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记述采自海南省临高县所产游鳍叶鯵鳃上的似单斧虫1新种:华南似单斧虫Monaxinoides austrosinensis sp.nov.(图1~7)。本科目前仅含似单斧虫属一属,共记录2种。新种以吸铗中片无双叉型附片及卵黄腺不伸入后吸器而区别于已知种。似单斧虫科和似单斧虫属为我国新纪录。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采自广东阳江闸坡中华海鲶鳃上的锚首虫科四个虫种。包括一新种瘤钩小沙汉虫Chauhanellustuberhamatussp.nov.。它以背中央大钩钩尖基部内侧具瘤状结构而区别于本属已记述的21个种。其余为弯曲小沙汉虫C.flexiosus、海鲶血梗虫Hamatopedunculariaarii、和简单血梗虫H.simplex。  相似文献   
3.
记述采自中国南海日本红娘鱼(Lepidotrigla japonica)鳃上的单殖吸虫1新种:红娘鱼轮盘虫(Trochopus lepidotrigla sp.nov.),以及绿鳍鱼(Chelidonichthys kumu)鳃上的1中国新记录种:戈尔韦轮盘虫(Trochopus gaillimhe Little,1929)。新种红娘鱼轮盘虫以其后吸器上3对锚钩特殊的形态大小而区别于该属的近似种。所有标本均保存于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鱼类寄生虫学研究室。  相似文献   
4.
从福建、海南、广东与广西所设的22个采样点采获鳞盘虫属Diplectanum标本中,又有2种为新种.波茎鳞盘虫,新种Diplectanumundulicirrosumsp.nov与叉片鳞盘虫,新种,Diplectanumfurcelamellosumsp.nov.,它们均以具特殊之交接器结构而区别于本属的其它虫种.  相似文献   
5.
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对大亚湾8种养殖鱼类的车轮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 采用Lom倡导的“统一特定方法”及Van As & Basson提出的“齿体定位描述法”对采获的车轮虫标本进行了形态鉴定与描述。结果在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星点笛鲷(Lutjanus stellatus)、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眼斑拟石首鱼(Sciaenops ocellatus)和虎龙杂交斑[E. fuscoguttatus (♀) × E. lanceolatus (♂)]等5种鱼上共检获5种车轮虫: 亚卓车轮虫(Trichodina jadranica)、莱普斯车轮虫(T. lepsii)、长须鳠车轮虫(T. guliae)、劳牧小车轮虫(Trichodinella lomi)和斜拟车轮虫(Paratrichodina oblique); 其中卵形鲳鲹5种虫均有寄生, 虎龙杂交斑感染了4种虫, 星点笛鲷、眼斑拟石首鱼和鞍带石斑鱼分别感染了3种、2种和1种虫。周年感染数据表明: 5种虫的感染率均以卵形鲳鲹最高, 眼斑拟石首鱼上2种虫的感染率最低; 莱普斯车轮虫平均感染强度最高的宿主是虎龙杂交斑, 其他4种虫的均是卵形鲳鲹。寄生车轮虫的季节动态表明: 冬季的感染率和平均感染强度较低; 不同虫种感染高峰出现的季节不一, 其中斜拟车轮虫的感染高峰出现在秋季, 其春夏秋季的平均感染强度均大于其他4种虫。研究填补了大亚湾海区鱼类寄生车轮虫研究的空缺, 为该海区车轮虫病的诊断与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记述采自南中国海扁鮀鲣Auxis thazard thazard鳃上的分室科墨杯虫属单殖吸虫1新种,以宿主属名命名为鮀鲣墨杯虫Caballerocotyl aauxis sp.nov.。新种具2列背部边缘小刺,前、后吸器相对较大,后吸器腹面不具乳突,公共生殖孔开口紧邻于左前吸器下方,阴道开口于咽中部水平等特征而区别于近似种。模式标本保存于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鱼类寄生虫学研究室。  相似文献   
7.
无声囊泛树蛙寄生多盘虫属单殖吸虫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海南尖峰岭的无声囊泛树蛙Polypedates mutus膀胱内检获多盘虫属Polystoma单殖吸虫1新种,以宿主种名命名为无声囊泛树蛙多盘虫Polystoma mutus sp.nov.。新种以后吸器长相对于虫体全长较小(1.0:7.9~1.0:8.2),锚钩形态,具9根生殖棘等特征而区别于近似种。本种为海南岛多盘虫属单殖吸虫的首次报道。模式标本保存于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鱼类寄生虫学研究室。  相似文献   
8.
伪指环虫、异钩虫和三钩虫的系统位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单个虫体PCR扩增、序列测定与分析的方法,对锚首虫科中后吸器形态较特殊的3个属:伪指环虫属、异钩虫属和三钩虫属的28S rRNA基因5'端序列进行了研究,并采用PAUP软件构建了分子系统树.结果显示,异钩虫属、三钩虫属和伪指环虫属明显地嵌合于其他锚首虫属之间,进而明确了这3个属的分类地位,应归属锚首虫科.锚首虫科和指环虫科之间的关系则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对寄生于大亚湾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体表的鲷无胄虫(Anoplodiscus spari)进行了形态描述, 并扩增了该虫的28S rDNA C1-D2区部分序列, 构建了相关类群的分子系统树, 探讨了无胄虫科的分类地位。结果显示: 所获标本与Ogawa等的描述基本一致, 但交接管基部及末端位置略有不同: 本研究标本的交接管基部始于支持器的下方、末端于支持器三分叉的中支略伸出, 而Ogawa等的标本交接管基部靠近支持器三叉处、末端从三叉处延伸并略弯曲; 无胄虫属(Anoplodiscus)为单系起源, 隶属于指环虫目、四钩虫亚目、无胄虫科(Anoplodiscidae), 无胄虫科是一独立的科, 在分类地位上与四钩虫科(Tetraonchidae)互为姐妹群, 与Udonellidae科和微沟科(Microbothriidae)的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0.
鲈鱼寄生逆转指环虫的分类地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单个虫体PCR扩增、序列测定与分析的方法,对寄生于鲈鱼及鲤科鱼类的4种指环虫的核糖体28SrRNA基因5'端部分序列和内转录间隔区1(ITS1)进行了研究,并采用PAUP软件中的最大简约法(most parsimo-ny,MP)和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了28S rDNA分子系统树.结果显示,逆转指环虫明显地嵌合于其它3种指环虫之间,不宜将其从指环虫属中移出另立似小突虫属,从而进一步明确了逆转指环虫的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