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9篇
  免费   463篇
  国内免费   17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241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81.
目的探讨大鼠实验性肝癌发病中刺五加对肌体免疫功能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46只SD雄性大鼠被随机分成对照组(喂普通饲料)、3-甲基4-双甲氨基偶氮苯(3-Me-DAB)组(喂含0.06%3Me-DAB饲料 10周)和刺五加组(饲喂同 3-Me-DAB外、另加入刺五加 4.5g/kg饲料,用常规方法检测全血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用微量化学发光造检测吞噬细胞活性(PMN-CL)。结果1.PMN-CL检测峰值、积分值和吞噬细胞指数,3-MeDAB组较正常组和刺五加组均有显著升高(P<0.05和P<0.01)2.全血GSH-PX活性、SOD活性,刺五加组较3-MeDAB组均有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刺五加组和3-MeDAB组均较正常组升高(均P<0.05)。结论刺五加在大鼠实验性肝癌诱发过程中有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对抗致癌剂引起的机体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代偿性增高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2.
目的 探讨异硫氰酸 1-萘脂 (ANIT)所致黄疸时 ,量化小胆管上皮细胞体积的意义及与机能的关系。方法 在以ANIT所致大鼠黄疸模型上的大黄退黄疸研究中 ,通过空白组、大黄 ANIT组和ANIT组 ,观察小胆管上皮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的体积变化 ,与显示组织细胞机能的肝肠通过时间、肝细胞摄取指数、胆汁分泌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总胆红素和甘胆酸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方差与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方差显示各项目的组间 ,除肝肠通过时间与胆汁分泌量为空白组与大黄 ANIT组之间无差异外 ,余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量化的小胆管上皮细胞体积的变化与各项机能变化具有复相关 ,与肝肠通过时间和肝细胞摄取指数呈偏相关 ,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胆管上皮细胞的变性是ANIT所致黄疸的病理学基础 ,量化小胆管上皮细胞能以数字阐述这种组织形态变化。大黄 ANIT组的统计学结果揭示了大黄的药理特性 ,因此试验中多角度设置项目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83.
应用硝酸还原酶反应—分光光度法测定和NADPH-d组织化学技术,对磁场处理后丘脑下部一氧化氮量的变化及其可能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发现磁场可促使丘脑下部一氧化氮量(OD值)显著升高,并具有显著滞后效应。NADPH-d阳性神经细胞及NADPH-d和血管加压素(AVP)双染阳性神经细胞集中分布在丘脑下部室旁核、室周核和视上核,但不存在 于视交叉上核,提示室旁核、室周核和视上核一氧化氮能神经细胞是丘脑下部的一氧化氮的主要来源。磁场处理后大鼠丘脑下部一氧化氮含量(OD值)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应归因于这些神经细胞受磁场作用表达增强。一氧化氮和血管加压素的共存可能对磁场调节内分泌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84.
微囊藻毒素LR对大鼠淋巴细胞DNA的损伤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微囊藻毒素是一类具生物活性的单环七肽,是蓝藻的一些属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在发生水华的水体中这类毒素普遍存在。由于水华的普遍发生,微囊藻毒素的存在已是一个令人瞩目的问题。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人群原发性肝癌、大肠癌发病率与饮水源中的微囊藻毒素有关。微囊藻毒素LR(MCLR)是微囊藻毒素中最常见的一种,由于它们的高急性毒性、强促癌活性以及与人类癌症发生的相关性使其受到全球的关注。DNA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它的稳定对于生命体的正常繁殖与生长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985.
目的:研究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Müller细胞中是否有未折叠蛋白反应(UPR)及其与L一谷氨酸/L一天门冬氨酸转运体(GLAST)的关系。方法:视神经钳夹伤模型建立成功后,运用HE染色观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目改变,免疫化学染色,免疫荧光双标记,western-blot观察UPR相关因子需肌醇酶1(IRE-1)与GLAST的表达及相关性。结果:视神经钳夹伤后IRE-1与GLAST在视网膜Muller细胞上共表达,,术后第一天前呈上升趋势,在第一天达到顶峰,后呈下降趋势,第七天下降明显。结论:视神经损伤后,IRE-1与GLAST的趋势变化有一定相关性,提示未折叠蛋白反应可能是调控GLAST变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86.
《生物磁学》2010,(19):I0002-I0003
来自美国南加州大学干细胞中心,Keck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首次成功的获得了基因敲除大鼠,这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第二种完成基因敲除的动物模型。该研究为进一步分析人类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平台。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生命科学研究顶级刊物《自然》(Nature)杂志在线版上。  相似文献   
987.
目的明确2种亨廷顿蛋白相关蛋白1(huntingtin-associated protein 1,HAP1)异构体—HAP1A和HAP1B在大鼠脊髓灰质内的分布特征。方法提取重组表达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HAP1AC末端融合蛋白和GST-HAP1BC末端融合蛋白,免疫兔和豚鼠制备分别抗HAP1A和HAP1B特异性多克隆抗体,并采用免疫印迹技术对其特异性和效价进行鉴定和检测;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HAP1A和HAP1B在大鼠脊髓灰质内的分布和定位特征。结果成功制备了分别特异性识别HAP1A和HAP1B的高效价多克隆抗体,应用这些抗体进行的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显示,HAP1A与HAP1B在大鼠脊髓灰质内的分布区域相似,二者均在大鼠脊髓灰质RexedⅠ-Ⅹ层表达,在RexedⅠ、Ⅱ层表达最强,中央管周围灰质(RexedX层)其次,在RexedⅢ-Ⅵ层表达水平较低,在脊髓前角(RexedⅦ-Ⅸ层)只有极微弱的或无阳性表达。HAP1A免疫反应产物主要定位在Stigmoid小体,在神经元胞质和近端突起内只有极少的弥散反应产物;HAP1B免疫反应性较强,其免疫反应产物弥散、均匀分布在神经元核周质和近端突起内,也定位在Stigmoid小体上。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显示,约有80%的Stigmoid小体既表达HAP1A也表达HAP1B,其余的Stigmoid小体仅表达HAP1A。结论 HAP1A和HAP1B蛋白在大鼠脊髓灰质内具有相同的区域分布模式,但在神经元内的定位具有明显区别,提示二者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  相似文献   
988.
目的探讨急性放射性肝损伤大鼠模型的建立及TGF-β1动态变化的意义。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30只)和对照组(10只)。除对照组外,模型组大鼠右半肝均接受单次6 MV X线25 Gy照射,接受照射第3、5、10天,应用HE染色、透射电镜下观察大鼠右肝病理学变化,血清学检测TGF-β1、肝功能相关指标(ALT,AST,ALP),数据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在照射第3、5、10天后,电镜下可观察肝脏早期病理学改变;TGF-β1的表达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时间段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模型组的HE染色结果之间无明显差别;肝功能相关指标(ALT,AST,ALP)不同时间点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镜下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早于光镜下的变化,可用于早期放射性肝损伤的评价;TGF-β1较肝功能更加敏感地反映出照射后肝脏的损伤状态,可作为预测急性放射性肝损伤程度的血清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989.
目的通过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IL-1、IL-6、TNF-α及IFN-γ表达水平的检测,探讨它们在U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灌服大黄水煎液+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并结合TNBS(2,4,6-三硝基苯磺酸)+乙醇灌肠建立脾肾阳虚型UC动物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脾肾阳虚型UC模型7、14d及21d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IL-1、IL-6、TNF-α及IFN-γ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脾肾阳虚型UC模型组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IL-1、IL-6、TNF-α及IFN-γ含量明显升高(P0.05);尤以模型21d组最为明显。结论促炎性细胞因子IL-1、IL-6、TNF-α及IFN-γ在脾肾阳虚型UC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0.
目的研究生长休止蛋白7(Gas7)在大鼠小脑皮质不同发育时期的动态表达。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Gas7mRNA在大鼠小脑皮质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Gas7蛋白在大鼠小脑皮质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和分布。结果 RT-PCR结果:Gas7mRNA在大鼠小脑皮质发育时期的表达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高峰出现在生后第21d(P21)。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在胚胎第18.5d(E18.5)和E20.5仅Purkinje细胞层有Gas7免疫阳性产物分布;出生当天(P0)外颗粒层出现Gas7阳性神经纤维,Purkinje细胞层出现形态不规则的Gas7免疫阳性细胞;P7外颗粒层和Purkinje细胞层免疫反应增强,内颗粒层出现一些散在的Gas7强阳性细胞,胞体较小,突起清晰可见;P14小脑皮质4层均有Gas7阳性表达;P21小脑皮质3层Gas7免疫阳性反应较P14增强(P0.01);Adult(2月龄)较P21免疫反应减弱(P0.01)。结论 Gas7在大鼠小脑皮质发育过程中的动态表达呈现出时空特异性,提示Gas7基因在大鼠小脑皮质发育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