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6篇
  免费   337篇
  国内免费   130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107篇
  1991年   102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83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4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4篇
  196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锰过氧化物酶(MnP)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综述了国内外锰过氧化物酶(MnP)研究的最新动态。MnP是一种含有血红素的过氧化物酶,仅在白腐菌中发现。从产生MnP的微生物、MnP对Mn^2 的依赖性、催化机制、蛋白质研究进展、基因结构和基因表达的研究以及工业应用前景方面进行了系统概述。  相似文献   
992.
志贺菌福氏2a毒力大质粒DNA全序列的测定与基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志贺菌福氏2a 301株的毒力大质粒pCP301的DNA全序列进行了测定, 并进行了结构分析. 结果表明, pCP301 DNA全序列由221618个碱基对组成, 基因分析共确定了272个开放读码框架(ORF), 经过与基因数据库比较, 其中194个ORF与已知基因或编码产物具有高同源性, 61个ORF同源性较低, 其余17个为新确定的未知功能的ORF. pCP301中的基因主要包括: (ⅰ) 与细菌毒力有关的ipa-mxi-spa, ospiph基因; (ⅱ) 与调控有关的vir基因; (ⅲ) 与质粒的维持、稳定和DNA代谢有关的mvp, stb, reppar等基因; (ⅳ) 转座酶编码基因. pCP301中的插入序列总长68 kb, 占全序列的 30%, 提示pCP301在细菌生长与进化过程中发生了多次基因重排. 研究结果对揭示志贺菌的致病机理及大质粒的遗传与进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3.
(1,3)-β-葡聚糖是蘑菇免疫调节和抗肿瘤多糖的核心结构。通过鲎的G因子法测定了从19种药用和食用蘑菇中提取的27个多糖样品中(1,3)-β-葡聚糖的含量,我们发现(1,3)-β-葡聚糖普遍存在于这些蘑菇多糖提取物中。但是,(1,3)-β-葡聚糖的含量随蘑菇的种类和多糖提取的部位不同有着很大的差异,平均值大约占多糖的34.8%。从香菇、裂褶菌、云芝、草菇、灰树花、鸡腿菇和姬菇中提取的9种多糖中(1,3)-β-葡聚糖含量远高于其余的多糖。适当的纯化可以提高蘑菇多糖中(1,3)-β-葡聚糖的含量。我们的研究表明鲎G因子法可以用来快速有效地测定蘑菇多糖提取物中的(1,3)-β-葡聚糖含量。  相似文献   
994.
血清及BSA对牛体外受精胚胎发育过程超微结构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将牛IVF胚胎分别在SOF FCS、SOF BSA和SOF PVA三种培养系统内进行培养,然后分别取三个系统中发育到原核期、2细胞、4细胞、8细胞、桑椹胚和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透射电镜的观察,了解培养系统中血清和BSA的添加与否对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内脂滴、细胞连接、细胞凋亡和微绒毛发育的影响。观察结果表明:各培养系统胚胎的细胞质中均存在大量的脂滴,表明外培养系统是造成脂滴积累的主要原因;血清的添加不会进一步促进脂滴的大量积累,反而可以避免多个脂滴聚合成更大的脂滴。三种培养系统条件下胚胎细胞连接无显著差异。培养系统中添加FCS或BSA时,桑椹胚期以后的胚胎细胞中存在凋亡小体,表明血清成分是引起细胞凋亡的重要原因。培养系统中血清成分的缺乏会影响胚胎表面微绒毛的发育。  相似文献   
995.
为了检测苦参碱诱导JM细胞发生凋亡过程中Cathepsin D、Fas-L的表达情况,应用光镜及电镜观察加药及未加药组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Cathepsin D在细胞内的表达及定位。半定量PCR检测Cathepsin D mRNA在转录水平的变化并用Western Blot检测Cathepsin D、Fas-L蛋白表达。结果显示0.6mg/ml倒加药组细胞培养72h,出现凋亡形态学改变。免疫细胞化学染色Cathepsin D阳性信号主要位于呈凋亡形态学改变的胞浆和胞核内。其阳性细胞率在处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处理组Cathepsin D的mRNA转录上调。处理组前体Cathepsin D(52kD)的条带亮度较对照组强,而切割后产物(32kD)亮度较对照组弱;Fas-L在处理组表达上调。提示:苦参碱诱导JM细胞的凋亡伴随Cathepsin D及Fas-L的表达改变。  相似文献   
996.
花叶如意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植物名称 花叶如意 (Farfugium japonicavar.auseomaculata)。2 材料类别 茎尖。3 培养条件  ( 1 )分化培养基 :MS + 6 BA 1 .0~ 2 .0mg·L- 1 (单位下同 ) +NAA 0 .2 ;( 2 )增殖培养基 :MS + 6 BA 0 .5 +IBA 0 .2 ;( 3)生根培养基 :1 /2MS+IBA 1 .0或NAA 0 .5。以上培养基均添加 3%蔗糖、0 .8%琼脂。培养温度 2 5~ 2 8℃ ,每天光照 1 0h,光照度 1 0 0 0~ 1 5 0 0lx。移栽用营养液 1 /4MS。4 生长与分化情况4.1 茎尖的切取与分化 将地栽花叶如意去叶 ,清洗干净后置于自来水下冲洗 30min ,用 75 %酒精漂洗 30s,3%漂…  相似文献   
997.
水稻胚胎发生与萌发早期分离胚中内源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技术分析了水稻(Oryza sativa ssp.iapoica)分离胚不同发育时期及萌发早期的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GA1含量是所测激素中含量最高的。GA1的变化趋势基本上与ABA相反。花后4d的胚中GAl和ABA的含量最高;花后8d到18d,GA1的含量下降,而ABA含量增加。在早期萌发过程中,种子吸涨后2d的胚中GA,含量迅速上升,而ABA下降。GA1/ABA的最高比值也出现在吸涨后2d的胚中。iPAs和ZRs的最高含量也出现在开花后4d的胚中,但随后含量均下降到相当低的水平,并几乎没有变化。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GAl在早期胚胎发生和萌发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推测iPAs和ZRs可能仅在胚胎发生的早期起作用;GA1与ABA含量之间的相对平衡控制着胚胎发育的过程。用分离胚作为测试材料可以避免胚乳等其他组织成分的干扰,从而比较准确地反映了胚的内源激素变化。此外,本研究是首次用4d的水稻幼胚作为激素含量测定的起始材料。  相似文献   
998.
一个新的水稻小粒矮秆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及效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水稻(Oryza safjva L.)半矮秆品种蜀恢I62中发现一份小粒矮秆突变体“I62d”。对I62d与4个半矮秆品种杂交F1和F2代的遗传分析表明,I62d的矮生性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以II-32B/162d F2代作定位群体,用分子标记将I62d突变基凶定位丁水稻第3染色体短臂,该基因与微卫星标记RM218和RMI57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3.5cM和10.0cM。同时,利用近等基因系分析了该基因的表型效应,结果表明它可使株高降为正常高度的1/4左右,籽粒降为正常大小的1/4左右,并使叶片显著缩短、加宽,结实率显著降低。我们认为162d突变基因是一个新的水稻小粒矮秆某因,暂命名为dI62(t)。  相似文献   
999.
鸟类性别鉴定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鸟类性别鉴定曾经通过外科手术对生殖腺直接进行检测,此法不仅繁琐而且有时会导致鸟的不育;细胞学水平上鉴定性别是通过直接观察W、Z性染色体而进行,但由于染色体数目大、分散难度高,很容易引起人为的主观因素导致结果错误。近年来利用鸟类W染色体上的性连锁基因或DNA序列,通过PCR、原位杂交等技术建立起来的.DNA分子水平性别鉴定方法,发展迅猛,准确度高,操作简便。此技术一旦形成体系,对鸟类研究、濒危物种保存等都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报道寄生于福建海水养殖鱼类高体蜥的玫氏新本尼登虫(单殖吸虫纲,分室科)的扫描电镜观察。虫体体表无棘,前吸器和后吸器盘状。副甲片、前钩和后钩位于鞘内,副甲片尖状,前钩和后钩弯钩状,边缘小钩呈辐射状排列于后吸器边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