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8篇
  免费   242篇
  国内免费   87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2003年以来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ée)在全国连年大发生,给我国水稻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广西永福县位于湘桂走廊要冲,属于南岭双季稻区,该稻区是江南和江淮稻区的主要虫源地之一,分析其早稻田稻纵卷叶螟的大发生的原因,对江南和江淮稻区稻纵卷叶螟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1975~2008年永福县的种植制度的变化和5月、6月降雨量和日平均气温资料,以及1989~2008年稻纵卷叶螟早期迁入量,结果表明:5月、6月降雨量、日平均气温和种植制度对稻纵卷叶螟的大发生影响不显著,第3代(主害代)高峰日蛾量与稻纵卷叶螟的发生程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719,P=0.0035),因此,早期迁入量大是该地区稻纵卷叶螟2003以来连年大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2.
桔大实蝇生物学、生态学及其防治研究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桔大实蝇Bactrocera(Tetradacus)minax Endedein主要生物学、生态学特点和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包括桔大实蝇在国内的分布情况,对寄主的选择性,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发育历期和不同因子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生活史,种群动态以及农业防治、化学防治、诱杀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不同防治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对今后的防治和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93.
大孔树脂纯化卫矛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筛选纯化卫矛总黄酮的最佳大孔树脂及其最佳工艺条件,采用正交设计法考察树脂种类、洗脱液浓度、pH值等因素对纯化的影响。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计算吸附量、解吸率和浸膏总黄酮含量,最后确定最佳工艺条件。AB-8树脂最适于纯化卫矛总黄酮;最佳吸附量和解吸率分别是7.32 mg·g-1和90.98%;浸膏的总黄酮含量从7.64%提高到了52.12%。该树脂可以用于精制卫矛总黄酮,提高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  相似文献   
994.
紫锥菊多倍体诱导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以紫锥菊愈伤组织上刚分化出的不定芽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素溶液对其进行诱导,确定最佳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并对诱导的多倍体与二倍体进行形态、显微、染色体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比较鉴定.结果表明:0.025%秋水仙素浓度处理24h的诱导效果最好,诱导率达42.85%;多倍体植株叶片肥厚、根粗壮,气孔面积极显著地大于二倍体植株,染色体数从24~28条不等,CAT平均酶活性是二倍体的2.1倍.  相似文献   
995.
驱除痢疾杆菌侵袭大质粒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质粒不相容性原理驱除痢疾杆菌福氏 2a 2 4 5 7T和宋内S7的侵袭大质粒 ,先从福氏2a侵袭大质粒分别扩增ori和inc基因 ,将它们克隆至 pMD18 T载体 ,得重组质粒pMDori和 pMDinc ,然后转化 2 4 5 7T和S7,不管是pMDori还是 pMDinc都能竞争驱除痢疾杆菌福氏 2a 2 4 5 7T和宋内S7的侵袭大质粒。  相似文献   
996.
贵州五种菊头蝠的核型分析 *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采用常规骨髓细胞空气干燥法,研究了贵州5种菊头蝠的核型。贵州菊头蝠和中菊头蝠2n=62,两者染色体臂数(NF)均为60;托氏菊头蝠、小菊头蝠和栗黄菊头蝠的染色体数是2n=36,其中托氏菊头蝠和小菊头蝠染色体臂数(NF)是58,栗黄菊头蝠是60。5种菊头蝠的性别决定机制均是xY。  相似文献   
997.
食鱼蝙蝠——大足鼠耳蝠初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大足鼠耳蝠属蝙蝠科,为中国特有种类。食性分析和野外观察证实大足鼠耳蝠为食鱼蝙蝠。室内放养条件下发现大足鼠耳蝠一次进食能连续消耗5.0—10.0g麦穗鱼。本研究首次报道北京房山亦有大足鼠耳蝠分布,并介绍了其地理分布和保护现状。  相似文献   
998.
茶园黑刺粉虱自然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韩宝瑜  崔林 《生态学报》2003,23(9):1781-1790
1989年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在我国茶区大发生。在皖南茶区选常年虫情较重的茶园,每5天1次系统地调查了全年各个世代各虫态的种群波动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及茶园生境、品种间虫口密度的差异,连续研究了3个世代的自然种群生命表,分析了粉虱种群暴发至衰退过程中各种致死因子的作用。2002年轻发生,又调查了种群数量与天气的关系。经轻、重发生年份的比较分析认为,该粉虱趋荫湿郁闭的茶丛中下层,1988年越冬代蛹的累积基数较大,越冬期间天气稍温暖干燥,死亡率较低。1989年春温暖湿润宜于化蛹、羽化和第1代卵的孵化而暴发。至第1代蛹期,寄生蜂的控制作用显著增强,羽化的成蜂紧接着寄生第2代粉虱的1、2龄幼虫。自第2代3龄幼虫起,长时期阴雨、高湿,几种虫生真菌在粉虱种群中酿成流行病。第1~3代粉虱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0.47、0.09和0.02,种群数量逐代锐藏,于8月下旬崩溃。经关键因子分析认为,10余种寄生蜂的寄生和4种虫生真菌的侵染为重要制约因子。斯氏寡节蚜小蜂Prospaltella smithi、刺粉虱黑蜂Amitus hesperidum、蚧侧链孢Pleurodesmospora coccora、枝孢霉Cladosporium sp.、顶孢霉Acremonium sp.和韦伯虫座孢Aegerita webberi是优势种天敌。  相似文献   
999.
冯江  李振新  陈敏  刘颖  张喜臣  周江  张树义 《生态学报》2003,23(9):1712-1718
大足鼠耳蝠(Myotisricketti)是中国特有蝙蝠,其回声定位声波和捕食策略国内外均无报道,对大足鼠耳蝠该方面的研究报导是国内首次。大足鼠耳蝠体型较大,具有强大的后足,足上有强而有力的弯曲的爪,尾膜和距很长。大足鼠耳蝠回声定位声波为FM(调频)型,一般具有1~2个谐波,主频率较低(37.78±1.04kHz),调频带较宽(第一谐波频带宽为42.02±6.98kHz,第二谐波频带宽为25.79±7.89kHz),声脉冲时间较长(2.91±0.54ms),声脉冲间隔时间变化较大(32.30±15.10ms),能率环较高(11.27±5.84%);野外观察发现,大足鼠耳蝠主要在低水面上空飞行,利用大足从水面捕食猎物(拖网式捕食),猎物主要由鱼类组成。即分析和讨论了大足鼠耳蝠形态特征、回声定位特征和捕食策略的相互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00.
苯并(a)芘对大弹涂鱼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实验生态条件下,研究不同浓度苯并(a)芘(BaP)暴露下大弹涂鱼肝脏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暴露于低浓度(0.5mg·L-1)BaP 7d,大弹涂鱼肝脏细胞内的细胞器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线粒体和内质网是受BaP暴露影响最明显的细胞器,细胞核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细胞质中脂滴也增加;而暴露于高浓度(5mg·L-1)BaP 2h,不仅是线粒体和内质网,几乎所有细胞器都受到严重影响,细胞器严重退化,细胞结构遭到严重破坏。研究结果证实,BaP可对大弹涂鱼肝细胞内多种细胞器造成损伤,并且BaP浓度越高,损伤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