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0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54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粘孢子虫是寄生于水生动物的一类病原生物,能引起淡、海水养殖鱼及野生鱼类一系列严重的疾病,而且一经感染,宿主的几乎所有组织器官都将受到影响。这类疾病中,多种病的致病机理已得到很好的阐述。尽管死亡率极小,宿主的死亡是由于严重感染导致机体功能减退、对环境的应激或感染了一些继发病原体。关于自然状态下感染对宿主种群的影响尚不明了,几乎没有仅由粘孢子虫感染引起宿主大批死亡的情况。难以展示粘孢子虫病对宿主种群的影响是与缺乏合适的统计学工具和长期的数据积累有限有关。本文利用Taylor法则及变量与平均比率,对英国的某些河流系统进行研究。数据表明,鲤鱼慢性感染粘液丸虫与鲤科鱼类种群的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992.
氟虫腈、吡虫啉作为黑翅土白蚁诱杀药剂的效果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毒力测定结果表明,0.025~0.4μg/mL氟虫腈和吡虫啉分别在药后3 d和5 d对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表现出明显的毒杀效果,氟虫腈和吡虫啉药后1 d的LC50分别为药后5 d的509倍和63.8倍,2种药剂对黑翅土白蚁的毒杀效果均比较缓慢。毒性传递试验表明,0.5μg/g毒沙处理白蚁1 h后,氟虫腈和吡虫啉的致死毒性均可被传毒白蚁传递给受毒白蚁。驱避作用试验表明,50μg/mL氟虫腈对黑翅土白蚁无明显的驱避作用,而50μg/mL吡虫啉对黑翅土白蚁表现出了明显的驱避作用。可见,2种供试药剂中,氟虫腈是较理想的白蚁诱杀药剂。  相似文献   
993.
海洋固着缘毛类纤毛虫--聚缩虫两新种(原生动物,纤毛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报道了采自青岛沿海的聚缩虫两新种,倪氏聚缩虫Zoothamnium nii sp.nov.和王氏聚缩虫Z.wangi sp.nov..两者分别以下列组合的性状区别于所有已知种:倪氏聚缩虫为双层口围缘、交替式分枝、69~88环的总银线数以及口区小膜3由3条平行等长的动基列组成.王氏聚缩虫为单层口围缘、交替式分枝、108~135环的总银线数以及口区小膜3由两条错位排列的动基列组成.  相似文献   
994.
描述了采自广东省阳江市海水网箱养殖尖吻鲈鳃上寄生的单殖吸虫鳞盘虫科Diplectanidae Bychowsky,1957、拟合片虫属Pseudorhabdosynochus Yamaguti,1958中的1新种,文中量度μm,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山大学华南寄生生物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995.
蚧虫基因组DNA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验以日本龟蜡蚧CeroplastesjaponicusGreen,白蜡绵粉蚧PhenacoccusfraxinusTang ,朝鲜球蚧DidesmococcuskoreanusBorchseniush和瘤大球坚蚧EulecaniumgiganteaShinji等 4种蚧虫为材料 ,分别用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法、十六烷基三乙基溴化铵 (CTAB)法、醋酸钾 (KAc)法和氯化钠 (NaCl)法等 4种方法 ,对单只蚧虫进行基因组DNA提取 ,用 0 8%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所提DNA。结果表明 ,4种方法都可以提取到基因组DNA ,但是比较而言 ,CTAB法和NaCl法所提取的DNA质量明显优于SDS法和KAc法 ,并适用于PCR。因此认为 ,CTAB法和NaCl法是实验室提取单只蚧虫基因组DNA更有效而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6.
植物耐虫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简要介绍了植物耐虫性的含义、发生范围、耐虫性的进化过程和遗传特性、耐虫性机理以及影响植物耐虫性表达的非生物和生物因子。植物耐虫性机理的研究涉及光合作用能力变化、同化产物的再分配、内源激素的变化、休眠分生组织的激活和补偿生长、储藏器官的利用、植物物候学和植株株型结构的变化等。研究表明,植物受害后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与其耐虫性没有相关性,有些耐虫植物受害后光合作用能力增加,有些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无明显影响或者下降较少; 害虫取食为害可促进耐虫植物的同化产物得到最大程度利用,能激活耐虫植物的休眠分生组织,产生超补偿作用; 耐虫植物受害部位细胞分裂素含量显著升高; 虫害引起物候学变化小的植物具有较强的耐虫性; 植物的冠层结构、叶形态、根茎比、茎蘖数等植株株型变化与耐虫性有关。影响植物耐虫性表达的因子主要有温度、大气CO2浓度、土壤营养水平、农用化学物质、植株年龄、害虫分布类型和取食方式、植物共生物等。不同植物在相同温度下对同一种害虫的耐害性差异大,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温度的变化引起同化产物的分配和再分配以及气孔关闭对气体交换和光合作用能力的影响; 生长在高CO2含量大气中的植物,对害虫的为害有较强耐受性。土壤营养水平对植物耐虫性表达的影响大于温度,增施磷、钾肥可增加植物的耐虫性。聚集分布型害虫为害对植物造成的损失大于随机分布型和均匀分布型害虫,害虫的取食方式、传粉昆虫的活动、植物内生真菌和菌根真菌的感染均影响到植物耐虫性的表达水平。文中最后讨论了植物耐虫性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重要性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7.
中国缓步动物门两新纪录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报道了我国缓步动物门2新纪录种,即加拿大棘影熊虫Echiniscus canadensis Murray,1910和日本棘影熊虫Echiniscus japonicus Morikawa,1951.两新纪录种均采自秦岭地区,海拔1500 m.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加拿大棘影熊虫背板上的纹饰进行了观察和描述.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加拿大棘影熊虫背板上多边形中央的小点实际上是一些深凹陷.  相似文献   
998.
伪指环虫、异钩虫和三钩虫的系统位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单个虫体PCR扩增、序列测定与分析的方法,对锚首虫科中后吸器形态较特殊的3个属:伪指环虫属、异钩虫属和三钩虫属的28S rRNA基因5'端序列进行了研究,并采用PAUP软件构建了分子系统树.结果显示,异钩虫属、三钩虫属和伪指环虫属明显地嵌合于其他锚首虫属之间,进而明确了这3个属的分类地位,应归属锚首虫科.锚首虫科和指环虫科之间的关系则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9.
利用活体观察及蛋白银染色技术对灰盔累枝虫(Epistylisgalea)的形态学及表膜下纤维系进行了研究。该种主要鉴别特征为:活体个员的表膜柔软,虫体充分伸展时呈倒长锥形,体长200—300μm,体宽70—90μm;大核“J”字形,呈纵位。单一伸缩泡,直径21—25μm,背位。纵向纤维细密。口围盘纤维呈网状,与纵向纤维直接相连,并在整体上呈兜网状。与本属其他相近种相比,本种第3咽膜(P3)明显要长,其后1/3超出第1咽膜后继续向下呈弧形弯曲。本文对该种上述特征在分类学上的意义及其与相近种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虫草酸是虫草中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但其低含量极大地限制了其工业应用。水杨酸(salicylic acid, SA)是一种非生物诱导子,可以显著提高蝙蝠蛾拟青霉中虫草酸的合成,但蝙蝠蛾拟青霉虫草酸代谢途径及其对水杨酸的响应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获得蝙蝠蛾拟青霉响应SA处理的转录组学信息,挖掘蝙蝠蛾拟青霉中虫草酸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方法】采用SA诱导培养蝙蝠蛾拟青霉,8 h后选取诱导和未诱导的菌丝进行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测序最终获得40.37 Gb的clean data,拼接得到20 317条unigene,平均长度为1 357.13 bp,功能注释共获得13 592条unigene。差异基因分析共筛选出差异基因2 574个,其中有1 135个上调,1 439个下调。KEGG富集分析表明,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细胞周期、减数分裂、半乳糖代谢、DNA复制、糖醇脂类生物合成、甘油脂类代谢等KEGG通路中。进一步分析得到与虫草酸代谢相关的基因13条,其中参与虫草酸生物合成的基因glkgpiglampifbpmtld在SA处理后表达量上调,而涉及虫草酸消耗的基因mdh在SA处理后表达量下调,qRT-PCR验证结果与RNA-Seq数据基本一致。【结论】对SA诱导后的蝙蝠蛾拟青霉转录组进行分析,获得虫草酸代谢途径相关的候选基因,SA能够提高虫草酸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同时抑制消耗虫草酸的基因表达,从而提高虫草酸生物合成量。本研究为SA调控蝙蝠拟青霉虫草酸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研究提供了依据,也为后期开展虫草酸代谢调控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