染色、氧化酶试验、触酶试验、生化编码鉴定管试验和9种药敏试验分析,初步鉴定了107例人工饲养树[鼠句]肠道感染细菌的种类和这些细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结果本次细菌培养共从树[鼠句]肠道中培养分离出5株细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2株,革兰氏阴性菌3株,以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最为多见。同时确定了菌株的药敏情况为:(1)大肠杆菌对头孢类药头孢哌酮最为敏感,对药物磺胺甲嚼唑/甲氧苄定、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呋喃妥因、诺氟沙星、氨苄西林高敏;(2)沙门氏菌对阿米卡星最为敏感,对药物头孢哌酮青霉素G高敏;(3)链球菌对试验药物氨苄西林、头孢哌酮、呋喃妥因显示为中敏;(4)葡萄球菌对头孢类药头孢哌酮、磺胺类磺胺甲晤唑/甲氧苄定、沙星类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呋喃妥因和氨苄西林最为敏感,对其它药物均为中敏;(5)假单胞菌对药物左氧氟沙星最为敏感,对大多数药物都显示高敏。结论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可能是树鼢肠道中正常寄生的主要菌群,同时其它菌群也有寄生。用药敏实验筛选出的药物可为临床用药和动物的生物净化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树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MSCs)的体外分离、传代及定向诱导为脂肪细和成骨细胞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培养法对树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分离、扩增、纯化,倒置相差显微镜进行形态学观察。用成脂诱导液( DMEM/F12+10%FBS+100 U/mL青霉素+100μg/mL链霉素+1.0μmol/L地塞米松+0.2 mmol/L吲哚美辛+0.01 mg/mL胰岛素+0.5 mmol/L IBMX)和成骨诱导液(高糖DMEM+10%FBS+100 U/mL青霉素+100μg/mL链霉素+50 ng/mL BMP-2)对分离的树鼩BM-MSCs分别定向诱导为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结果原代和传代细胞为梭形或三角形,可增殖形成克隆。 BM-MSCs成脂诱导后油红O染色细胞内出现红色脂滴,成骨诱导后茜素红染色可观察到矿化结节。结论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树鼩BM-MSCs简便可行,获得的BM-MSCs可体外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 相似文献
8.
Nested-PCR检测恒河猴泡沫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nested-PCR检测恒河猴泡沫病毒SFV的前病毒形式。方法从SFV-1的pol区域选择两对引物分别对原代猴肾细胞(rhesus monkey kidney,RMK)及猴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PBLs)进行体外扩增,扩增产物经1.0%的琼脂糖凝胶电泳,证实其特异性。阳性对照使用具有典型泡沫样病变的RMK377细胞株的前病毒DNA,阳性对照的PCR扩增产物经测序证实,阴性对照为恒河猴的SRV-1cDNA。结果nested-PCR能快速灵敏的直接从猴外周血淋巴细胞检出SFV的前病毒形式,与RMK细胞培养结果基本相一致。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检测SFV的nested-PCR法能快速准确的检测猴群中的SFV的带毒情况,对于提高实验猴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株猴泡沫病毒野毒Pol基因的cDNA的直接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377 Kunming cell line of Rhesus Monkey Kidney (RMK) from
Centre for Medical Pr imates was amplified the cDNA fragments of the pol gene by
Nested-PCR,which of a natured infected SFV showed typical CPE after cultured for three
weeks,sequence s of products position(nt 5989-6343)were determined directly.The result
indicate d that the nucleotid sequences in the region had 48 nucleotids difference(10.78%
) between SFV infected cell and SFV-1 in GENE BANK,and there was 45 nucleotides
difference(10.11%) compared with SFVmac in the region, the test with VspⅠ showe d aligment.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树鼩永生化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BMECs),明确D-半乳糖对BMECs衰老的影响,探索其潜在机制。方法 用携带SV40T基因的慢病毒转染BMECs,传至50代后进行形态观察、生长曲线测定以及免疫荧光和核型鉴定;再用不同浓度D-半乳糖(D-galactose, D-gal)诱导BMECs,通过细胞增殖实验确定最适诱导条件,用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染色分析细胞衰老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衰老相关蛋白p53的表达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脂质氧化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结果 永生化的细胞生长状态较好,不同代次的细胞形态一致,单个细胞呈短梭形或多角形,整体呈典型的铺路石状;细胞生长曲线显示细胞数量在第2~5天时处于对数生长期,在第6天时达到高峰,之后缓慢增长进入平台期;免疫荧光显示该细胞特异蛋白vWF和CD31及永生化基因SV40T为阳性;细胞核型结果显示永生化细胞染色体数目与滇西亚种树鼩的染色体数量相符;D-gal诱导BMECs抑制细胞增殖,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实验组,即浓度为10 g/L的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