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均属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能够引起人类严重疾病,特别是SARS-CoV可以导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而且容易造成暴发式流行,引起社会恐慌。本研究利用含有SARS-CoV和MERS-CoV棘突蛋白(Spike protein,S)基因的表达质粒pcD-NA3.1-SS、pcDNA3.1-MS,成功构建了高滴度假病毒,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病毒接种量进行优化,建立了稳定可靠的假病毒中和抗体检测方法,并通过检测SARS恢复期病人血清以及免疫后小鼠血清对方法的特异性、稳定性以及重复性进行分析,充分证明了该方法是有效的血清中和抗体的检测手段。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不依赖于BSL-3级生物安全条件的SARS和MERS假病毒,不仅可应用于血清中和抗体检测,还为后续单克隆抗体及抗病毒药物筛选和评价、疫苗研发及病毒感染机制研究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虾青素对冷冻损伤的大黄鱼精子细胞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内在机制,我们将大黄鱼精子稀释于含10%二甲基亚砜和各浓度虾青素的冷冻稀释液中,冷冻并解冻后,显微镜观察发现,1.43×10-4mol/L的虾青素使大黄鱼精子寿命、运动时间和激活率分别增加13.8%、36.0%和5.5%,接近于鲜精;单细胞凝胶电泳显示,核DNA受损程度明显减少,彗星拖尾变短;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质膜和线粒体明显受到保护,线粒体质量提高了19.27%(P<0.05)。通过双层类脂膜法测定不同浓度虾青素对H+的传递能力,发现2%的虾青素能较高效率地传递H+。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虾青素能通过传递H+维持线粒体功能,从而保护冷冻损伤的大黄鱼精细胞。  相似文献   
3.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减毒疫苗是世界首例慢病毒疫苗,但其作用机理尚不明了.研究发现,EIAV疫苗株EIAVFDDV12的跨膜蛋白gp45在马体内发生高频率261W位点翻译终止突变,使该蛋白质C端出现154个氨基酸的截短.为了探讨该截短对EIAV疫苗株生物学特性的作用,以EIAV弱毒疫苗株感染性克隆为骨干,构建了gp45截短型感染性病毒株,检测该截短突变对EIAV疫苗株在体外培养的马外周血单核细胞由来的巨噬细胞(MDM)、驴MDM和驴胎皮细胞(FDD)中的复制.实验结果表明,gp45截短型毒株在马和驴MDM中复制能力比未截短型毒株显著降低(P<0.01),特别是在马MDM中此差异更明显.相反,截短型毒株在FDD中的复制能力则显著高于未截短型毒株(P<0.01).此外,结果显示gp45截短型毒株在马MDM中的低水平复制降低了EIAV对其靶细胞诱导的凋亡.以上结果提示,EIAV疫苗的gp45截短型毒株是适应在体外FDD细胞中传代致弱的变异,该变异导致疫苗株在EIAV体内主要靶细胞巨噬细胞中复制能力的降低,导致毒力进一步减弱.  相似文献   
4.
中亚河中地区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当地干旱的气候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同时大量保存良好的考古遗迹使得该地区十分适合进行农业活动与文明交流的相关研究。本研究通过年代学与植物考古学方法,对阿姆河流域范围青铜时代晚期至萨珊波斯时期的考古遗址进行研究,尝试重建区内全新世人类农业活动的发展过程,并分析研究4000 BP以来人类的农业活动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研究结果显示,河中地区农业的作物构成自4000 BP的青铜时代晚期就已表现出高度的复杂性。虽然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类型作物的种植比例存在一定的差别,但当地的作物始终以大麦、小麦为主,辅以粟、黍、豆类等谷物及葡萄等果木,自青铜时代晚期形成后这种综合了东西方元素的绿洲农业便保持稳定;后期虽有水稻等作物加入但并没有对已有结构产生较大的影响。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中亚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绿洲农业的结构演化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以及探究不同起源地区作物在亚欧大陆的传播提供了基础资料和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描述了暗色丝孢真菌一中国大陆新记录属——雅致孢属(Elegantimyces),其中拟葚孢雅致孢(Elegan-timyces sporidesmiopsis)在中国大陆首次报道。该种菌采集自海南霸王岭热带森林地表枯枝表层,根据采集材料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和显微照相。研究标本保存于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标本室(HSAUP)。  相似文献   
6.
项伟  马建  王雪峰  赵玉军  周建华 《遗传》2008,30(12):1635-1639
摘要: 文章使用SSCP和HMA两种基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对马MHC-I类分子基因多态性进行了分析。在应用SSCP法进行分析时, 尽管经过实验条件优化, 仍未得到对MHC-I基因理想的分离效果, 提示该方法对分离多态性较高的基因有一定局限性。在对HMA法用参考标准DNA对影响DNA分子构象的温度和变性剂浓度等实验条件进行优化后, 获得了对马MHC-I类分子基因较好的分离效果。6、7、8、9和10号马的样本在相对应泳道上分别出现了6、5、6、5和7个条带。从凝胶中进行DNA条带回收后克隆测序的结果表明, 这一方法可以有效地分离高度多态性的MHC-I类分子基因。  相似文献   
7.
蜗孢属隶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毛筒壳科Tubeufiaceae,它们形态特征独特,能够产生多种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从中国海南省采集的腐木标本上分离到3种卷旋型丝孢真菌,通过ITS、LSU、RPB2和TEF1α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证据结合形态学特征,确定了它们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其中2个物种为蜗孢属新种,1个物种为中国新记录。为纪念李玉院士在中国菌物学界做出的贡献,本文特将其中一个新物种命名为李玉蜗孢菌。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陆一苔类新记录种——糙叶拟蒴囊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了产自中国大陆贵州省的拟蒴囊苔属(Saccogynidium)一新纪录种——糙叶拟蒴囊苔[S. muricellum (De Not.) Grolle]。本种与刺叶拟蒴囊苔(S. irregularospinum Gao, Cao, & Lai)主要的区别特征在于侧叶先端具2枚短齿,齿仅由1个细胞组成;其腹叶先端的齿也较短。依据贵州的标本,提供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和线条图。  相似文献   
9.
利用SAS软件优化L-乳酸发酵培养基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利用SAS软件中二水平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较系统地研究了乳酸菌(Lactobacillussp.)M7发酵培养基,得到了在一定条件下乳酸产量随牛肉膏、柠檬酸二铵、吐温80含量的变化规律,并根据分析结果优化了发酵培养基,简化了基本配方,产量可提高15%。  相似文献   
10.
马传染性贫血(Equine infectious anemia,EIA)是马属动物感染的一种主要经由虫媒传播的传染性疾病。该病的临床表征为反复发热、贫血、出血、水肿以及消瘦等,病理生理变化以血小板减少为主[1]。EIA的致病原为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EIAV),该病毒与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