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兰山岩羊冬春季取食生境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2003年11~12月和2004年4~6月,在贺兰山设定了25条固定样线,采用直接观察法对岩羊冬春季的取食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岩羊冬季对12种取食生境生态因子有选择性,偏爱选择位于山地疏林草原带,优势乔木为灰榆,乔木密度〈4株、高度4~6m,灌木密度〉5株、高度〉1.3m,食物质量〉50g,人为干扰距离〈500m,距裸岩距离〈2m的地方取食。而春季对11种取食生境生态因子有选择性,偏爱选择山地疏林草原带,优势乔木为灰榆,乔木密度〈4株、高度〈6m,灌木密度5~10株、高度1.3~1.7m,食物质量〉100g,海拔高度〈2000m,距水源距离〈500m,隐蔽级50%~75%的地点。冬春季岩羊对植被类型、地形特征、优势乔木、乔木密度、乔木高度、灌木密度、灌木距离、食物丰富度、坡向、坡度、距水源距离、人为干扰距离和隐蔽级的选择存在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表明,冬季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达24.493%,其中绝对值较大的权系数出现在植被类型、优势乔木、乔木高度、乔木距离、灌木密度、灌木高度、海拔高度、距水源距离和人为干扰距离等生态因子:春季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达28.777%,其中绝对值较大的权系数出现在植被类型、乔木距离、灌木高度、灌木距离、食物丰富度、海拔高度和人为干扰距离等生态因子。随着北方地区冬春季食物数量和质量的剧烈变化,贺兰山岩羊对取食生境的利用对策也将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与其他分布区的岩羊相比,贺兰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生境使其在取食生境选择上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内皮祖细胞对于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和血管稳态具有重要作用.增强EPC的数量和功能可使心血管疾病患者获益.炎症、氧化应激对内皮祖细胞动员及其功能发挥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着重综述炎症和氧化应激对内皮祖细胞动员的调控,并探讨增进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的相关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3.
草地贪夜蛾是新入侵我国的重大危险性害虫,了解野外条件下天敌的发生情况对于挖掘和利用本地天敌资源开展生物防治有重要意义。2019年4月至7月,定期在广州及香港地区的玉米田中开展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调查时,发现野外两种卵寄生蜂寄生草地贪夜蛾。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为夜蛾黑卵蜂和螟黄赤眼蜂,并分别建立实验种群,为人工扩繁及田间应用打下基础,为利用本地天敌开展草地贪夜蛾生物防治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珠江三角洲是中国南部沿海重要的经济区域,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区域生态安全体系亟待维护。蝶类对环境细微变化敏感, 常作为指示生物用来监测和评价区域环境的变化趋势, 通过对比分析珠三角重要生态区域的蝶类多样性, 探讨蝶类群落多样性对区域环境的指示作用。结果表明, 东莞、广州、深圳和珠海等珠三角核心区域的蝶类种类和数量均明显低于肇庆、韶关、英德等珠三角外围或周边区域, 说明核心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 蝶类群落的栖息环境恶化, 其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珠三角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生态价值, 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 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昆虫群落结构及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2006年对广州市全区域的昆虫群落进行6次调查,对该区域昆虫群落结构、多样性及时间动态进行了分析.共记述22个目、216个科.鞘翅目的类群最丰富,双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和半翅目次之;鞘翅目昆虫的个体数量最多(30.45),其次为鳞翅目(18.89)和膜翅目(14.78).6~7月昆虫类群数和个体数量最多,12月最少;6~7月的种类丰度最高,其次为3~4月、9~10月,12月最低;Shannon-Wiener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6~7月、9~10月、3~4月、12月;Pielou均匀度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6~7月、9~10月、12月、3~4月;12月的种类优势度最高,其次为3~4月、9~10月,最低为6~7月.  相似文献   
6.
2,3-丁二醇的发酵及盐析分离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CICC 10011)发酵生产2,3-丁二醇,并对2,3-丁二醇的盐析分离工艺进行了考察。通过实验确定了以葡萄糖为底物微氧批式流加发酵的条件,发酵液中2,3-丁二醇和3-羟基丁酮的质量浓度分别为90.98g/L和12.40g/L,2,3-丁二醇的摩尔转化率为82.7%,生产强度达到2.1g/(L·h)。对发酵液中2,3-丁二醇的盐析分离研究表明,K2HPO4和K3PO4对2,3-丁二醇的盐析效果优于K2CO3。当发酵液浓缩70%后,加入质量分数为45%的K,HPO4,2,3-丁二醇的分配系数达到9.10,回收率为79.37%;上相中2,3-丁二醇的质量浓度达到420g/L;此时3-羟基丁酮的分配系数和回收率分别为11.9和83.48%。  相似文献   
7.
贺兰山马鹿冬春季生境的选择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2007年12月~2008年1月和2008年4~5月,在贺兰山利用痕迹检验法和直接观察法对马鹿阿拉善亚种冬春季生境选择进行研究.通过在选定的15条沟段里进行调查,冬春季各测定了131个和181个样方的18种生态因子.结果表明,冬春季贺兰山马鹿在植被类型、优势乔木、灌木密度、灌木高度、灌木距离、坡向、坡位、海拔高度、距裸岩距离和隐蔽级10种生态因子上差异极显著(P < 0.001),其余生态因子无显著差异(P < 0.05),相对于冬季生境而言,马鹿春季更偏爱选择以油松和青海云杉为优势乔木的山地针叶林带,灌木密度大、高度高、距离近,半阴半阳坡的中坡位,海拔较高,距裸岩较近,隐蔽程度高的生境.典则判别系数显示冬春季马鹿在生境选择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但春季马鹿的分布范围要比冬季更广一些,Wilk's λ值显示冬春季马鹿的生境选择具有较高的差异性(Wilk's λ = 0.683,x2 = 116.995,df = 13,P < 0.001).逐步判别分析表明在区分冬春季马鹿生境方面有一系列生态因子发挥作用,依照贡献值的大小依次为:乔木密度、灌木距离、坡度、海拔高度、距水源距离、距裸岩距离和隐蔽级,由这7个变量构成的方程对冬春季马鹿生境的正确区分率达到79.9%,其中对春季的误判率为22.1%,对冬季的误判率为20.6%.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三金排石汤对特发性钙结石患者24小时尿成石危险因素水平的影响,探讨其用于预防手术取石后的特发性钙结石患者结石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3年9月入住我院的经皮肾镜取石术或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的特发性钙结石患者100例,前瞻性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两组各50例。治疗组予三金排石汤每日一剂分两次煎服,观察组予正常饮食,测定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的24小时尿成石危险因素水平。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24小时尿成石危险因素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4小时尿量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尿pH值、尿枸橼酸含量明显升高,尿钙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尿钠、尿镁、尿磷、尿尿酸及尿草酸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观察组比较,治疗组24小时尿量明显增加,尿pH值、尿枸橼酸含量显著升高,尿钙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尿钠、尿镁、尿磷、尿尿酸及尿草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金排石汤治疗手术取石后特发性钙结石患者能够显著增加其24小时尿量及尿枸橼酸含量,并减少尿钙含量,抑制结石形成,这可能有助于降低特发性钙结石患者手术取石后的复发风险,值得临床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玛草蛉幼虫对螺旋粉虱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玛草蛉Maflada sp.是新入侵危险性害虫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us Russell的捕食性天敌.本文在室内开展了玛草蛉幼虫对螺旋粉虱若虫的捕食功能和搜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玛草蛉2龄和3龄幼虫对螺旋粉虱若虫的捕食反应均属HollingⅡ型,拟合方程分别为(Na=0.8836N--+0.88...  相似文献   
10.
玉米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其雄穗着生于植株顶部,雌穗腋生。雄穗一方面需产生足量花粉以保证雌穗授粉结实,另一方面由于对下部叶片的遮蔽作用和自身营养需求,其生长发育会同时影响叶片光合作用效率和能量分配,因此优化雄穗结构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玉米雄穗性状包括雄穗分枝数、雄穗分枝长度、雄穗主轴长度、雄穗分枝总长度、雄穗分枝角度等,均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自20世纪90年代,研究者开始利用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定位方法解析玉米雄穗性状遗传结构;随着玉米自交系B73等参考基因组释放,以及DNA微阵列、基因组重测序等高通量基因分型技术的日益成熟,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成为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主流方法,目前已鉴定出大量玉米雄穗性状遗传位点。通过总结雄穗性状遗传定位研究结果,构建一致性图谱并挖掘定位热点区间,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雄穗性状遗传结构特征及指导雄穗性状候选基因克隆。此外,通过对调控雄穗发育的已知基因进行功能分类,可为解析玉米雄穗发育的遗传网络和调控通路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