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研究一株枯草芽胞杆菌分解淀粉的能力及其α-淀粉酶活性.方法:实验设无淀粉对照组及不同淀粉浓度实验组.接种枯草芽胞杆菌,37℃恒温摇床,200 r/min,连续培养,不同时间段内测酶活值、细菌计数及淀粉消耗量.结果:淀粉浓度在1.75%时淀粉消耗量、α-淀粉酶活性、细菌数及发酵生物量干重均较0.5%、1.0%实验组明显增加.结论:37℃温度下,枯草芽胞杆菌分解淀粉的能力很强.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在兔脑皮层动脉粥样硬化时血管内缘流厚度的变化。方法: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比较家兔脑皮质动脉内缘流厚度在正常、粥样硬化病理状态下的不同。结果:在血管直径为74.87±3.26μm的血管中血液缘流厚度在病理状态下随血管的舒张、收缩而发生改变;而在血管直径为94.33±2.84μm的缘流厚度在血管收缩时发生改变。结论:动脉粥样硬化的家兔模型中血液缘流厚度随血液的流变性质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93.
香蕉凝集素基因的克隆及在成熟果实中的特异性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RT-PCR的方法克隆香蕉凝集素(Bankc)基因,对其全序列进行了测定并与已发表的BanLec基因序列进行了比较。采用定量PCR的方法对该基因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和香蕉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anLec基因的表达同时具有发育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即仅在果实中表达,而且其表达量随果实成熟度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94.
我国东北地区发现姬鼩鼱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4年在黑龙江省横道河子地区(44°48′44″N,129°02′04″E,海拔约740 m)采集到1只鼩鼱(标本编号为CH5)。2015年在内蒙古自治区达赉湖地区(48°37′20″N,117°53′17″E,海拔约720 m)采集2只鼩鼱(标本编号为DE7和DE12)。这些新获标本经鉴定为姬鼩鼱(Sorex minutissimus)。《小鼩鼱(食虫目:鼩鼱科)辽宁省新纪录》文中的标本(080910,090920)经重新鉴定也为姬鼩鼱。利用mt DNA的Cyt b基因全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揭示,小鼩鼱聚为一支,姬鼩鼱聚为另一支,新获标本(CH5、DE7、DE12)和待厘定标本(080910、090920)都聚在姬鼩鼱一支,进一步支持形态学鉴定结果。2015年采集的姬鼩鼱为内蒙古自治区新纪录,而《小鼩鼱(食虫目:鼩鼱科)辽宁省新纪录》文中的小鼩鼱(Sorex minutus)(标本号:080910,090920)更正为辽宁省姬鼩鼱新纪录。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肠道免疫功能及微生态改变状况。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入选初发恶性血液病并需要化疗的患者,留取化疗前后粪便标本。根据患者化疗后是否出现发热,分为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组及粒细胞减少不伴发热组。采用光冈法对粪便需氧菌及厌氧菌进行定量培养,分析肠道菌群变化。同时检测患者化疗前后粪便IgA值变化。结果共纳入24例患者,化疗后出现粒细胞减少症伴发热的患者10例,占41.7%;未发热患者14例,占58.3%。24例患者化疗后粪便IgA水平及B/E值显著性下降,肠道微生态发生改变,具体表现为肠杆菌、假单胞菌及真菌显著增多。化疗后,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组与未发热组相比肠杆菌及真菌显著增多,两组患者粪便IgA水平、B/E值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肠道免疫功能、微生物定植抗力下降,侵袭性细菌增多。化疗后粒细胞减少伴发热患者肠杆菌显著增多,可能成为粒细胞减少症伴发热患者的潜在致病菌。  相似文献   
96.
普那霉素是由始旋链霉菌(Streptomyces pristinaespiralis)产生的一类临床上应用的链阳性菌素类抗生素.目前,由于对引起普那霉素产量变化的分子机理知之甚少,从而大大限制了利用分子育种技术来大幅度提高该抗生素产量的研究发展.本研究利用限制性内切酶SacⅡ单酶切处理的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技术以普那霉素高产重组菌株为材料进行了抗生素高产相关基因的挖掘研究.以原始菌株ATCC25486为对照,筛选出2个仅在高产菌株中特异扩增的多态性DNA片段.进一步的DNA测序分析和同源性比较表明:1个与抗生素生物合成调控基因afsK具有高度的同源性,GenBank收录号为EU123927;另1个是脱氧核糖核酸外切酶编码基因exoSC的同源片段,GenBank收录号为EU123928.因此,这2个DNA片段是与普那霉素产量变化密切相关的新基因,这2个基因的DNA序列的变异应与普那霉素产量的增加密切相关.本研究从普那霉素高产这一生物表型出发,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筛选出抗生素高产相关新基因,可进一步从基因变异方面揭示了普那霉素高产的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97.
高效毛细管电泳分离多种植物激素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分离测定茶叶中赤霉素(GA)、吲哚-3-乙酸(IAA)、脱落酸(ABA)、吲哚-3-丁酸(IBA)、细胞分裂素(CTK)等5种植物激素的分析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高效毛细管电泳方法中的运行电压、缓冲液pH值和添加剂SDS浓度等分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发现在30 mmol/L H3BO4-KH2PO4、40 mmol/LSDS组成的pH9.0缓冲液中,选择18 kV电压,25℃柱温和200 nm波长,可在11 min以内实现茶叶中5种激素的分离检测。本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5种激素的相关系数r=0.9907~0.9974,加标回收率为78.06%-95.5%,变异系数≤1.8%。利用本方法测定了茶叶不同部位的5种植物激素的含量变化。  相似文献   
98.
纳他霉素产生菌原生质体的制备、再生及紫外诱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纳他霉素产生菌原生质体的最佳制备和再生条件,及此基础上的紫外诱变育种.初步确定了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适宜条件为:菌龄48h,采用0.4%溶菌酶在30℃处理90min.原生质体再生后,73.3%的菌种产量得到了提高,其中5-12菌株增产74.7%,达到2121.2μg/mL.原生质体经紫外线诱变后得到的5株诱变菌株产量均有提高,其中菌株UV-2增产107.09%,达到2515.07μg/mL.  相似文献   
99.
干旱是最重要的环境胁迫,香蕉MaASR1基因在植物响应逆境胁迫时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深入研究MaASR1基因的过表达使拟南芥抗旱的分子机制,利用全基因组表达芯片来广谱的筛选MaASR1基因转入后自然条件下及干旱处理条件下差异基因的表达情况。对基因芯片的结果进行了详细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相关基因的RT-PCR验证,结果表明MaASR1基因异源表达的拟南芥株系在自然生长条件下共有747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基因559个,下调基因188个;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共得到653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基因256个,下调基因397个;MaASR1基因的转入可以通过影响激素、光合作用、锌指蛋白及不依赖ABA途径的DREB2A等相关基因的表达来提高拟南芥的抗旱性。为解析MaASR1基因作为转录因子提高植物抗旱能力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0.
大理茶 ( Camellia taliensis) 为山茶科山茶属茶组植物,主要分布于云南横断山脉澜沧江至伊洛瓦底江流域,即从云南的西部及西南部至缅甸北部。在其分布区,大理茶亦被称为野生大茶树,常用于加工制作茶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GC 及 GC/MS 联用技术,首次对大理茶的鲜幼叶和鲜幼叶及老叶分别制成的绿茶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和分析,共鉴定出 91 个化合物。研究结果表明,大理茶鲜幼叶的主要香气成分为棕榈酸 ( 30. 52%) ,亚油酸 ( 19. 82%) ,植醇 ( 8. 75%) 和亚麻酸乙酯 ( 2. 54%) 等有机酸及其酯和二萜类,而制成绿茶后,其主要香气成分则为芳樟醇 ( 28. 43%) ,脱氢芳樟醇 ( 1. 13%) ,α-松油醇( 11. 68%) ,橙花醇 ( 4. 92%) 和香叶醇 ( 12. 34%) 等单萜醇类成分。从大理茶鲜叶到由其制成的绿茶,香气成分发生了较大变化,形成了 28 种原鲜叶中未检测到的香气成分,其中,( Z,Z,Z) -9,12,15-十八烷三烯-1-醇的含量分别达到 1. 21% ( 幼叶绿茶) 和 11. 2% ( 老叶绿茶) ,是大理茶制作的绿茶的特征香气成分。DPPH 和 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结果显示大理茶鲜叶及其制成的绿茶的挥发性成分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但均弱于茶多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