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湄洲湾潮间带底栖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了解福建省湄洲湾潮间带底栖生物的物种多样性、数量时空分布及群落结构现状,2005年11月和2006年4月在湄洲湾潮间带选择了灵川(Mch1)、苏厝(Mch2)、郭厝(Mch3)、东吴(Mch4)和东桥(Mch5)5条断面进行了调查。共鉴定潮间带底栖生物225种,其中多毛类、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占总种数的88.00%,三者构成潮间带底栖生物的主要类群。断面间比较,东桥断面种数较多,苏厝断面较少。季节比较,春季各断面种类较秋季多。平均生物量22.91g/m2,以软体动物居第一位,甲壳动物居第二位;平均栖息密度为388个/m2,以多毛类居第一位,软体动物居第二位。生物量以中潮区>低潮区>高潮区;栖息密度以低潮区>中潮区>高潮区。调查结果显示湄洲湾潮间带底栖生物物种多样性较高,群落结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2.
福建东山石珊瑚伴生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记录了福建东山锯齿刺星珊瑚(Cyphastrea serrailia)、标准菊花珊瑚(Favia speciosa)和盾形陀螺珊瑚(Turbinaria peltata)等6种造礁石珊瑚。石珊瑚的立体生境中,栖息着埋栖、穴栖、缝栖、附着和游动等5种栖息习性的154种伴生物种。埋栖的连贵藤壶和穴栖的羽膜石蛏、珊瑚绒贻贝等是造礁石珊瑚伴生物种的表征。  相似文献   
3.
泉州湾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生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泉州湾大型底栖生物有256种,其中多毛类66种,软体动物74种,甲壳动物77种,棘皮动物12种和其他动物27种。多毛类、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占总种数的84.76%。三者构成大型底栖生物的主要类群。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4个季节平均生物量为23.13g/m^2,平均栖息密度为144个/m^2。数量组成,生物量以软体动物居首位10.28g/m^2,棘皮动物居第二位5.44g/m^2;栖息密度以软体动物占第一位78个/m^2,多毛类占第二位37个/m^2。泉州湾大型底栖生物主要有2个群落:群落Ⅰ。丝鳃稚齿虫一光滑河篮蛤-纹尾长眼虾群落;群落Ⅱ,中蚓虫-光滑河篮蛤-模糊新短眼蟹群落。泉州湾大型底栖生物群落出现一定扰动,主要在于群落的季节演替。  相似文献   
4.
大亚湾珍珠养殖场的污损生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1987年9月—1988年8月在大亚湾珍珠养殖场投放两组试板,分表(0m)、中(2.5m)、底(4—5m)3个水层,同时用PVC和混凝土两种月、季和年试板。共回收228片试板,获得3818号标本,150种污损生物。本文报道了该养殖场内污损生物的种类组成、附着季节、数量(厚度、覆盖面积、湿重)及其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5.
2001年11月至2002年8月在泉州湾浮山(R1)、下洋(R2)、垵头(R3)和大坠岛(R4) 选择4条岩相潮间带断面对底栖生物分布进行了调查,共采集了6687号标本.经分析鉴定共有324种,其中有藻类17种,多毛类102种,软体动物96种,节肢动物62种,棘皮动物11种,其他动物共有36种.岩相断面种类的水平分布受制于潮流和海浪,不同断面的种数排序是浮山(206种)>下洋(197种)>大坠岛(193种)>垵头(166种).垂直分布主要受制于潮汐和海浪.各断面不同潮区的共同特征是中潮区的物种最多,在129-156种之间;低潮区居第二,在87-116种之间;高潮区的种类最少,在9-20种之间.种数的季节变化反映生物对水温的适应性,不同季节种数排序为夏季(190种)>春季(164种)>秋季(158种)>冬季(150种).  相似文献   
6.
黄、渤海沿岸污损生物中的海鞘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1974—1985在黄渤海进行污损生物调查的资料,报道该海域的海鞘类14种。同时对这些种类的附着季节、数量及具在生物污损中的意义作初步研究。并对优势种柄瘤海鞘(Styela clava)的种群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旅顺港附着生物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海洋附着生物也称污损生物,是生长在船底和水中设施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总称。1979年9月至1980年8月在旅顺港进行系统挂板试验,着重研究附着生物的种类、数量和附着季节。 旅顺港位于辽东半岛南端(38°48′N,121°15E),地处黄渤海要冲,与庙岛列岛和登州头共扼渤海咽喉。港内水质清澈、畅通,盐度较高,透明度较大。月平均最高水温8月(20.9℃),最低2月,(1.8℃);月平均海水盐度都在30.1—31.7‰之间。  相似文献   
8.
2013年8月、2013年10月、2014年1月和2014年4月分别在洛阳河口潮间带选取5种生境(红树林区Q1,Q2,Q3;光滩Q4,林缘光滩Q5)开展调查,以探讨不同生境间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群差异和影响因素。调查共获得甲壳动物18科35种,优势种和重要种有弧边招潮(Uca arcuata)、薄片蜾蠃蜚(Sinocorophium lamellatum)、宁波泥蟹(Ilyoplax ningpoensis)和秀丽长方蟹(Metaplax elegans),以穴居型植食者为主;不同生境间优势种存在明显变化,游泳型甲壳动物主要出现在生境Q1、Q2和Q3。洛阳江红树林生境Q1、Q2、Q3底栖甲壳动物物种多样性和功能群复杂性高于林缘光滩和光滩生境,而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则相反。通过对5种不同生境的物种数、生物量、密度、功能群、物种多样性指数进行生境-季节间双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不同生境间与季节间甲壳动物物种数、栖息密度、功能群、均匀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生物量在生境间差异不显著,丰富度指数在季节间差异不显著;生境Q1、Q2和Q3差异不显著。而底栖甲壳动物群落相似性和非度量多维度标序(n MDS)分析表明林缘光滩Q5的甲壳动物群落结构与Q1、Q2、Q3的相似度高,与光滩生境相似度较低,这可能是因为红树林、林缘光滩、光滩三者生境的复杂程度、食物丰富程度和食物来源存在差异有关。综合分析表明生境复杂程度与季节是影响洛阳河口潮间带大型底栖甲壳动物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中国沿海海鞘的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郑成兴 《生物多样性》1995,3(4):201-205
至今,中国海已经记录了66种海鞘。其中,渤海有5种,黄海21种,东海24种,南海53种。种类分布从北往南逐渐递增,柄瘤海鞘在黄海、渤海数量很大(8100个/m2),但往南分布,未发现超过罗源湾。皱瘤海鞘在南海数量很大(2225个/m2),往北也未发现超过罗源湾。玻璃海鞘和乳突皮海鞘在全国沿海都有分布。  相似文献   
10.
大亚湾核电站邻近水域马氏珠母贝的种群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成兴  黄宗国 《动物学报》1997,43(3):271-278
1993年7月-1994年12月,在大亚湾东山珍珠养殖场进行马氏珠母贝的生长和死亡率研究,结果表明:中、小贝种群个体大小组成呈正态分布,进入中贝以后,正态分布不明显。小贝生长快,壳高增幅大,死亡率较低,中贝以后,生长较慢,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