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分子马达生物传感器技术建立一种特异、便捷、快速的食源性轮状病毒检测方法.以F0F1-ATPase为核心构建分子马达,以轮状病毒保守片段VP7设计各血清型通用探针,通过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将探针与分子马达连接构建F0F1-ATPase分子马达检测装置.提取病毒RNA并将其与生物传感器结合的同时启动ATP合成,比较其荧光强度的差别,可以对样品中的RNA进行检测.此方法的病毒RNA检测灵敏度为0.005 ng/mL,对轮状病毒检测特异,与甲肝病毒、诺如病毒无交叉反应,在1h内即可完成检测.运用此方法随机检测15份样品,检测结果与RT-PCR一致.结果表明,分子马达生物传感器检测轮状病毒的方法灵敏、特异,可用于食源性轮状病毒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2.
利用载色体chromatophore上的F0F1-ATPase分子马达生物传感器,建立了应用在食品检测中快速检测方法。首先从嗜热菌中提取载色体后,标记荧光探针F-DHPE,合成生物素化单增李氏菌prfA探针,在已标记F-DHPE的载色体ATP合酶的ε亚基上连接ε亚基抗体-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生物素-prfA探针,将待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标准菌株和阴性对照分别与此生物传感器结合,通过环境H+量测定ATP产生量,进而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DNA进行检测。结果表明,chro prfA(连接在载色体chro上的prfA探针)的浓度在0.052 mg/mL,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DNA浓度在40 ng/mL为最适检测条件。通过传统检测方法及PCR检测方法对照,本方法具有良好的检测符合性。  相似文献   
3.
线粒体F1Fo复合体Fo部分a亚基的色氨酸荧光可被竹红菌乙素(hypocrelinB,HB)猝灭.不同温度下测定SternVolmer图的结果显示,猝灭常数(Ksv)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大,时间衰变荧光的结果显示,荧光寿命随HB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加入不同浓度的HB,F1Fo复合体的吸收峰没有位移.这些实验结果支持动态猝灭机理.HB还具有有效猝灭浓度低,不影响酶的活力;在脂相和水相的分布比率可高达16560∶1;实验操作简便等优点.因此HB可作为理想的疏水相荧光猝灭剂,研究与膜结合的F1Fo复合体中镶嵌于膜脂内Fo的构象变化.  相似文献   
4.
制备了抗肌醇磷脂激酶 ( PI4- K)单克隆抗体 ( A6D)并测定了抗原 -抗体反应基本特性及功能 .结果表明 ,单克隆抗体与固相及溶液中肌醇磷脂激酶的亲和常数分别为 7.5× 1 0 6和 6× 1 0 8( mol/L) -1.单抗 1 .9× 1 0 -7mol/L可以抑制从细胞提取液的 PI4- K酶活力 50 % .用 FITC标记单抗在蛋白微球引导下进入细胞内 ,主要富集在细胞质膜区 ,并对 He La细胞和小鼠小脑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 .  相似文献   
5.
利用H^+-ATP酶复合中的Fo的色氨酸荧光,观察了复合体中F1结合ATP或ADP时,Fo的荧光猝灭常数的变化结果表明F1结合ATP或ADP时Fo可得到不同的猝来常数,也就是Fo会产生不同的构象变化。这些结果说明了H^+ATP酶合ATP合成的过程中F1与Fo之间存在着构象之间的通信与传递。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红细胞膜为材料,用了三种稳态荧光探针研究了HB光敏作用引起人红细胞膜流动性的改变.实验结果表明在HB光敏作用下,膜的旋转扩散速度和侧向扩散速度均发生明显变化,ANS和DPH探针测得HB引起膜流动性降低,也就是膜粘度增加,用芘探针结果则表明膜的侧向扩散变慢.本文还对HB光敏作用的机理进行了探讨,我们观察了数种单重态氧猝灭剂,羟自山基猝灭剂和抗氧化剂对于光敏作用的影响,分别测定了膜流动性和膜的内源荧光的变化,发现在HB光敏作用中,除了~1O_2的作用之外,还存在其它自由基的作用.在HB与HA光敏能力的比较中发现,在比较高一些浓度条件下,存在着HB大于HA的趋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NMR和生化方法研究了竹红菌乙素对人红细胞膜Na~+-K~+ATPase和钠通透性的光敏损伤。结果表明:在通常情况下,可同时观察到乙素对Na~+-K~+ATPase和钠通透性的光敏损伤。比较乙素、甲素、原卟啉和胆红素对上述两项指标的光敏能力,发现乙素对Na~+-K~+ATPase损伤能力与甲素和原卟啉相当,比胆红素大,对钠通透性的损伤大于其它几种敏化剂。实验指出,Na~+-K~+ATPase活力下降比钠通透性增加敏感。在乙素光敏作用时,加入Vit E可基术上保持胞内钠离子浓度不变,但无法使Na~+-K~+ATPase活力不损伤,这表明膜磷脂的结构完整对保持胞内钠浓度比较重要。对照试验指出乙素可使Na~+-K~+ATPase暗失活,这可能是经乙素介导的,由膜还原物质向氧的电子传递生成活性氧自由基攻击靶分子所致。  相似文献   
8.
利用竹红菌乙素自身的荧光特征,在FPR装置上直接测定了乙素在AH细胞内的侧向扩散系数和荧光漂白的恢复率。实验结果表明乙素在AH细胞内的扩散系数D=3.2×10^-9cm^2/s^-1荧光漂白恢复比率R=97.8%,上述实验说明乙素在细胞膜内与生物大分子之间没有形成共价键形式的结合状态。  相似文献   
9.
小鼠腹水型肝癌细胞对竹红菌乙素的摄取和滞留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 SDS 胶束增溶法较详细地研究了小鼠腹水型肝癌细胞对竹红菌乙素的摄取和滞留过程.从实验结果表明:a.细胞摄取乙素与弗伦德里希吸附等温式符合较好,细胞的饱和吸附量为每个细胞吸附1.23×108乙素分子.b.摄取速度很快,37℃下3min 即可达到饱和.c.被细胞摄取的乙素较难重新释放到溶液,而且未发生明显代谢变化.d.血清可携带乙素在细胞间传递.e.乙素趋向于进入细胞膜双分子层的深处.还结合实验结果对所采用的 SDS 胶束增溶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0.
牛小脑肌醇磷脂激酶PI(4)K高产率纯化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牛小脑膜区肌醇磷脂激酶进行了11 500倍纯化,过程包括:TritonX-100抽提,硫酸铵沉淀,阳离子交换层析(phosphocellulose),亲和层析(Heparin Sepharose CL-6B)和阴离子交换层析(DEAE10,FPLC)等.纯化程度可达95%以上,对SDS-PAGE电泳结果进行扫描分析测其分子质量为56 ku.纯化的肌醇磷脂激酶的特异活性为450 nmol/mg·min, 动力学性质表现为ATP的表观Km值为7.9×10-7 mol/L,PI的表观Km值为6.6×10-7 mol/L. 腺嘌呤核苷是该酶的有效抑制剂,3.5×10-7 mol/L腺嘌呤核苷可使该酶活力降低约50%,而TritonX-100对该酶活力具有刺激作用,0.5% TritonX-100可使该酶表现为最高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