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1.
【目的】研究蚯蚓提取物对家蚕Bombyx mori中肠组织氧化应激及抗氧化酶含量的影响,探究蚯蚓提取物的抗氧化功能。【方法】分别给家蚕5龄幼虫饲喂蚯蚓(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提取液原液的50, 100和200倍稀释液处理后的桑叶,测定处理6 d后家蚕中肠组织中氧化损伤产物丙二醛(MDA)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利用qRT-PCR检测家蚕中肠组织中抗氧化酶关键基因(Cat,Sod和GSH-Px)的mRNA表达水平;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中肠组织中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与对照组相比,50, 100和200倍稀释组家蚕中肠组织中MDA, CAT, SOD和GSH-Px含量及T-AOC均差异不显著,200倍稀释组LDH含量显著降低了9.85%,100倍稀释组中肠中Cat和GSH-Px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个稀释组中Sod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添食蚯蚓提取物可通过降低家蚕中肠LDH含量、提高抗氧化酶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而提高家蚕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2.
淡水藻类在监测水质和净化污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淡水藻类作为水体中的初级生产者,分布广泛,适应性强,在水生生态系统食物链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水质监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通过对藻类生长与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简要的概述,探讨了pH值和氮磷对淡水藻类的生长的影响,以及淡水藻类的生长对外界环境的影响。藻类不但应用于水质监测,而且还能去除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和其它有机物,对自然水域中的污水有良好的净化作用。重点论述淡水藻类在水质监测和污水净化中的作用以及利用淡水藻类来处理污水的方法。并提出了保护水资源的相关建议,为综合监测和治理水环境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3.
纤毛原生动物研究的经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纤毛原生动物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和社会经济价值。纤毛原生动物不仅可以监测与净化水体,维持反刍动物瘤胃的内环境稳定,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可以作为海洋抗菌活性物质及遗传学研究的材料。通过将其在以上各方面的应用价值进行初步的探讨性总结,以期得到人们更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动物线粒体DNA提取简易流程及其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动物线粒体DNA(mtDNA)提取的简易流程,以提取到纯度高、结构完整的动物mtDNA。方法:采用SDS碱变性法,从动物的肝脏和性腺等组织中提取mtDNA,并增加了DNaseⅠ、RNase消化步骤,以除去核DNA及RNA的污染;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mtDNA的纯度和得率。结果:mtDNA的得率为0.5~0.8μg/g,D260nm/D280nm值为1.77~1.82,能满足对mtDNA进行RFLP分析、RAPD分析、测序分析等的要求。结论:改进的动物mtDNA提取方法简便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利用活体观察及蛋白银染色技术对灰盔累枝虫(Epistylisgalea)的形态学及表膜下纤维系进行了研究。该种主要鉴别特征为:活体个员的表膜柔软,虫体充分伸展时呈倒长锥形,体长200—300μm,体宽70—90μm;大核“J”字形,呈纵位。单一伸缩泡,直径21—25μm,背位。纵向纤维细密。口围盘纤维呈网状,与纵向纤维直接相连,并在整体上呈兜网状。与本属其他相近种相比,本种第3咽膜(P3)明显要长,其后1/3超出第1咽膜后继续向下呈弧形弯曲。本文对该种上述特征在分类学上的意义及其与相近种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个体识别是动物行为学与生态学研究工作的基础,也是制定珍稀野生动物保护政策的重要依据。为了丰富大熊猫个体识别和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我们于2017年7月分别在四川省雅安市碧峰峡大熊猫基地和四川省汶川县耿达镇的中华大熊猫苑共计拍摄18只大熊猫个体,每只大熊猫拍摄6~13张高质量面部照片(共计131张),利用发育网络(Developmental Network)建立大熊猫面部识别模型。利用此模型对存在部分背景的大熊猫面部照片进行识别检测,得到的个体识别率为79.41%,对完全去除背景的大熊猫面部照片进行识别检测,得到的个体识别率为58.82%。研究表明,发育网络具有足够的大熊猫个体识别能力,不同背景比例的照片对大熊猫个体识别的实际结果具有较大的影响。随着发育网络识别模型的发展,我们建议更多的野生动物保护研究者结合这一技术深入地开展珍稀野生动物(如大熊猫)个体识别研究,逐步提高识别准确度,并应用到关键区域大规模的动物调查中。  相似文献   
7.
数字显微互动系统在动、植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显微互动系统是一种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在动、植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达到了实时监探、适时指导、示范高效、互动充分,显微观察全面而清晰,成绩评定客观等效果。以实验教学过程为实例,介绍了数字显微互动系统在动、植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求为更好地利用现代化手段服务于教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我国西部地区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系统发育关系,对来自四川省、甘肃省、西藏自治区及重庆市的88份组织样品的cyt b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马麝cyt b基因序列长1 032 bp,共定义了54个单倍型。A+T的平均含量为59.9%,存在明显的A、T偏倚;平均单倍型多样性和平均核苷酸多样性水平都较高,分别为0.974 1和0.024 88。基于单倍型和遗传距离分别构建的邻接树结果一致,各支系的聚类不存在明显的地理界限,各种群均无扩张现象。我国西部地区马麝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总体较高,但张掖市和阿坝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略低。本文为马麝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与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了分子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